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心肌炎

心肌炎 炎(myocarditi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科疾病,指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要表现的疾病。炎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至出现严重律失常、急性功能不全、源性休克甚至死亡。炎的治疗要是对症助支持处理,要为积极治疗休克力衰竭及律失常等综治疗,尤其是暴发性炎患者的治疗。炎在早期阶段,一般没有没什么明显症状,如果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出现损......
目录

病因介绍

1.感染性因素

心肌炎(1)病毒:病毒性炎日见增多,已成为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性感冒病毒A和B,如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性出热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性感冒病毒A和B起的炎较常见,而柯萨奇病毒又以病毒组中1~5型为多见。性感冒流时发生的病毒性炎者可高达57%,肌病变多局限。炎病毒也可损害。感染人类艾滋病病毒者约有10%发生临床上明显的损害,要表现为炎、心包炎和膜炎等。

(2)细菌: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著;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受损。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此外,膜炎球菌血症、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伤风等时亦可发生炎。

(3)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感染以斑疹伤寒,也可见于Q热。

(4)螺旋体感染: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

(5)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血症而侵犯起炎症。

(6)原虫: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导致炎症。

(7)蠕虫: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吸虫、丝虫等,也可影响

2.过敏变态反应所致的

青霉素磺胺类、甲基多巴、抗结核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依米丁、保太松、吲哚美辛、金霉素利尿药都可因过敏变态反应,而致炎。牛痘伤风抗毒素都可因过敏而造成死亡。

3.分泌和代谢紊乱

如低钙、低镁、高磷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也可炎。心肌炎

4.理化因素起的

毒物或药物除通过过敏反应外,还可由直接毒性作用中毒炎。依米丁、砷、三价锑、、钴、去甲上腺素、磷、一氧化碳、、蛇毒、蝎毒等都可炎。心脏区过度放射照射也可炎。

5.结缔组织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有8%~50%病例有活动性炎,类湿患者尸检10%~20%见有并发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硬皮病性多动脉炎都可并发炎。

症状体征

心肌炎炎的临床表现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如困乏、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与炎本身有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无症状,重者在短期发生急性力衰竭或源性休克律失常,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源性昏厥,甚至可猝死。有症状者可胸闷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痛、关节痛、尿少、尿闭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炎患者则除常见律失常外,多数呈进力衰竭。

体格检查时可见心脏扩大,有与体温不相称的率增快或率减慢。第一音低钝,时有第三音或第四音、奔马律。急性期可能有瓣膜相对不全的杂音,舒张期杂音常为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尚可有心包摩擦音、交替,各种律失常及啰音。急性期过后上述症状多消失。也可有肝大、下肢凹陷性水肿压下降等。

疾病检查

1.电图

心电图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急性梗死的电图改变如ST段弓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各种律失常的表现。24小时动态电图对了解律失常有重要帮助。

2.X线检查

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影呈球或烧瓶状,搏动减弱,局限性炎或病变较轻者,界可完全正常。发生力衰竭时出现征象、胸腔积液的征象。

3.超声动图

炎患者在超声动图检查中无特征性改变。但是超声动图可评估炎患者的室腔结构与功能。炎患者常见的表现为腔扩大、不均匀的回声、栓、舒张期充盈异常,而收缩功能可正常或降低,段或全室壁运动异常、心包积液等。其是鉴有无其他病因(如瓣膜疾病、限制性肌病等)诱发的力衰竭的重要工具之一。有研究对超声动图测量的参数与预后的联性进评估,结果发现暴发性炎患者通常表现为腔大小正常而室间隔厚度增加,急性炎患者表现为左室扩大而室间隔厚度正常。

4.液检查

球计数在病毒性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坏死标志物如 CK、CKMB、TNI等在急性期升高,慢性炎多在正常范围。

5. 活检

组织活检仍是公认诊断炎的“金标准”。据Dallas病理组织诊断标准,上定义为: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的细胞坏死。临界炎则指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损伤或坏死。组织活检受不同患者之间活检组织的高差异性及部分活检组织不能检测到非细胞炎症过程的局限,因而免疫组织法有助于炎的诊断。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心脏会和协会工作组对于肌病的定义和分类,组织活检免疫组化结果示局灶性或弥漫性单核细胞浸润时认为是炎症过程,其中不包括HLAII类分子标志的增强表达。组织活检同时可采用分子生物PCR检测式对亲性病毒基因组进检测。但是由于受现有设备及临床验影响,组织活检尚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展。但是,若由验丰富的介入专家进左室或右室的组织活检术,必然是相对安全的,其并发症相对较少(<1%)。研究实,组织活检不仅具有诊断价值同时具有预后评估价值。

6.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检查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无创性、无辐射性的检查手段,结钆对比延迟强化扫描能全面地评价心脏结构态、室舒张或收缩功能、灌注和的活性。炎症的初始阶段反应表现为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及细胞间质水肿,而磁共振检查中T2加权像对组织水肿极为敏感,结果可见长T2信号现象中水肿组织与正常组织成明显对比,其呈现高信号,可作为确定炎处于急性期的常规手段。炎患者出现延迟增强的组织基础是细胞的水肿与坏死、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纤维化。在非侵袭性检查手段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其原理是由于钆对比作为细胞外对比不能通过正常的细胞膜且在正常的间质组织中分布极少,炎造成损伤时,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因而钆对比可以通过受损的细胞膜弥进入细胞,再者细胞间的间质水肿及后期的纤维化,导致细胞外的间隙增大,使局部对比出现浓聚,在延迟强化扫描时呈现高信号,从而与正常组织之间成鲜明的对比。美国心脏心血管介入杂志(JACC)于2009年发表了心脏磁共振在炎中的应用的白皮书,提出了3条诊断标准:(1)在T2加权像上,局部或全信号强度增高提示水肿;(2)T1加权像(钆为造影)全早期增强显影;(3)钆增强扫描时,呈延迟强化信号。符以上3条中2条或以上时诊断成立。其中第3条提出的存在炎症起的损伤或瘢痕成。若仅符3条中1条或虽均不符,但临床有据高度疑似炎,应在初次检查1~2周后,复查心脏磁共振,此外,左功能衰竭及心包积液为炎诊断次要据。

7.病原检测

外周清病毒抗体及PCR检测等式,可结临床加以选择。当出现心脏临床症状并伴清中病毒特异性IgG降低,IgM与IgA升高,提示病毒性炎的可能性大。有研究报道,部分病毒感染与炎的不良预后相。但因传统病原检测倾向于反映外周而非心脏的感染,2013年ESC不推荐常规病毒相检查。

8.生物标志物

损伤标志物(如钙蛋白I或钙蛋白T或酸激酶同工酶)虽缺乏特异性,但对炎的诊断起助作用。而在急性炎的患者中,钙蛋白I或T的清浓度通常较酸激酶同工酶清浓度明显升高,且高浓度的钙蛋白T水平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初始钙蛋白T处于高水平状态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9.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或抗体测定

疾病诊断

心肌炎

炎在国际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结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助检查来确诊。2013年欧洲心脏病年会(ESC)首次提出临床拟诊炎的标准:

临床表现

1)急性胸痛

2)数天至3个月新发生的衰或症状

3)心悸,无明显诱因的律失常、晕厥源性猝死

4)不能解释的源性休克

助检查

1)电图改变: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波、室上性动过速等;

2)损伤标志物:钙蛋白I或T升高;

3)影像检查(超声动图或心脏磁共振)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4)心脏磁共振组织的特征:T2WI示水肿和(或)延迟强化扫描呈强化信号。

5)疑似炎的诊断标准:有≥1个临床表现并有助检查≥1项助检查异常者;若无临床症状,则需符≥2项助检查异常者;同时均应排除其他疾病。临床疑似炎患者建议入院进一步观察及检查,组织活检确定诊断。

急性炎的诊断

排除性诊断,在排除病因、诱因后,具备下列情况之一:

1)不能解释的钙蛋白升高;

2)电图示急性损伤;

3)超声动图或磁共振(MRI)示心脏功能正常。

4)无症状患者归为亚急性炎。

5)符亚急性炎的标准并伴急性力衰竭、胸痛晕厥先兆或晕厥心包炎,则诊断急性炎。

6)组织检查显示为炎,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可确诊。

治疗方法

心肌炎

炎的治疗通常为助支持疗法,尤其是病毒性炎(自限性疾病),要是针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进处理。

体力活动

急性炎患者应避免乏氧运动。柯萨奇B3病毒性模型显示,持续高强度锻炼增加死亡率,并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炎是年轻运动员猝死的原因之一,2005年贝塞斯达第36次会议指出,疑诊炎的运动员需停止各种竞技性运动6个月以上。左室结构、功能恢复正常,且无律失常时可参加训练及比赛。对并稳定性力衰竭患者,建议参加适当体育锻炼。

力衰竭的治疗

可分为药物及(或)机械助治疗两面。据现衰药物治疗案,需依据NYHA功能分级应选用以下药物:β受体阻断利尿、ACEI、ARB等。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但是病情仍继续恶化的,选用机械助支持或体外环膜氧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为患者康复或心脏移植提供桥梁。即使患者起病急骤或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时,积极规范治疗,仍有良好的预后,其生存率可达60%~80%且功能能恢复正常。

律失常的治疗

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三面。对于无自觉症状且室性律失常发生次数不多时,应积极治疗炎,可暂且不使用律失常药物。依据ACC/AHA及ESC于2006年颁布的指南,应对有症状的或持续发生的律失常予以治疗。有症状的或持续发生的室性律失常应积极治疗,必要时使用胺碘酮炎患者出现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异丙基上腺素提高室率,若阿斯综征发生,则需植入起搏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2013年ESC建议急性期不考虑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而对于急性期过后的律失常治疗遵ESC指南。

免疫调的应用

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可直接清除病毒,中和抗体,减轻的炎性反应,抑制病毒感染后免疫损伤等作用,但在研究中,对于新发的扩张型肌病炎成人患者,IVIG的应用未发现有益处。对儿童患者治疗的研究显示,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应用可以使左室功能恢复并提高生存率。

免疫抑制的应用

炎治疗中免疫抑制的使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张常规使用免疫抑制。近年来文献与研究显示,对重症患者源性休克、致死性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动过速)或活检实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者,应足量、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应该短疗程应用,对于轻症病例,不宜使用。

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疗法的的是吸附液中的炎症因子及清除抗多种细胞蛋白的抗抗体。有据显示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既能改善功能,又能减少性病变。该疗法仍在多中前瞻性随机试验观察中。

抗病毒治疗

病因中常见的是病毒感染,但大多数炎患者诊断时据前期感染数周,因而在实施阶段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小模型及少部分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见,抗病毒治疗(病毒唑干扰素)可防止炎转为肌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降低病死率。对于慢性扩张型肌病伴有病毒感染的患者,干扰素的应用可抑制病毒,助、调免疫功能并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其他护治疗

炎患儿应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限制体力活动以降低心脏负担,尤其是急性炎及暴发性炎急性期时应卧床休息或限制体力活动至少6个月直至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腔大小正常及无律失常。同时给予磷酸酸钠、1,6二磷酸果糖(FDP)、辅酶Q10、维生素C等保护细胞。

预后情况

心肌炎

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临床表现如左室功能障碍、动脉高压、压持续偏低、率增快、标志物变化情况。左室射分数正常的急性炎患者,预后较好,多可自愈且无后遗症。流动力正常的暴发性病毒性炎患者,长期预后佳,及早强化药物治疗和(或)机械环支持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类肉瘤病或巨细胞炎患者,其预后取决于早期免疫抑制治疗或心脏移植,未心脏移植者,5年生存率39%。

炎患者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晕厥、NYHA功能分级增高、某些生物标志物(清中Fas、Fas配体及IL-10的水平)、电图示QRS间期延长≥120ms、右室收缩功能不全、动脉压增高、未使用β受体阻断药及组织活检示免疫组织炎性特征改变。

临床工作中,应当对所有炎患者进长期随访,随访包括临床评估、电图及超声动图检查,必要时可进心脏磁共振检查。

疾病调理

炎在饮食面多吃对于比较好的食物,例如: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糖的食物,忌吃辛辣油腻食物,也不要暴饮暴吃,保持饮食的健康,还要戒烟,,食用维C、维E等有效的抗氧化,可促进修复。可以做适当的运动,但是忌晨跑,最好采用步和慢跑的锻炼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包煎

下一篇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