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长膜壳绦虫病

长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diminuta)是由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长膜壳绦虫)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疾病。以起肠症状。长膜壳绦虫与短膜壳绦虫同属膜壳科。成虫与短膜壳绦虫基本相同,但较长大。成虫长20~60cm,宽3.5-4.0mm,有800~1000体,头,有吸盘4个,无头钩。孕子宫呈囊状,占据整个含许多虫卵。虫卵......
目录

发病原因

长膜壳绦虫与短膜壳绦虫同属膜壳科。成虫与短膜壳绦虫基本相同,但较长大。成虫长20~60cm,宽3.5-4.0mm,有800~1000体,头,有吸盘4个,无头钩。孕子宫呈囊状,占据整个含许多虫卵。虫卵,大小60~80μm,壳较厚,膜两端稍隆起,但无丝状体,膜与卵壳之间充满透明的状物,含六钩蚴,六钩蚴有穿刺腺一对。终期宿类,人体亦会偶然感染。中间宿是甲虫、蚤类、蟑螂、蛆、赤拟谷盗等昆虫。成虫寄生宿小肠落的孕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中间宿发育成似囊尾蚴,人或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后,即可感染,尾蚴在肠腔12~13天发育成成虫。

发病机制

病机制与与短膜壳绦虫相似。虫体寄生于人体的小肠腔中,对人体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毒素刺激起肠粘膜炎症。

疾病症状

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可有肠道症状,如恶心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神经症状,如失眠头痛磨牙。以上症状均轻微。

严重者可出现眩晕、贫血精神痴呆恶病质。绦虫若侵入部可致癫痫压增高,精神失常等。绦虫在肠道中吸收大量养物质,导致人体养不良,养性贫血

确诊可依据粪便中检查出的虫卵或妊娠

疾病检查

常规检查:粪便可找到虫卵或或发现有白色面条状、带状能活动的虫体,可作出诊断。水洗沉淀法或浮聚浓集法均可提高检出率。

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粘度增加,色素有不同程度减少。

疾病治疗

中医治疗

驱除绦虫、调理中医治疗绦虫病要原则,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单味药应用驱虫

槟榔槟榔60-120g,切碎,文2小时,清晨空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泻药芒硝10g,帮助排便和排出虫体。

雷丸,研粉,可加少许白糖共服,每次20g,1日1次,连服3天,不必服泻药

鹤草,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冲服30—60g。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用药驱虫

槟榔南瓜子应用,先服南瓜子60-120g ,2小时后服槟榔。再过半小时后服芒硝30g水液。一般在3小时即有完整而活动的虫体排出。少数患者可能于下午或次日排出虫体。

槟榔雷丸槟榔雷丸3:1,研粉,每次12g,用鲜石榴皮冲服,每小时服一次,连服4~5次。如服药最后一次未见腹泻者,另用芒硝30g顿服,以助泻下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同时排出,能彻底治愈。解大便时必须坐便盆里,若头颈未被排出,则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用上述驱绦药物继续治疗。首次排便若未见头排出并不代表驱虫失败,在后续的粪便中找到便可,有时绦虫头因腐烂变也可造成头发现困难。驱虫过程中或在驱虫后应用健运脾药物如山楂神曲白术等进治疗。香砂君子汤汤等运脾效果良好。

西医治疗

短膜壳绦虫病

吡喹酮,为广谱驱虫药物,对带绦虫、膜壳绦虫、裂头绦虫病疗效均高,为治疗绦虫病的首选药物。15~25mg/kg,顿服,疗效可达98.5%。

氯硝柳胺(灭绦灵),成人每日2g,分2次服,连服7-8日.服药时将药片咬碎吞下,尽量少水。

还可采用槟榔、甲苯达唑(300mg,2次/日)等,须连续治疗3~5天。

疾病鉴别

临床上应注意与肥胖绦虫病和链状带绦虫病相鉴长膜壳绦虫病肥胖绦虫病和链状带绦虫病在临床表现上非常相似,所以有效的鉴法是从面进。通过粪便淘洗法找虫体孕和头,以判定虫种,如长膜壳绦虫头,有吸盘4个,无头钩;肥胖绦虫头,具有突和2圈头钩;略呈,无突、头钩。

并发症

并发症贫血常见。因与绦虫在体汲取人体养有,故一般属于养性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针法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