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起的弥漫性腹膜腔感染,发病率大约占全身结核病的5%,仅次于结核和肠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病变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结核性腹膜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则由粟粒结核或结核腹膜,在腹膜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结核......
目录

发病原因

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病变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结核性腹膜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则由粟粒结核或结核腹膜,在腹膜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结核性腹膜炎。

疾病分类

由于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不同,入侵之结核菌数量、毒力、类型、感染式不同,以及治疗措施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腹膜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渗出、粘连、干三型。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居次,干型最少见。临床上三型常互相并存,称为混型。

(1)渗出型:腹膜水肿,表面覆以纤维蛋白渗出物,可见许多黄白色或灰白色细小结核结,或互相融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黄色,有时微呈性。

(2)粘连型:腹膜明显增厚,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肠襻间或与其他器紧密粘连,肠可受束带压迫而出现梗阻。肠系膜增厚、缩短,网膜亦增厚变硬,呈团块状,严重者腔完全塞。

(3)干型:以干样坏死为要病变。肠网膜肠系膜脏器之间互相粘连而分隔成多数小房,小房腔有混浊或脓性积液,同时有干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参予其间,成结核性脓肿。有时小房可向肠阴道壁穿破而成瘘管。

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以后者最多见。

急性结核性腹膜炎大多由于粟粒性结核所致,也可由于结核病灶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突然破裂所致。患者常出现急腹痛,扩至全,伴有低热、腹胀症状。体检时,部有较广泛的轻度压痛、反跳痛和紧张。全身中毒症状不如细菌性腹膜炎重。白细胞计数不高。

慢性结核性腹膜炎通常发病缓慢。表现为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如消瘦、乏力、纳差贫血盗汗、不规则低热等。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型三型。

渗出型起病缓慢,部逐渐胀大,直至可出现大量腹水,伴有部隐痛、腹胀腹泻。体检时部轻度压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腔穿刺为草黄色渗出液,少数可为性,有时呈咖啡色混蚀,黄色状小结晶(固醇)。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可单独存在,也可为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并有结核性胸膜炎、心包炎或膜炎。

粘连型以反复出现不完全性小肠梗阻为特征。常有阵发性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体检时壁常有柔韧感。有时可扪及大小不等可见肠型、肠蠕动波,部膨隆、胀,肠鸣音亢进。梗阻解除后又可出现腹泻。常因养不良而呈慢性病容,形体消瘦

型的临床症状严重。由于结核病灶干坏死和液化,有时尚可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患者可出现弛张热,消瘦贫血、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常有腹痛腹泻,或有腹胀、不排便排肠梗阻症状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有压痛。壁有柔韧感或呈状。干液化病变溃破入腔时,出现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病变向壁穿透时,壁可有红肿,甚至溃破壁瘘或脐瘘。

诊断鉴别

助检查

(1)病史:

儿童及青壮年,有结核病史或伴有腹膜外结核据者。不明原因发热达两周以上,乏力、纳差消瘦腹胀腹痛腹泻等表现,而白细胞及分类正常或轻度增高,沉增快者应高度怀疑。此外还应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结核病接触史,及是否服用过激素或因其他因素造成抵抗力低下等情况。

(2)体检:

发热以午后低热为,部分可表现为中、高热。可伴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严重者出现浮肿、贫血舌炎角炎、维生素A缺乏等。部触诊呈柔韧感,可有压痛,多无反跳痛。部分患者可触及块,约1/3患者腹水征阳性。并有肠或肠系膜淋巴结核者可出现肠梗阻的表现。对已婚女性患者还应常规进妇科检查,以除外盆腔结核。

(3)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伴轻、中度贫血,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或稍高。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多数患者沉增快。穿可抽出草黄色液体,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色,偶见乳糜样。腹水化验多半为渗出液,部分严重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并有硬化等疾病者可表现为漏出液。腹水病因检查阳性率抵,浓缩查抗酸杆菌较难。近年来展的腹水中结核杆菌PCR检测法大大提高了阳性率,但也可出现假阳性。B超和CT检查可提示肠粘连等征象,X线检查可发现多发性钙化灶、肠梗阻结肠瘘及结肠外包块等征象,肠钡餐检查有肠结核征象。腔镜检查具有确诊价值,但仅限于有游离腹水患者。

诊断

急性结核性腹膜炎要与其他常见症鉴,如急性轻型腺炎、阑尾炎等鉴。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要与其他以腹水为突出症状的疾病鉴,如硬化、癌性腹水低蛋白血症所致腹水等鉴。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要与其他原因起的肠梗阻相鉴,最常见的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干结核性腹膜起的肠外瘘要注意与克罗恩病起的肠外瘘相鉴

其鉴要点在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中青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脏器的结核病据;②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伴有腹痛腹胀腹水部包块或壁柔韧感;③腹水为渗出液,淋巴细胞为,普通培养阴性;④X线检查可见腹膜粘连、肠结核、肠瘘等征象;⑤PPD实验强阳性;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4周有效。

疾病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是慢性疾病,治疗原则是争取早期、足量、长程,力求达到治愈,防止复发或并发症。同时注意加强养,防止过劳。

抗结核治疗常用的是:异烟肼0.3、利福平0.45晨起顿服链霉素0.75肉注射每日一次,链霉素用药1~2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以不起毒性反应为前提适当延长其疗程。

病情控制后改为异烟肼利福平服维持治疗,并定期监测功,如出现功损害,利福平可改为已胺丁醇服。疗程应1~1.5年,必要时2年。对有或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并有化脓性腹膜炎者,宜加用其他抗菌素。

粘连型腔结核并发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干型并发肠穿孔,或局限性腹膜炎致包裹性积脓,或产生壁瘘、阴道瘘时,则需外科手术。粘连疏松而又局限时,可松解。粘连局限但非常紧密时,不宜强分离,可将该段肠管切除,或将梗阻上下端的肠管作侧侧腔原发性结核病灶,如输卵管结核、肠结核,如能切除,应争取切除。不能切除的干性病灶可切剔除或搔刮,并放入抗结核药物。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应尽量采用食、补液、肠减压、服用中西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多能奏效。

疾病预后

一般来说结核性腹膜炎在规范的抗痨治疗后能有较好的预后,但因为结核性腹膜炎或肠结起的急性肠梗阻肠穿孔也属于外科症范畴,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或成肠外瘘反复不愈。

疾病预防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腔外的结核病灶是预防结核性腹膜炎的重要措施。注意不要饮用未消毒或未沸的鲜牛奶也有助于预防此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远道刺

下一篇 甲型肝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