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青稞

青稞 青稞(拉丁:Hordeum vulgare var. coeleste L.),属禾本科大麦属,是大麦的一个变种,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青稞的生育期较短,是藏族常食用的粮食。青稞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省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青稞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高海拔高地带,在广袤的草原深处,它是唯一可以正......
目录

形态特征

青稞一年生三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径4-6毫米,具4-5叶鞘光滑,大都短于或基部者长于节间,两侧具两叶耳,互相抱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0厘米,宽8-15毫米,微粗糙。穗状花序成熟后黄褐色或为紫褐色,长4-8厘米(除外),宽1.8-2厘米;小穗长约1厘米;颖线状披针,被短毛,先端渐尖呈状,长达1厘米;外稃先端延伸为长10-15厘米的,两侧具细刺毛。颖果成熟时易于出俘体。

生长习性

青稞青稞是一种很重要的高原谷类作物,耐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青稞是特的作物,是青藏高原一年一熟的高农业区的要粮食作物。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高海拔高地带,在广袤的草原深处,裸大麦是唯一可以正常成熟的作物,是谷地、湖盆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

分布范围

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适宜高原清凉候。

繁殖栽培

田地准备

青稞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深耕,或与浅耕相结,检除杂草及其、石块等。播前耕地采用浅耕、浅耙,同时喷施200-250ml/亩燕麦畏乳油,防除野燕麦。

种子准备

青稞据生产基地的热能资源和各个青稞品种的熟性,选择能正常成熟且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青稞良种。如:阿坝州要推广的青稞良种有阿青4号、阿青5号、阿青6号、康青3号、北青4号、藏青2000、本地紫青稞等。

种子处理

播前采用选、筛选,除去杂质、破损和不饱满种子,抢晴天晒种2-3天。再用25﹪的粉锈宁种子量的0.1-0.3﹪或15﹪的粉锈宁50-80克拌种,防除黑穗病等。

种植

青稞青稞在高海拔地区是一年一熟,采用连年连作或与蔬菜、薯类、豆类隔年轮作,也有青稞隔年闲种;种植式一般是净种。在低海拔的高山峡谷区有少量作为小春种植,种植式有、净种等。各地因栽培管理水平(科技意识、机械化程度等)、种植面积、劳动力等原因,确定适宜播种式。播种法有:点播、条播、犁沟播、撒播等。点播、条播种子,产量较高,宜积极推条播。

青稞播种的深浅直接影响出苗的好坏和幼苗的壮弱。一般干旱土壤砂质土壤播种要稍深一些,湿土壤和粘质土壤要稍浅一些。播种量要以当地的光热条件、肥力和品种特性,理密植。条播和机播由于播种深度适中,出苗率较高,一般播种量在30斤左右。撒播由于播种粗放,种子深浅不一,出苗率较低,一般播种量在40斤左右。

适时早播

青稞的播种期要决定于当地的温和水分。在半农半牧区(海拔2600m-3000m)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在草地牧区(海拔3000m-3300m)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

中耕除草

青稞生长达到3-4时进人工中耕除草,结第一次追肥。再亩用72﹪的2.4,D-丁脂乳油40-60克兑水喷施,化防除田间阔杂草。拔后至抽穗扬期间据田间杂草情况人工扯除野燕麦、野油菜等杂草。

肥料管理

重施底肥,适时理追肥。耕地前,亩腐熟的农家肥料1500公斤以上,三元复肥10-15公斤,或5公斤尿素(含纯N46﹪)、25公斤磷肥(含P2O512﹪)混匀均撒施。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当龄在21(穗分化)时,据田间苗情,在下雨前撒施3-5公斤尿素,追肥提弱苗。

防除病虫害

青稞青稞一般种植在高地区(海拔2600m-3300m),候冷凉,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但也有年份发生黑穗病、粘虫为害的情况。黑穗病的防治要采用粉锈宁拌种、浸种和毒土。同时,在病株未粉前,采用人工扯除病株。地下害虫的防治:要采取综防治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展药防治,灯光诱杀,捕打成虫,检拾幼虫等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粘虫轻微发生时,就要加强化防除,同时要加强粘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除,防止粘虫大灾。

适时收获

青稞进入腊熟后期,要及时单独收获、翻晒、粒,防止混杂、霉变、破碎等,降低青稞的商品性。

生产状况

青稞青棵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对冷和贫瘠适应性强。一般三至五月播种,七至九月收割,所以在栽培史上称为春性裸大麦。一般生产期为100~130天,苗期能受-10℃左右的低温。期在9℃时不致受害。乳熟期仍能抵御-1℃的低温。在最暖月平均温度接近10℃,日平均温度高于5℃的延续日数仅120天的高地区,青棵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为青藏高原上一年一熟高河谷种植的标志性作物。

青稞是藏族群众的食,种植面积占西藏粮食作物的70%。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青稞育种研究,2013年西藏示范推广播种10.6万亩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有效助推了青稞产量的增长,全年青稞产量达66万多吨,创近十年新高。

种类介绍

要分类

青稞青稞又称裸大麦,裸大麦其棱数来分,可分为二棱裸大麦、四棱裸大麦和六棱裸大麦。我国要以四棱裸大麦和六棱裸大麦,其中西藏栽培六棱裸大麦,而青海要以四棱裸大麦。不同棱的裸大麦其性质也略有不同。

青稞春化阶段对温光的要求分春青稞和冬青稞

青稞品种的来源分本地青稞青稞

青稞的颖壳或种皮色分为紫青稞和白青稞

青稞的有无分有青稞和光头青稞

亚种分化

据调查,青稞品种资源有:

青稞(1)在青海,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8个,它们是白浪、肚里黄、白六棱、门源亮蓝、门农1号、化蓝青稞、白长青稞、黑老鸦、南繁3号、红泥、却藏滩、红青稞、大选3号、牡丹、昆仑2号、昆仑1号、昆仑3号和六棱白大麦青海省有44个品种。

(2)在西藏青稞品种资源很丰富,不同色、不同状的品种多达十几个,有时在同一地区能发现7~8个青稞品种。前普遍种植的有藏青336、320和喜马拉雅6号。

(3)在四川甘孜州,青稞推广面积最大的有康青3号、809青稞、黑六棱、813青稞4个品种。(4)在甘肃甘南州,青稞推广面积最大的为甘南3号品种。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饮食在几百年的历史中,青稞只是在酿和磨制糌粑上有所运用。糌粑,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是藏族的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养丰富,养价值比稻米、玉米和一般小麦还要高,发热量大,充饥御。糌粑携带便,适于牧民生活。青稞还可以作麦粥、米、面包和馍馍或磨粉制成糕点等食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冷,使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对的需求量较大。青稞是藏族人民酿要原料。青稞香醇可,民间用青稞酥油蜂蜜调制的“穷渣”治疗压,效果显著。现有的青稞大致可以分为非馏型的传统坛装青稞、正在发展的瓶装青稞馏型的高青稞、低度的青稞,以及调配有其它成分的调配青稞,如配有各种中藏药材或者蔬菜果等。

饲料价值

青稞是一种很好的饲料作物,养丰富,饲喂品质好,它在谷物饲料中的地位仅次于玉米,用青稞作猪饲料可获得脂肪硬度大、瘦肉多、品质好的效果,青稞秸秆质地柔软,富含养,是牛、羊、兔等食草性牲畜的优质饲料,也是高湿地区冬季牲畜的要饲草。

养成分

青稞青稞作为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养成分也较水稻、小麦玉米为高,是食用、饲用、酿造及药用兼用的作物。在粮食作物中,青稞具有高蛋白质、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为6.35%~21.00%,平均值为11.31%,高于小麦、水稻、玉米。淀粉含量为40.54%~67.68%,平均值为59.25%,普遍含有74%~78%支链淀粉,有些甚至高达或接近100%。粗脂肪为1.18%~3.09%,平均值为2.13%,比玉米和燕麦低,但高于小麦和水稻;它还含有降固醇作用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溶性纤维和总纤维含量均高于其它谷类作物;青稞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所含微量元素钙、磷、、铜、锌、锰、硒都高于玉米,其中,的含量高于小麦、水稻。青稞含有18种氨基酸,尤以人体必需氨基酸较为齐全。常食用以青稞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对补充机体每日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有重要意义。

活性物质

酚类化

研究发现青稞籽粒中含有多种酚类化物,要有阿魏酸、异阿魏酸、香草酸、香豆酸、丁香酸、羟基苯甲酸、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绿原酸、原儿茶酸、儿茶酸、异儿茶酸等。在青稞中,阿魏酸的含量最高,占总酚含量的68%左右。GONG等以藏青稞为原料,研究显示可溶性总酚含量从籽粒外部到部依次下降,最外层含量高达2803~7703μg/g,胚乳含量最低有870~1348μg/g,且可溶性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高度相,并且有色青稞比无色青稞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SHEN等还发现青稞多酚类化物能够有效降低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黄酮类化

青稞张文会等以乙醇为提取溶,获得青稞中总黄酮最高提取率可达3.71%。KIM等研究了127株有色青稞的黄酮含量,得到平均总黄酮含量为62.0~300.8mg/g。青稞要原色素是前素B3(39~109μgCE/g)和原花青素B3(40~99μgCE/g)。含有原花青素C2的三聚体原色素含量范围为53~151μgCE/g。BELLIDO等研究发现紫色青稞中最普遍的花青素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214.8mg/g),其次是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这三种花青素占青棵总花青素的50%~70%。

青稞中的黄酮类化物也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赵等研究青稞紫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发现色苷类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原花青素可有助于支持改善管扩张、减少等状况,许多体和体外实验也表明了原花青素与癌症中相标记物的相互作用。黄酮类化物有抗氧化、诱导肿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分裂周期等作用,在抗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病、肝癌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王璇琳等在黑青稞中提取到了以花青素为的类黄酮物质,并通过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其活性与缺氧损伤细胞的作用,结果发现黑青稞中的类黄酮提取物在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凋亡,抑制ROS(活性氧)产生,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面均有作用。

葡聚糖

青稞研究发现,青稞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其含量可占到总物质量的1%~4%。IZYDORCZYK等对29种不同类型的青稞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的青稞品种其总β-葡聚糖含量差异显著,高直链淀粉类的青稞含量最高,平均在7.49%,但其提取率(20.6%~29.7%)相较于普通青稞品种(29.8%~44.3%)更低。MOZA等通过比较高海拔与平原地区种植的青稞总β-葡聚糖含量发现,高海拔地区的青稞具有更高的β-葡聚糖含量,相比平原地区高达7.5%~30.8%。洛桑旦达对我国75个品种青稞中的β-葡聚糖含量进测定,得到不同品种的平均含量为5.25%,含量最高的品种达8.62%,相较于国外上百个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测定结果,西藏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

因此,β-葡聚糖也是青稞中研究的最为广泛的活性成分,有β-葡聚糖的功效研究。早在上个世纪,有人就对其降低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功能进探究,发现可溶性β-葡聚糖能降低固醇和餐后葡萄糖水平,还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近年来对于β-葡聚糖的体和体外研究显示,青稞β-葡聚糖可从吸附油脂、盐、固醇、抑制脂肪酶活性4个途径达到降脂的效果,可增加M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管生成的影响,对于预防缺性重塑和力衰竭有重要意义。研究还发现了其在免疫调和抑制肿细胞活性中也有重要作用。JAVMEN等近来发现使用葡聚糖制(酿酵母所产的β1,3-葡聚糖)在体外条件下刺激了BALB/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并影响这些细胞的吞噬和细胞因子产生,其作用大小可取决于β-葡聚糖分子的大小。

其他活性成分

青稞GABA(γ-氨基丁酸)作为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活性成分,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前研究已发现的GABA的生理功能也非常多,自TAKAHASHI等首次报道GABA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来,陆续发现了GABA在调神经蛋白酶的表达、对损伤的保护作用、解毒作用、抗癌作用、抗应激作用等活性功能。曹斌等对我国178份青稞材料及国外157份青稞材料进了GABA的含量测定并进了比较,发现藏青稞的GABA含量较高(高原藏青稞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平均值分为19.00和18.18mg/100g),并且深色籽粒中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浅色籽粒品种。曾亚文等人研究发现,青稞中GABA含量在青稞不同发阶段变化较大,籽粒发前的GABA含量(45.84mg/100g)明显低于发期1~9d的平均含量(52.54mg/100g)。这使得青稞可以作为发潜在的GABA补充原料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面,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近年来还有相研究表明青稞中含有活性肽Lunasin,Luansin是最早由日本的研究人员从大豆中分离鉴定的一种活性多肽,全长4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4.4ku。后JEONG等从大麦中鉴定了Lunasin的存在,并且对9个大麦栽培种的Lunasin含量进测定,最高含量99.0μg/g,最低含量12.7μg/g。研究还发现Lunasin能够抑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并激活肿抑制因子而具有抗癌的功效。近几年的研究也显示Lunasin在阻断有丝分裂,抑制肿生长面有显著效果。

加工利用

几百年前,藏民的祖先还在用青稞酿制青稞、磨制糌粑,今天在现代科技的催生下,青稞不仅酿出了甘甜爽的啤,而且还加工成了麦前,对青稞加工利用要是对青稞、动物饲料以及粮食加工制品。

青稞酒青稞极具酿价值,蛋白质含量适中,青稞的浸出率较高,基本上可以代替传统的酿造原料普通大麦。藏族人民饮用青稞的历史源远流长,青稞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青稞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了。青稞色泽橙黄,味道酸甜,成分很低。

青稞质清澈透明,芳香纯正,入绵甜柔和,体醇厚丰满,协调爽净。同时,由于青稞中香成分含量比较恰当,因而饮后有头痛,不渴的独特之处。

食品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它是青稞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炒面有点相似,但北炒面是先磨后,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将青稞熟磨成粉,称之为糌粑炒面,具有很高的养价值,远远超过小麦大米,对降低糖尿病人的糖有特殊的作用。凌夫等人就糌粑加工进了工业化技术研究,该技术可靠,生产稳定,产品质量高,具有民间手工炒面固有的味,实用卫生等特点。该技术对改变并最终取代少数民族及牧民群众长期以来手工加工炒面的落后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填补了国工业化生产青稞炒面的空白。

美国已有几种商品裸大麦产品可供利用,如麦汁、糖浆及各种固体的或液体的糖化或非糖化麦。它们可以掺和到各种各样的发酵和非发酵食品之中,以增强这些食品的色泽、酶活性、味、甜度和养品质。麦汁掺入小麦面粉可提高生面团的α-淀粉酶、可溶性糖和蛋白质,从而促进酵母的活性,改善面包组织和面包体积。裸大麦磨碎、筛分生产出含不同比率提取物的麦糠和麦面粉。麦糠和麦面粉含有大麦不溶性纤维,有多种食品应用。裸大麦还可以用于生产麦、粗麦粉、碎麦或裂纹麦等。所以裸大麦又称为食用麦

饲料工业

用裸大麦喂猪,可以改善肉质,提高瘦肉率。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在藏区,像这样歌颂青稞的歌谣和传说数不胜数。青稞作为西藏高原悠久农耕传统和独特候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已具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是藏族人民最要的传统食粮,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高原人。

据《粮食大辞典》注释:青稞大麦的一个变种果实,因其外颖颖果分离,子粒裸,故称裸大麦青稞是长日照作物,具有耐、耐旱、早熟等特点,而且热量很高,可以充饥御。此外,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养素,具有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养特征。

保护措施

青稞》(GB/T 11760-2021)国家标准修订景和过程青稞大麦的一种,是青藏高原对裸大麦的“俗称”,因其外颖壳分离,籽粒裸,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全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涉藏州县,其中西藏的产量占比约70%,是西藏要的粮食作物,是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青稞》国家标准修订前,青稞收储、销售等质量控制依据的是《裸大麦》(GB/T 11760-2008)国家标准。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对保障青稞生产、收储、加工等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育种、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青稞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随着青稞产业发展从满足数量需求向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迈进,《裸大麦》(GB/T 11760-2008)国家标准部分指标和技术容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为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向市场监管总局相部门提出修订标准的申请,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3月及时批准立项。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推动这项工作,西藏自治区粮食局粮油中化验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研究院等标准起草单位深入调研,展技术指标的验、复核,认真分析和汇总检测数据,及时组织标准研讨会,广泛征求有单位意见,满完成制修订工作。

青稞》(GB/T 11760-2021)国家标准实施意义

青稞》标准是西藏自治区持制修订的第一项国家标准,也是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标准的发布实施顺应“十四五”期间国家高质量发展题,有利于青稞种植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实施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促进品种、品质、品牌同步提升;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者、消费者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完善西藏特色产业标准体系,为西藏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奠定扎实基础。

抓好《青稞》(GB/T 11760-2021)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

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标准的影响力,2021年4月27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了宣传贯彻《青稞》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

资料来源

植物研究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院与华大科技,继全球首个大麦基因绘制成功后不久,他们率先在世界上完成青稞基因组图谱的绘制。

用于基因组图谱构建的青稞品种是西藏古老的地品种“拉萨钩”。研究显示:青稞基因组大小估算为4.5Gbp(bp是基因大小单位,即碱基对),组装基因组大小3.89Gbp,共包含39197个蛋白编码基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甲型肝炎

下一篇 晕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