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病因
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神经功能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临床表现
青壮年女性多见,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多种多样,时轻时重但多不严重,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胸痛、胸闷,胸憋、气短,同时伴有失眠、烦躁、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压抑等。
检查
1.心电图
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等,部分患者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多在II、III、aVF或V4-6导联出现,并经常发生变化,心得安试验阳性。运动试验阳性者亦不少见。Beta受体阻滞剂大多能使心率减慢,症状减轻或消失,心电图ST-T波改变恢复正常,并使运动负荷试验转为阴性。
2.超声检查
诊断
1.病史、症状
病史应详细询问有无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等诱因,是否曾被诊断为“心脏病”,心慌、气短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劳累和心情的关系,睡眠状况如何等。
依据临床表现、既往的心脏检查结果、用药史及疗效有助于诊断。心脏神经症的诊断目前主要是排除性、归纳性、症状性诊断。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常无特殊发现。多呈焦虑状态或紧张表情,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心脏听诊时可有心率增快、心音增强,可伴有心前区I-II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偶有早搏出现。
鉴别诊断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需在相关心血管检查如冠脉CTA或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甲状腺检查等排除器质性疾病确定冠脉没有明显病变、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做出,诊断时宜慎重。应排除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及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冠心病患者的胸部不适常与活动或体力劳动有关,心得安试验阴性,运动试验阳性;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有上感病史,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可供鉴别。
治疗
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来诊治心脏神经症患者,从心脏、心理双重角度给予关注、治疗与疏导,将极大提高治疗效果。
1.心理治疗
(1)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质以解除其顾虑,使其相信并无器质性心血管病;
(3)避免各种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引导其正确对待社会与家庭矛盾;
(4)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户外团体活动;
(5)鼓励患者自我调整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适量进行文娱、旅游。
2.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预后
预防
消除诱因,如忧虑、紧张、烦恼;纠正失眠;保证一般意义上正常人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嘈杂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旦患了心脏神经官能症,不必过于紧张,更不需卧床休息,可采取下列措施:
1.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一般以轻柔的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走等有氧运动等为宜,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具体的运动方式和持续时间可视患者的年龄、体力和病情轻重而定,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放松心情。运动时应以不觉累为原则,切忌盲目加大运动量,更不可急于求成。
3.避免过度紧张,不宜从事持续时间过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4.严重失眠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5.避免喝浓茶、咖啡、可乐之类的饮品,勿食辛辣油腻之品,这些饮食多了会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导致长期兴奋,因兴奋导致失眠,从而加重病情。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