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为冠状动脉腔或管腔间存在异常交通成的短路。由于导管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本病的例数逐年增加。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前区有连续性杂音,响度一般为Ⅱ~Ⅲ级,有时可扪及震颤。部分病人在体力活动后有心悸气短、乏力、绞痛及衰等症状。瘘入冠状静窦者易发生房纤颤。(一)发病原因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一样,可能因妊娠早期母亲因风疹等病毒感染,养不良,子宫受......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一样,可能因妊娠早期母亲因风疹等病毒感染,养不良,子宫受到某些物理,化(包括放射线,药物等)的影响和遗传因素等,使胚胎时期局部区域发育停止在早期阶段,窦状隙持久存在,使冠状动脉腔直接交通,成了冠状动脉瘘。

(二)病机

胚胎时期,心脏流是由中许多皮细胞所组成的宽大的小梁间隙供应,这种类似窦状的间隙与腔和外膜管相通,并随着心脏发育冠状动脉便从动脉部,冠状静由冠状静生长而出,渐分布于心脏表面,而与外膜管和间的窦状间隙相通,并因发育生长将窦状间隙逐渐压缩,演变为细小管道,渐成正常冠状动脉环的一部分,如果在心脏发育障碍时,局部宽大的窦状间隙存留,使冠状动脉系统和腔异常交通存在,就成了冠状动脉通过异常的瘘管直接和腔交通,这就是冠状动脉瘘,其瘘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大,并使冠液直接分流到腔。

冠状动脉瘘对流动力的影响要取决于瘘的大小和瘘入的部位,瘘入房者因压力低,房壁薄,扩容性大,因此,由瘘发生的液分流量比瘘入室者大,瘘入室的分流量易比入左室者多,冠状动脉瘘与右腔交通的,心脏收缩和舒张期均有左向右分流,增加右负荷,并使流量增多,但致流量/体流量大于1.8者较少,长期左向右分流可导致动脉高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并发力衰竭,冠状动脉瘘与左交通者不产生左向右分流,心脏收缩和舒张期瘘管分流入左房或仅舒张期分流入左室,均使左负荷增加。

因部分冠状动脉流从面对高阻力的管床转向低阻力瘘管而直接回流入连接的腔,这种冠状动脉“窃”现象可减少灌注,使在部分患者产生局部不足;或因冠状动脉成,在舒张期液淤积在动脉,可压迫及远侧冠状动脉动脉也可有成,栓堵塞或落则可起远侧冠状动脉栓塞及梗死。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心脏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特室扩大和肥厚,动脉也会出现扩张,在心脏表面,异常交通的冠状动脉近侧部扩大张,壁变薄,有时可成梭动脉

冠状动脉进入腔或静的类型有:

冠状动脉干或分支末端瘘管一般为单一瘘;

②瘘支动脉多个瘘管丛样变;

③瘘位于冠状动脉支的侧面与成一侧壁交通,或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从心脏表面不能确定瘘的确切部位和大小(图1),据瘘管发生的动脉和分流入的腔分为左,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比左冠状动脉多,前者约占50%~60%,后者约占30%~40%,发生两者同时存在者少,约占2%~10%,冠状动脉瘘和腔连接的部位以右侧腔或其连接的管为多,约占90%,瘘入左房,左室等左心系统者占10%,进入腔部位发生率的多寡,依次为室,房(包括腔静,冠状静窦),动脉房(包括近腔的),瘘入室者罕见。

症状

1.症状

大部分病人可以终身没有症状,少部分病人分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瘘增大,使得在小儿期原无症状而在成年以后出现,一般当流量/体流量大于1.5时,常出现乏力,心悸,劳力性气短,甚至水肿咯血和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力衰竭的表现,“冠状动脉现象”即导致缺绞痛,发生率为6.7%~18.4%,但很少发生梗死。

2.体征

前区可听到2~3级的连续性杂音,有时可伴有局部的震颤,杂音的影响部位与动脉瘘进入腔的部位有,一般室瘘以胸骨左缘第4,5肋间,房瘘以胸骨右缘第2肋间,动脉房瘘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较为明显。

检查

1.X线检查

冠状动脉-右动脉瘘,流动力上属底部左向右分流,X线表现其分流量的大小,可呈不同程度增多,一般为轻~中度增多,心脏增大以左室为,常伴左房或右室增大,动脉升弓部常较膨凸,少量分流者可属正常范围;

冠状动脉-左侧腔瘘,则无增多征象,冠状动脉-左室瘘,在流动力上相当于动脉瓣反流,分流量较大者心脏多呈“动脉”型,室中至高度增大,动脉升弓部膨凸,心脏搏动增强,呈“陷落”;

③某些病例迂扩张的冠状动脉(尤其右侧),可构成影边缘或成向外的异常膨凸,少数病例样扩张的冠状动脉可见钙化

2.超声动图检查 二维超声动图能够清楚地显示扩张的冠状动脉,并追踪冠状动脉的走向,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发现瘘的所在部位,所以二维超声动图与彩色多普勒相结,能准确地诊断本病。

3.电图检查 分流量较大者可见左室高电压,左室肥厚及双室肥厚,瘘室者,有右室肥大,分流入房者,常有房颤动,冠状动脉瘘虽然有潜在性,但在电图中有ST,T改变者并不多见。

4.导管检查 瘘所在的分流的氧含量增加,特在右心系统者,可发现房,室或动脉氧含量增加,表示有分流存在和所在的水平,同时可测出其分流量的大小,并可测动脉压力有否升高。

5.心血管造影检查动脉造影应属首选,粗大的冠状动脉瘘则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的要征象:

①受累冠状动脉多明显迂扩张或呈样扩张成梭囊状动脉,与腔或大管相通的瘘,一般为一个,该处呈样扩张,少数可见两个或以上的多瘘

②某些冠状动脉瘘冠尤其分支不扩张或轻度迂扩张,末端借多发的微小管网与腔连通。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症状前区杂音,X线心脏像,电图及超声动图检查,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动脉导管动脉-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动脉不全相鉴,不典型病例可借助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鉴

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1.据瘘管起源 冠状动脉分为冠状动脉瘘,左冠状动脉瘘,单冠状动脉瘘,多冠状动脉瘘和未明确指出的冠状动脉瘘。

2.瘘管流的位置 分为冠状动脉-右房或冠状静窦瘘,冠状动脉-右室瘘,冠状动脉-动脉瘘,冠状动脉-左房瘘,冠状动脉-左室瘘。

3.有无其他畸 分为孤立性冠状动脉瘘,包括冠状动脉腔和动脉之间的交通;次发性冠状动脉瘘,伴动脉动脉锁和室间隔完整,次发性冠状动脉瘘约占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20%,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来自冠状动脉占50%~60%,来自左冠状动脉占30%~40%,来自两冠状动脉者占2%~10%,瘘的部位在右心系统(房,室,动脉,上腔静和冠状静)者占90%,在左心系统(房,室)者占10%,其中以右室为最多,左室最少。

诊断

需要与本病鉴要疾病有动脉导管动脉动脉破裂,动脉-动脉间隔缺损,高位室间隔缺损伴有动脉不全,左冠状动脉发源于动脉,多普勒超声动图,心血管造影,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还有磁共振成像检查都有助于鉴和确诊。

并发症

可出现力衰竭,细菌性膜炎,梗死或瘘管破裂,剧烈运动中不明原因的猝死等并发症。

预防

1.针对其可能的各种致病因素进预防,大力提倡优生优育,妊娠早期避免病毒感染,减少子宫受不良物理和化因素的影响,必要时进产前遗传或染色体检查,防患于未然。

2.治疗据病情而定,分流量小,无临床症状者,可不必手术治疗,但需预防感染性膜炎;有症状者一般张尽早手术,结扎或修补瘘,亦可将永久性栓堵药物导管注入将瘘阻塞,术后症状可望缓解;对因某些原因不宜手术者,可采取药物对症治疗。

治疗

(一)治疗   

冠状动脉瘘一确诊均应手术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病人出现并发症较多,例如力衰竭、细菌性膜炎,梗死或瘘管破裂,剧烈运动中不明原因的猝死等,故应在儿童期手术治疗。本病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可同期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

肯定的手术适应是有充心血衰竭或绞痛者。对无症状的婴幼儿患者,可延缓手术,或分流量较小者,流量/体流量在1.3以下和高龄无症状患者可以不手术。但是对无症状者的手术治疗问题尚有争论。积极动早期手术者认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自然率低,流动力变化和冠状动脉“窃”现象常在较大儿童成年期出现症状冠状动脉成、细菌性膜炎及力衰竭等并发症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且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此对确诊的病例,应施手术治疗。早期治疗,尤其是无症状青少年患者,可以消除分流,改善液供给,预防以后出现症状和并发症。   

此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因体大压迫及远侧冠状动脉心脏逐渐扩大甚至发生力衰竭。动脉成,落可导致冠状动脉栓塞和梗死。   

2.手术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的的是选择性瘘管而不损害正常的冠状环。有的可以不用体外,在以下情况通常需在体外环下修补:

心脏的瘘,显困难,如右室流入道、冠状静窦或室后壁瘘;

冠状动脉显著扩张或冠状动脉时,从表面不能确定瘘的确切部位,需切扩张的冠状动脉或切冠状动脉;

③从作瘘。常用的手术及其选择如下:   

(1)瘘支动脉结扎术:对冠状动脉支末端瘘和分支末端瘘,可以结扎或缝扎处理。但是该术式因有梗死之虑,有的医生张放弃。   

(2)冠状动脉下切线缝术:对起自冠状动脉干或分支的侧面瘘,在瘘处的冠状动脉下面作数个切线褥式缝,采用贯穿瘘管的带垫褥式缝结扎,可防止撕裂并牢固地,而冠状动脉管腔仍保持通畅。      

(3)修补术:位于心脏后面的瘘或瘘不易接近,显不良时,可在体外环下切瘘入的腔,。   

(4)切扩张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修补术:瘘支动脉显著扩张或并巨大冠状动脉患者,从心脏外表不能确定瘘,可在体外环下靠近瘘扩张的冠状动脉动脉,直视下作瘘修补。      

冠状动脉近端样瘘或并巨大冠状动脉修补术如起远侧冠状动脉环障碍,应同时作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保持远侧液供给。例如,作冠状动脉,清除栓,修补瘘,同期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作冠状动脉切除,大隐静移植术。         

3.残余瘘和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年发生率约为4%和3.7%,采取褥式带垫或补修补后,近些年来发生率已下降。如果出现上述并发症,可作术中超声动图和电图进诊断,再手术治疗。   

(二)预后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自然极少见。可发生细菌性膜炎等并发症,Liberthson等分析173例的资料(平均年龄24岁),6%由于冠状动脉瘘死亡,其中20岁以下患者病死率为1%,而20岁以上成人(平均年龄43岁)病死率为14%。

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死亡率低于2%,术后梗死发生率约3%,术后残余漏或复发率约4%。作者曾报道中国医院阜外医院32例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梗死发生,术后残余漏1例,2 次手术治愈。其中25例随诊平均4.5年,手术优良率96%,无晚期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