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皮肤针

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的法,叫皮肤针法(skin needletherapy)。皮肤针刺法是丛针浅刺法,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法。①针具,是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轻微,仅及皮肤,又小儿针。市售小锤式皮肤针,以其 装置的针数不同,分称为针(5枚)、七星针(7枚)、和丛针(针数不限)......
目录

定义

①针具,是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轻微,仅及皮肤,又小儿针。市售小锤式皮肤针,以其 装置的针数不同,分称为针(5枚)、七星针(7枚)、和丛针(针数不限)。另滚刺筒和刷帚针亦属此类。使用时以腕力弹扣刺激部位。 治疗时,手持细柄,用针尖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扣打。

②用这种针进治疗的法。

概述及起源

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的法,叫皮肤针法(skin needletherapy)。皮肤针刺法是丛针浅刺法,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法。

皮肤针,又有“针”、“七星针”、“罗汉针”之分,是以多支短针组成,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

皮肤针法源于古代的“半刺”、 “毛刺”、“扬刺”等刺法,《灵枢·官针》记载:“半刺者,浅而疾发针,无针伤,如拔毛状,以取皮。”“扬刺者,正一,旁四而浮之,以治之 博大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上述诸法同属浅刺皮肤的针刺法。《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 毛。”说明十二皮部经络、脏腑的密切联系,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的。

皮肤针刺法成取法于古代的半刺、浮刺毛刺皮肤针治病经络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应 用皮肤针叩击皮部,通过孙络脉经脉而作用于脏腑,以调整脏腑虚实.调和.通,平衡养,达到治病的。从现代医角度来看,柱两侧的皮 部以及阳性反映与脏联系的实质,可能与段性神经的支配有,因某一器官的感觉神经纤维,与一定的皮肤肉区的感觉神经纤维,都进入相同的脊髓 段。脏和体表可能通过这条途径,在神经和体液参与下相互联系。因此,当脏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阳性反映和阳性物,这便是皮肤针重点叩刺的部位。

针具介绍

皮肤针因施术时较少痛感,尤其适小儿,故又称小儿针,其针头由5支针组成的,像状,称为针;由7支针组成的,叫七星针;由18支针组成的,叫罗汉针。

皮肤针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硬柄用硬塑做成,弹性小软柄有弹性,一般用牛 角做成,长度约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嵌着不锈钢短针。据针的数多少不同,分称为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 针(十分支针)。针尖要求不可太锐,应呈松针状,全束针类要平齐,防止偏斜、钩、锈蚀和损。检查针具时,可用干脂棉轻沾针尖,如针尖有钩或有缺损, 则棉絮易被带动。 临床上常用的是七星针分为二种:

① 集束七星针 针7支直径0.4~0.6毫米、长2厘米的金针,用银丝缠绕成束,安置在针头中,也可用锈针绑成束夹的筷子上临时应用,针尖税而无,针柄多为无弹性的硬质柄。由于7支针尖离较近,不易刺入表皮损伤毛细管,刺后针迹只留有一组充的红点。

七星针 将7支直径0.4~0.6毫米、长5毫米的针分装入针头的针盘,周围6支中间1支,针间离为2毫米左右,针锋税利,针柄多为弹性柄,易于刺入皮肤刺破毛细管,刺激后针迹处多有出

治病依据

皮肤针疗法之所以可以通过刺激皮表,调整脏腑、经络,从而治疗疾病,它的理论依据就是经络说中的皮部理论。 十四各有大的分支,称为十二别络十五络脉等,还有许多小的分支,称为三百六十五,各自再分出若干小,称之为孙,布满了各范围的皮肤 上,构成了十四个经络分布区域,人体脏和外界发生联系,有依赖于皮部,外界的信息由小传递于络脉,由络脉传于经脉,再由经脉传入脏,人体才能 据信息,来调整适应外界变化;脏腑通过此传递线路,将不需要或是多余的发到外界,再从外界吸收需要的(如日月华之等),来保持人体机能的阴阳平 衡,使人体正常生存;人体也通过此通路执防御,如卫气不足时,这一通路又成为邪气侵犯人体的要途径,由皮肤小进入络脉,由络脉进入经脉,从经脉侵入 脏腑,起脏腑疾病。

《素问·皮部论》说: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皮者之部也,客于皮肤,则腠里客于络脉满,则注于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这条通路也是针灸气功按摩、皮肤用药等治疗疾病的途径,针灸刺激 皮肤可以治疗脏疾病就是这个道理;脏疾病还可通过此途径在皮肤上出现各种反应,如疼痛、压痛、色变化、皮等,这些反应已成为诊断的指标。 总之,皮部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布的所在。皮部即是十二经脉的外线为依据,将皮肤划分的十二个区域。它位于体表,对机体有 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反之,通过皮部的治疗亦可以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扶正

操作技术

软柄皮肤针的持针是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针柄。皮肤常规消毒,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

叩刺强度:

可分轻叩,中叩,重叩。轻叩为补法,重叩为泻法。

(1)轻叩: 叩打时使用腕力较轻,冲力也小,患者稍有疼痛感,皮肤局部有潮红,适用于老.弱.幼及初诊患者以及敏感度高的部位如眼部。

(2)中叩: 叩打时用腕力稍大,冲力亦较大,患者有轻度痛感,局部皮肤有潮红.丘疹,但不出

(3)重叩: 叩打时腕力较重,冲力大,患者有明显痛感,局部皮肤发红,并可有轻微出

叩刺部位:

可分为叩刺,穴位叩刺和局部叩刺三种。

(1)叩刺: 是沿经脉路线进叩刺的一种法,最常用的是项骶部的督脉膀胱,因督脉能调一身之阳,所以其治疗范围颇广。另外,上肢可三阴三阳,下肢三阴三阳叩刺。

(2)穴位叩刺: 是穴位治叩刺的一种法,较常用的是各种特定华佗夹阿是背俞募穴,四肢的郄穴原穴络穴如出现敏感点,条索状物,结等,应作重点叩刺。

(3)局部叩刺: 即是患部叩刺,如扭伤局部瘀血肿痛,顽癣,班秃等,可在局部进叩刺。

注意事项

(1)头痛:可在头部,后项部沿督脉膀胱叩刺,重点叩百会,池,太阳,上星等。

(2)失眠多梦:选夹膀胱经穴,重点叩刺俞,俞,俞,俞,头部叩刺安眠。四肢选门,三阴交。

(3)痛经:选骶部两侧,任脉部位,重点叩刺气海元,俞,俞,三阴交等。

(4)肤麻木,牛皮癣:局部叩刺加悬灸。

(5)班秃:局部叩刺加背俞

(6)弱智儿童:叩刺头,颈,项部,华佗夹

(7)缺乳:取部第3-5胸椎旁2,胸前两侧乳房周围及乳晕部,两乳房作放射状叩打,乳晕部作环叩打。用轻刺激法,每日1次,配针刺少泽

 注意事项 操作前应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尖参差不齐者须及时给予修理。重叩后,局部皮肤须用消毒并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局部皮 肤有创伤溃疡者,不宜作用本法。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而下,避免斜,钩,挑,以减少疼痛。叩刺时,一般每隔1厘米左右叩刺一下,可叩8-16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铍刀

下一篇 梅花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