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青鱼

青鱼 青鱼(拉丁:Mylopharyngodon piceus),黑鲩、螺蛳青,属于鲈鮨(yì)科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植物资源录(第一批)》。青鱼体亚,体长达1米余,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端位,无须,齿齿状,有毒,部平,无棱,尾部稍侧扁,钝,但较草鱼尖突,上颌后端伸达眼前缘下,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鳞大,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
目录

形态特征

青鱼青鱼鳍Ⅲ-7;鳍Ⅲ-8~9;胸鳍Ⅰ-16~18;鳍Ⅱ-8。侧线鳞39-42(上鳞数:7,下鳞数:5);鳍前鳞14~17;围尾柄鳞16~18。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3~18。下齿1,4(5)~5(4)。4+37~39。

体长可达145厘米。体长为体高的3.3~4.1倍,为头长的3.5~4.4倍,为尾柄长的6.8~8.6倍,为尾柄高的6.3~7.9倍。头长为长的3.4~4.6倍,为眼径的5.1~8.8倍,为眼间的2.0~2.6倍,为尾柄长的1.7~2.2倍,为尾柄高的1.7~2.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1.1倍。

体粗壮,近,无棱。头中大,面宽,头长一般小于体高。短,稍尖,长大于眼径。中大,端位,呈弧,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伸达孔后缘的下发达,后沟中断,间宽。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而微凸,眼间为眼径的2倍余。鳃孔宽,向前伸至前鳃盖后缘的下;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峡部较宽。鳞中大;侧线约位于体侧中轴,浅弧,向后伸达尾柄正中。

鳍位于鳍的上,无硬刺,外缘平直,起点至端的离与至尾鳍基约相等,或近后者。鳍中长,外缘平直,起点在鳍起点与尾鳍基的中点,或近尾鳍基,鳍条末端尾鳍基颇远。鳍起点与鳍第一或第二分枝鳍条相对,鳍条末端肛门较远。肛门紧位于鳍起点之前。尾鳍浅分叉,上下约等长,末端钝。

鳃耙短小,下肢鳃耙呈颗粒状。下宽短,前宽短,其长短于后齿呈臼状,齿冠面光滑无沟纹。鳔2室,前室粗壮,短于后室,后室末端尖。肠长,盘多次,肠长为体长2倍左右。腹膜黑色

体呈青灰色,部较深,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

青鱼

生活习性

食物习性

青鱼青鱼性格没有草鱼活跃,但力草鱼大得多。青鱼属肉食性类,青鱼以水底层的软体动物为要食物来源,尤其喜食螺蛳肉,所以青鱼又被人们叫做螺蛳青。青鱼也吃蚬、蜻蜓、幼虫、水虫等,在人工养场中,青鱼自然以人工投放的颗粒性植物饵料为。麸皮、糠粉、熟红薯、豆粉、米粒、青草也是青鱼的饵料。

青鱼在不同的生长期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如幼小的青鱼苗,以摄食浮游动物为; 幼阶段,以摄食底栖动物、蜻蜒幼虫、摇蚊虫等为长大后,人们多以蚕蛹玉米、豆饼、豆渣、醪糟喂养青鱼

青鱼牙齿牙齿位于口腔部,也叫齿。遇到螺蛳、、蚬之类的有壳动物,它可以用齿咬碎硬壳,并将硬壳吐出、吃壳的肉。春、夏、秋季时青鱼食欲旺盛,特是秋天, 青鱼贪食。

栖息环境

青鱼青鱼属水底层生活的类,通常不游到水的中、上层。通常集中在江河湾道,浩江湖泊及附属水体多螺蛳等底栖动物地带肥育,冬季在河床或湖泊深水处越冬。青鱼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2℃,低于6.5℃、高于40℃始死亡。摄食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

分布范围

青鱼分布广,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越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维亚、马来西亚西哥、摩尔多瓦、摩洛哥、巴拿马、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美国、乌兹克斯坦。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于黑龙江云南元江;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

青鱼分布图

繁殖饲养

自然繁殖

青鱼青鱼为洄游性类,在江河附属水体生长发育,到冬季进入江河越冬,春后越冬青鱼上溯,并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至成熟,在江河干流产卵场繁殖,产卵后青鱼又进入附属水体肥育。每年5~6月为繁殖,要求水温18~28℃。当产卵场涨水,水流速1~2米,流态变乱,青鱼始产卵。青鱼浮性,随水流而孵化发育青鱼的性成熟年龄为:雌5~7龄,雄4~5龄。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1次,一次产卵。青鱼怀卵量随体重增加明显增大,一般15~20千克的青鱼,其怀卵量约为60~100万粒。

人工繁殖

青鱼要求来源于中国国家级原种场,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雌雄比为1:1.5放养,每667平米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亲池要求池底平坦,以壤土为好,水质清新,以投喂螺蛳、蚬、蚌肉投少量豆饼、麦。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1次并保持水深2米以上,春后,降低水位便于提高池水温度,每星期冲水1次,4月中旬始增加冲水次数,可2~3天冲水1次,以促进性腺成熟。在亲池中,搭配少量的鲢鳙鱼水质,同时可适当套养肉食性类如黑鱼、加州鲈等,捕食池中的野杂,既有利于亲培育,又增加养殖效益。

  • 催产
  1. 催产时间、水温。在湖南各地,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催产适宜水温25~28℃。
  2. 选择。亲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标准为雄轻挤部有液流出,遇水后立即;雌部膨大,松软有弹性,鳞片较稀疏。
  3. 注射催产。常用催产为LRH-A2(类似物)、DOM(地欧酮)、HCG(绒毛膜)、PG(垂体)等,通常3种混用效果较佳,采用3针注射,催产率高达95%。第1针每尾雌亲每公斤注射LRH-A20.1微克,针20小时;第2针每尾雌亲每公斤注射LRH-A20.5~1微克,针8小时;第3针雌亲每公斤注射LRH-A23~4微克,加PG3~4毫克、HCG800~1200国际单位或加DOM4~5毫克,雄亲量视具体情况注射雌亲量的1/3~1/2,注射时均采用胸腔注射。
  • 发情与人工授

效应时间(第3针到发情的时间)随生态条件、亲年龄、性腺成熟度等不同而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水温22~24℃时为9~10小时,水温24~26℃时为8~9小时,水温26~28℃时为7~8小时。当接近效应时间时,先检查雌是否排卵,如提起头部时卵粒能自然流出,或轻压部有大量卵粒从生殖孔流出,就可以进人工授。这时应尽快检查雄,如雄能挤出液,且液质量好,迅速进,同时把雌卵挤入盆中,进干法授。人工授时要求小心快捷,相互配,捉时防止用力过猛损伤体,也不可耽搁时间而影响受率。

  • 孵化

青鱼卵属浮性卵,将吸水后的卵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孵化,孵化密度为每立米水体约80万粒,相当于1组青鱼产出的卵。水流调卵在水中徐徐翻动为宜。当苗刚出膜时,应加强管理,勤洗纱窗;苗出膜后,水流应加大,以防苗下沉死亡;苗全部孵化出24小时后,水流可适当减少,避免水流过大消耗苗体力;苗孵出后3~4天,鳔室充,即可出苗。

  • 病害防治

每批孵化前,应对孵化池彻底清除污物,用一定浓度的霉菌净溶液消毒,做到以防为,防重于治。苗出膜前,水质定期用霉菌净进消毒,防治水霉病;苗出膜后易染车轮虫病,常造成大批死亡,一旦发现车轮虫病原体,孵化用水立刻用0.7克/立米硫酸铜和硫酸亚合剂泼洒,直到病虫彻底杀灭。

饲养

  • 创造良好水域条件

青鱼养殖对池塘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首先,类养殖离不水源的供应,养殖池塘应最大程度地靠近水源充足地区,并且水源水质一定要清洁、清新,不能受到其他事物的污染。其次,在青鱼养殖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为助,所以,养殖户应做好电力、灌溉等面的配套工作,例如,在池塘位置配设抽水、加氧等设备。

通常情况下,青鱼养殖池塘的最佳面积在0.3~0.7公顷,可以将池塘设计成东西走向的长。池塘选址要能够保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池塘底部要平整,池水深度要保持在两米左右。

  • 做好池塘消毒工作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区域冬季比较冷、干,不适青鱼生长青鱼养殖池塘一般处于干涸状态。养殖户要利用这个时间段,对池塘进清理、清洁及消毒工作。首先,对池塘里面的淤泥等杂物适度清理,在此过程中要在池塘底部保留0.1米厚的淤泥,然后修复和加固池塘围堤,以保养殖期池塘部水质和水量的理。

清理完养殖池塘后,将其曝晒二十天左右,然后以每亩120千克的生石灰加水配置成溶液,将池塘各个角落泼洒一遍。最后再用相工具翻动池塘的淤泥,让石灰溶液与淤泥进一步融,以尽可能地消灭病菌等有害物质。

  • 改善水质,培育生物饵料

种放养前9天左右要在池塘底部施加有机肥,一般用生石灰、鸡粪等混物作为有机肥施加到池塘中,保每亩施加量为280千克左右。两天后对池塘施加氨基酸肥水膏,保每亩用量1千克,要作用是培养累虫等良性浮游生物,为后期放养的种提供充足的饵料。在实际养殖期间,要每11天投施一次氨基酸肥水膏,以每亩0.8千克为宜,以此为池塘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补充养,提高其繁育速度,扩大其分布区域。

首先,要严格控制放养种的质量,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来,良好的育种通常体型健硕、活泼爱动、种群体规格统一、没有损伤情况、没有相疾病,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种、苗的质量标准。

其次,做好种消毒工作。在种放养至池塘之前,要用4%的食盐溶液对其进十分钟左右的消毒,将种体表的病原菌等有害物质消灭掉。

最后,对养殖池塘实际条件、青鱼生活习性、养殖技术等面进分析和研究,然后理确定种放养的数量。如果放养种数量太多,种密度太大,会抑制其生长速度,很容易起相类疾病。如果放养种数量太少,就不能充分发挥池塘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养殖户的济效益。

  • 理投喂饲料

对于投喂青鱼的饵料,养殖户们普遍选用正规商家销售的青鱼专用颗粒饲料,这类饲料蛋白质含量较高,颗粒也比较饱满,比较适于池塘养殖。一般会在离池塘中间部位三四米左右位置搭设饲料台,利于青鱼群体向中间集中抢食,充分发挥投饵机定时投喂的作用。每天投喂次数要保达到四次左右,投饵量不能超过青鱼整体重量的5%。

饵料投喂工作通常有三个阶段,四五六三个月为第一阶段,每天投喂四次,投饵率为3%左右;七八九三个月为第二阶段,每天投喂三次,投饵率为5%左右;十月份及之后为第三阶段,每天投喂两次,投饵率为2%。

另外,可以据不同季投喂不同的鲜活生物饵料。四月上旬的候条件比较适螺蛳的繁殖,可将活螺蛳以每亩300千克的投放量投放到池塘。八月份要每亩200千克的投放量补投一次。螺蛳分布比较广泛,收集成本低,且是青鱼最喜欢食用的生物饵料之一,它不仅能摄食池塘水域中的腐败物质以净化水质,还能提高青鱼生长速度,有利于养殖户获得更高的济利益。

  • 格控制水质

水质调控是青鱼养殖过程中的键环。通常情况下,每隔9天左右添加一次新水,加水深度约为25厘米左右,维持池塘水深度在150~200厘米左右,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以一个月为时间单位,用生石灰对池塘水进一次消毒,以减低水中有机悬浮物的含量,将其水体酸碱值控制在7.0~8.5之。同时定期向水中投放微生态制以调水质,使其一直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另外,发挥增氧机的作用,在阴天早晨、晴天中午、雨天半夜等池塘水域缺氧情况下利用增氧机加氧,发生浮头等紧急情况时要利用增氧机提前进加氧。如果增氧设备发生故障,可以撒施增氧来增加溶解氧,确保溶解氧要超过3毫升/升。

  • 疾病防治

青鱼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这体现了其强大的抗病害能力。养殖户要严格控制池塘水质,并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坚持预防为,治疗为针,就能将青鱼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可以定期利用含氯制等常见消毒制对池塘区域进位喷洒,不仅能有效调水质,还能够预防青鱼出现细菌性疾病。向池塘投喂由中药、复维生素等制成的药饵,能够有效预防青鱼发生烂鳃病、肠炎等疾病。如果发现青鱼发生疾病情况,要立即确诊、对症下药,治疗用药避免高毒。

  • 日常维护和管理

每一天的早晨和晚上,养殖人员都要分青鱼养殖池塘进一次巡检,并成定制,以此对青鱼生长、摄食等生存状况进及时、全面的了解并做好记录,同时据所了解情况来调整饲料的投放量。

青鱼养殖池塘水域的酸碱值、溶解氧、水温等数据信息能够反映水质的好坏,所以,一定要定期进检测,一旦发现水质有变坏趋势,要及时采取理措施进改善。

主要价值

济价值

青鱼肉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上等食用类,具有较高的济价值。

食用价值

青鱼肉中富含的核酸是人体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可延缓衰老助疾病的治疗。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能帮助维护细胞的正常复制,强化免疫功能,有延缓衰老、抑制肿的作用。

药用价值

青鱼性味甘、平无毒,具有益补虚、健脾养肝化湿和中、疟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虚弱、脚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病症;其性味苦、,有毒,具有泻热、消炎、明退的功效,外用目赤肿痛、结膜炎喉痹突发性耳聋、恶疮、白秃等病症,治扁体炎。

养价值

青鱼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锌、钙、磷、、镁等矿物质。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青鱼还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动物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2004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植物资源录(第一批)》。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录——椎动物卷》(2015年5月20日)——无危(LC)。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经方

下一篇 主动脉瓣狭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