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经方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以张仲景的为代表。经方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验之”,一是指在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 在明清之前,经方一词要是指“验之”,在汉朝时曾存在的经方派,所指的也是前者。在清朝初,出现另一支,尊古的经方派,他们称张仲景著作使用过的是“经方”,而后世医家及温病派设计的则是“......
目录

经方

经方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验之”,一是指在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 在明清之前,经方一词要是指“验之”,在汉朝时曾存在的经方派,所指的也是前者。在清朝初,出现另一支,尊古的经方派,他们称张仲景著作使用过的是“经方”,而后世医家及温病派设计的则是“时方”,他们反对时方张用经方。因为他们的影响,近代中医界所说的经方,其意义则转而成为后者,张仲景医经

分类

在中国历史上,在先秦两汉时期,《汉书·艺文志·技略》中所记载了四个要的医流派,亦即“医经经方仙、房中”四家。其中,经方十一家的著作,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十七卷、《金疮疭瘛》三十卷、《妇女婴儿》十九卷、《汤液法》三十二卷、《农黄帝食》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梁代·陶弘景曾亲眼见过《汤液法》,从中摘抄部分,写成《诀藏府用药法要》一卷。据说1907年,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盗取古书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箓装箱时,王道士受人所托,随意抽出一卷医书暗藏,此卷即《诀藏府用药法要》。1915年为河北威县张渥南所购,传于嫡孙张大昌,但原书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所幸当时有人已将全书默记,而有传抄件存世。中国中医研究院马继兴据传抄件整理成书,附于《敦煌古医籍考释》一书中,公诸于世。 经方的另一种说法,也是现今中医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113首,《金匮要略》载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用药151味。经方是“医之祖”,后世中医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家常以经方作为母,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效”。 使用经方的医家,通常也被称为伤寒派,在中国北具有导地位。

与时方的区别

经方时方似乎可以追溯到伊尹以为汤液之时,伊尹为汤液应属经方出现的一种标志,汉书艺文志立经方条,表明此前已成术派。仲景感慨“观今之医,不念思求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表明其时已出现术衰颓之势,仲景正是在此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而完成了可为万世法的六经体系。 经方派与时方派的分本质上是辩法的区。所谓经方派,似乎是指要用经方施治者,若深究其意当为运用六经辨证体系本经方之意施治者;所谓时方派,应指要用脏腑八纲辨证者。时方派往往将各种辩法并列参运用,故其用方药多而杂;经方派以六经辨证统领八纲脏腑经络辨证,故其方药简而专。究其实,在乎理法,理愈明则法愈简,理愈晦则法愈繁。 中医分为经方派、时方派,这,不但中国人晓得,日本人也晓得。经方派在日本叫作“古派”,而时方派在日本叫作“后世派”,意思一样。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也都晓得,经方派和时方派的“分水岭”是什么——那就是所谓的“金元四大家

价值

一是临床实用价值。经方本来是治病的有效验,这本来是毋庸赘言的,但是,现在许多医生不会用,他们认为这些古代的配不能治疗今天的疾病。初一听似乎蛮有道理,但细细一想,不对!为什么呢?第一,人类的疾病古今变迁不是很大,有许多疾病古代有,现代也有,比如感冒,比如结核病,比如糖尿病。第二,古今人类的疾病反应式没有变,比如则无汗、尿清长,热则汗出、渴、尿短黄;古人服大黄腹泻,今人服大黄腹泻经方对“人”而治,疾病虽有不同,而“人”则一。所以,近代以来有经方治疗现代疾病的报道连篇累牍,例子不胜枚。你也看到过,我用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病,用建中汤治疗骨髓纤维化,用泻心汤加安宫牛黄治疗后失忆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等,效果都很显著。说明古可以治今病。而且,经方非常济实惠,像半夏厚朴汤五苓等,不值几个钱。所以说,经方这个临床实用价值太大了!对于并不富裕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实用。

二是教示范价值。经方是历来中医入门的捷径。经方组成简单,但非常严谨,一般不可乱加乱减,否则效果就出不来;甚至其中药量的比例,也不能乱。有个比喻,经方就像棋读棋谱,书临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中医而不经方者,必难成大医。人们都说,中医活,其实,经方很死,“有是用是”,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但中医幸亏这个规,才能灵活,才能成经方就具有这个教示范价值,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等闲视之!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搞中医标准化战略,向正确,但必须首先将经方的临床应用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给搞出来才是;中医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将经方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基本功狠抓不放才是。

三是商业济价值。经方是中华民族的临床验结晶,可就是没有专利,是世界人人可共享的。不过,在如何应用好经方治疗现代疾病面,我国还可以成自己的专利和技术壁垒。就是针对国市场,其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中国人多,市场太大,只要有一个好品种,就能日进斗金。人家那“三九泰”,那“排毒养囊”,那“”,无不掘了一大桶金,那还不是经方呢!民间验尚且如此,那发出经方来,济效益可想而知了。日本津村制药公司靠一个“柴胡汤颗粒”,就够日常运作支;四川一家制药公司的“一清囊”,就是经方三黄泻心汤,已搞得轰轰烈烈。可见经方的商业价值所在。 以上的价值如何发挥呢?看来首先是提高对经方的认识,对中医的正确认识。不要说到中医,就想到是阴阳,是气功导引,是补,是吃西洋参,是吃什么补什么。中医华在经方。同时,也不要一讲中医现代化,就是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你西医有基础理论,我中医也有基础理论;你西医讲器官,我中医讲脏腑;你西医重消炎,我中医有清热;你西医讲免疫力低下,我中医气虚脾虚;你有病理,我有病机;你有客观基础,我一定也能找到实质……,中医自有自己的立足点,何必与现代医东施效颦式地争高下呢?经方吧,那才是中医的真本事,也是发展中医的基本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纵隔畸胎瘤

下一篇 青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