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梅花针

针属于丛针浅刺法,是集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法,是祖国针灸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首先,要掌握一套熟练的经络检查法,要善于用拇指的指在患者体表反复,触摸、推压,找出病区及邻近部位和柱及其两侧的阳性反应处,如条索状物、结状物、状软性物等,或是酸、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处。检查......
目录

医治原理

首先,要掌握一套熟练的经络检查法,要善于用拇指的指在患者体表反复,触摸、推压,找出病区及邻近部位和柱及其两侧的阳性反应处,如条索状物、结状物、状软性物等,或是酸、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处。检查时要有耐,注意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表情,找出阳性反应处时应立即打上标记,以免在叩刺中遗忘或再次找浪费时间和力。因为这些阳性反应处是非常重要的叩刺治疗部位。即针治疗的首选部位。阳性反应物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多成正比,多则病重,少则病轻。我们的临床实,叩刺后随着阳性反映处的减少和减小,疾病就随之逐步减轻,阳性反应处彻底消失后,疾病就痊愈了。如慢性气管炎,在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两侧及部有条索状物及压痛,颌下有结,如慢性胃炎在第五胸椎至第十二胸椎两侧有结,条索状物及状软性物,如慢性盆腔炎在小、骶、沟有结及条索状物,坚持长期叩刺这些疾病的阳性反映处后,均能使其逐渐消失而达到治愈的的。若阳性反应物较多,病属顽固,需耐长期叩刺可治愈。

方法

刺法

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无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于硬柄针。敲击法即 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于弹性针柄。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叩刺部位须准确,每叩刺一针之间的离约在0.3-1.0cm之间。一般每日叩刺一次,连续治疗7-10日为一个疗程,如系慢性顽固性疾病,可持续多治疗几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3-5日。刺拔罐法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特佳,在应用刺拔罐时,针刺皮肤出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径,出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叩击技巧

针叩刺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如持针不牢,提针慢或针尖带钩,都容易产生拖刺,容易划破皮肤,成“一”的伤痕,并使患者产生刺痛和畏针。针尖起落要呈垂直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注意正确选配治疗部位

第一种法是局部施术法,如斑秃,可直接叩刺脱发处,很快就能长出新发;神经皮炎可直接叩刺皮损部位,湿关节炎直接叩刺疼痛关节,均可收到佳效。

第二种法是辩刺法,临床据病属何则取该部位叩刺治疗。第三种法是取患部前后相对应的部位施术。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可叩刺肿大的甲状腺后,再叩刺项部的相邻穴位:如胆囊炎,叩刺胆囊区皮肤后,可叩刺其部相对应穴位,如俞。第四种是远近配伍施术法。叩刺局部后,再叩刺柱及其两侧和相经络部位。如头痛,除了叩刺头痛部位和颈椎及其两侧外,还可以叩刺相经络部位,如前头痛、侧头痛、后头痛和头项痛要分叩刺手是阳明少阳太阳厥阴肘膝以下的经络部位。如十二指肠溃疡,除了叩刺和十二指肠的体表投影部位以外,还可叩刺部第七胸椎至第一椎之间及其两侧,最后再叩刺足阳明关节以下的部位,收效极佳。

其他相关

针疗法,疗效显著,灵验简便,应继续进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

皮肤针的一种,因针柄的一端装7枚小针,状如,故又称七星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