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埃里希体病

埃里希体病是一种由蜱传播,埃里希体属,一种立克次体样病原微生物起的发热性疾病。埃里希体是绝对细胞寄生菌,在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细胞中成小的胞浆包涵体。人被蜱叮咬,有时与携带有蜱的狗接触而被感染。埃里希体是绝对细胞寄生菌在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细胞中成小的胞浆包涵体。人被蜱叮咬,有时与携带有蜱的狗接触而被感染在美国,大多病例发现于东南和中南地区。在美国对人致病的埃里希体有两种:E.chaf......
目录

埃里希体病

埃里希体是绝对细胞寄生菌在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细胞中成小的胞浆包涵体。人被蜱叮咬,有时与携带有蜱的狗接触而被感染在美国,大多病例发现于东南和中南地区。在美国对人致病的埃里希体有两种:E.chaffeenis起人类单核细胞性埃里希体病和Ephagocytophilia及其相病原体起人类粒细胞埃里希体病。E.canis前认为会起人类单核细胞性埃里希体病

  是一种由蜱传播,埃里希体属,一种立克次体样病原微生物起的发热性疾病,与落基山斑点热相似.

病因

人被蜱叮咬,有时与携带有蜱的狗接触而被感染在美国,大多病例发现于东南和中南地区。在美国对人致病的埃里希体有两种:E.chaffeenis起人类单核细胞性埃里希体病和Ephagocytophilia及其相病原体起人类粒细胞埃里希体病

1986年,在美国发现一例埃利希体病患者,在其单核细胞质发现一种叫做桑葚状包涵体的病原体,此种病原体成位于细胞质但靠近细胞膜,直径约0.2~1.5μm,并集成簇,状似桑葚。如果对外周液的单核细胞进染色可辨出这种病原体。同时,这种病原体也已得到分离实,是在变异革蜱体

的是,这种蜱也是传播洛杉矶斑点热的媒介。虽然埃利希体种类繁多,但在已被发现的10种中,要是E.canis、E.phagocytophilia、E.sennetsu和E.risticii使人类致病。在这些种类中,能起犬类严重的细胞减少的是E.canis。

2、埃里希体病病机

脏,可以见到有广泛性损害、间质性肺炎;在骨髓中,可见骨髓成,骨髓增生及巨核细胞增生;在肝脏环状肿及局灶性坏死。不仅如此,膜、等脏器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且可以发现其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是嗜吞噬细胞埃立克体群的攻击标,研究表明,其要侵犯骨髓前体细胞,埃立克体常常选择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其生长繁殖的环境。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游走、吞噬及杀菌能力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免疫系统,要是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及增生减少,抗体产生减少。

众所周知,人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那么人类的免疫能力将大大降低,因此,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机会性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除此之外,还会导致患者外周白细胞及减少,因为外周细胞在淋巴结中破坏也会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相对增加。

检查

埃里希体病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埃里希体病的检查介绍:

1液检查

患者外周白细胞及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相对增加,转氨酶升高

2试验和聚酶链式反应荧光抗体法检测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3病原分离鉴定

在其外周液涂的粒细胞发现异常包涵体提示可能为埃里希氏体感染

并发症

埃里希体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病程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抓破后溃疡,可持续数月甚至1~2年不愈,软蜱刺伤后有时能组织的坏死。

我国新疆发现的钝缘蜱叮咬后成多发性坚硬的结,及出性损害约,2周局部痒痛才达高峰,3周后才始消退。

回归热: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肿大,短期热退呈无热间歇,数日后又反复发热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反复出现。

其他:丘疹或瘀斑疹弥漫性,脑病发作和昏迷常可发生。

预后和治疗

 治疗最好在诊断确立之前就始治疗,始早病人反应迅速且良好;治疗延误易产生严重并发症,包括病毒真菌的重叠感染和死亡。

全身治疗为

常用药物有:

服或静注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强力霉素(100mg每天2次或儿童每日4mg/kg分2次服),氯霉素也可使用,治疗至少持续7天;

盐酸吐碱常用量为每天0.06g(1mg/kg),深部肉注射连续6~9天为1疗程,重复治疗要在20~30天以后;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抢救,如伤面有继发感染要进抗炎治疗;

局部治疗:在伤周围以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亦有人用蛋白酶2 000 u加生理盐水100mL湿,能加速伤的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