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是由EB感染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典型临床三联征发热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病程常呈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征等严重并发症。密切接触是本病的要的传播途径,如亲、共用餐具或咀嚼食物喂食婴儿;沫传播也有可能。EB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EB病毒要通过唾液传播。所以要想防止孩子感染......
目录

疾病病因

EB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方式

EB病毒要通过唾液传播。所以要想防止孩子感染EB病毒,最要紧的是做到:不要随意嘴对嘴亲孩子!避免帮孩子咀嚼喂食、共用餐具等为。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左右,偶有40℃者。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无粘连,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起相应症状腹痛等。多数患儿出现咽痛,扁体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偶可成假膜。

脾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区疼痛或触痛。肝大多在肋下2cm以,常伴有肝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丘疹或类似麻疹猩红热皮疹。

疾病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升高或减少,可先正常或减少,1周末升高,淋巴细胞增多,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清EB病毒抗体测定,早期抗原(EA)-IgG效价≥1:20,病毒衣壳抗原(VCA)-IgM阳性或效价≥1:10,VCA-IgG效价≥1:160,或VCA-IgG在恢复期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EB核抗原在病程3~4周阳性。分子生物法检测液、唾液、口腔上皮细胞、尿液中的EB病毒DNA阳性。骨髓检查基本正常。

此外还可B超检查。出现并发症时,可进相应的检查如X线胸电图等。

疾病诊断

1.临床症状

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大;⑤脾大

2.象检查

(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5.0×109/L;

(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109/L。

3.EB病毒抗体检查

急性期EB核抗原阴性,并有以下之一项:

(1)抗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

(2)双份清抗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3)EA抗体一过性升高;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病毒核抗原抗体后期阳转。

4.EB病毒DNA检查

液、唾液、口咽上皮细胞、尿液或组织中的EB病毒DNA阳性。

5.EB病毒抗原检查

鼻咽拭子直接测定抗原阳性

上述临床症状象检查,同时具备第3~5项之一,可确诊。

疾病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热病人可用退热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西瓜霜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应注意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炎、严重炎、溶血贫血或因减少并有出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治疗。

疾病预后

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因本病死亡者较少,死因有破裂、膜炎、炎等。

疾病预防

EB病毒,要这样预防

1.注意卫生,勤洗手;

2.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险;

3.如果家人生病了,要佩戴罩预防交叉感染;

4.多窗透,保持屋头的清洁通

5.保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