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常现丝虫病

常现丝虫病(filariasis perstans)系由常现丝虫寄生于体腔(胸腔,腔和心包)、肠系膜周围或腹膜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一)发病原因雌虫长,宽为(70~80)mm×120μm,雄虫长,宽为45mm×60μm,微丝蚴长,宽为200μm×4μm,无鞘膜,无规则的周期性。(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罗阿丝虫病相似。1.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人民健康,又减少和......
目录

病因介绍

(一)发病原因

雌虫长,宽为(70~80)mm×120μm,雄虫长,宽为45mm×60μm,微丝蚴长,宽为200μm×4μm,无鞘膜,无规则的周期性。

(二)发病机

病机制与罗阿丝虫病相似。

疾病预防

1.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

2.防蚊灭蚊;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②加强对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向周围人群扩大查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并发症

关节心包力衰竭

可并发关节炎,心包炎,严重患者出现力衰竭。

常见症状

常现丝虫病可长期寄生而不产生症状,但有些病例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神经水肿,与罗阿丝虫卡拉巴肿相似,有头痛关节痛,神经精神症状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炎,甚至力衰竭。

疾病检查

外周嗜酸粒细胞增多,液可找到微丝蚴。

诊断鉴别

诊断有赖于找到微丝蚴。

应与盘尾丝虫病,欧氏丝虫病相鉴

治疗方式

(一)治疗

甲苯达唑疗效较好,100mg/次,2次/d,连服30天,乙胺嗪单一疗程效果欠佳,常需几个疗程,量为5~6mg/(kg·d),2~3周为1个疗程。

(二)预后

预后与阿罗丝虫病,但不累及视神经

疾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注意饮食规律。

2、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结核

下一篇 针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