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

先天性动脉弓畸动脉弓及其分支发育异常,气管及/或食管受压迫。Hommel于1737年描述了双动脉弓。1939年Wolman叙述了双动脉弓压迫气管食管的临床表现。Gross于1945年施外科手术治疗第一例双动脉弓,从而促进了对各种类型动脉弓畸的发现和认识。诊断技术和治疗法也得到发展和完善,且疗效良好。在先天性心脏管畸中,动脉弓及其分支畸仅占1~2%。胚胎发育的第4......
目录

发病机理

胚胎发育的第4周,两侧动脉的前端绕越肠后,在前肠的成第1对动脉弓和左、右原始动脉。后者互相融动脉囊。随着弓的成长,先后从动脉囊发出6对动脉弓并与动脉相连接。在第3对动脉弓充分发育时,第1、2对鳃动脉弓均消失。第3对鳃动脉颈总动脉和一部分动脉,第4对鳃动脉弓左侧动脉弓,右侧成无动脉和右锁骨动脉干。第5对鳃动脉弓不恒定存在或迅即消失。第6对鳃动脉动脉,其右侧远段与动脉联接中断;左侧在胎儿期持续存在称为动脉导管,出生后导管成为动脉导管韧带

上述鳃动脉弓或动脉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则出生后可成各种动脉弓及其分支畸。大多数病例仅有动脉弓或其分支畸,少数病例则可与其它心脏如法乐四联症、动脉错位等併存在。据第4鳃动脉弓及动脉弓分支的发育情况、降动脉的位置以及动脉导管动脉韧带程,可将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分为下列数种类型。

动脉:双侧第4鳃动脉弓均存留并发育成长则动脉弓。动脉正常,在心包膜外分为左、右两支动脉弓。左侧动脉弓在气管从右向左走,越过左气管,在柱左侧与右侧动脉弓汇成降动脉。右侧动脉弓跨越右侧气管柱前食管,越过中线向左向下,与左侧动脉弓汇成降动脉。左、右动脉弓各自分出两个分支,即左侧动脉弓发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动脉,右侧动脉弓发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动脉动脉导管动脉韧带位于左侧动脉弓、左锁骨动脉起点部位的下缘与左动脉之间。大多数病例两侧动脉径不相等,一般右侧较粗。

右位动脉弓:左侧第4鳃动脉弓退化消失,右侧发育动脉弓,降动脉位于柱右侧。从动脉弓发出分支的排列顺序呈正常的镜影,即第1支为左无动脉,再发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动脉;第2支为右颈总动脉;第3支为右锁骨动脉。有时动脉弓共发出4个分支,而左无动脉不存在,动脉导管动脉韧带位于左无动脉或左锁骨动脉与左动脉之间。食管管者不构成管环。右位动脉弓一般对气管食管不产生压迫,但有少数病例动脉导管动脉韧带,从左动脉绕过食管连接于右侧动脉弓远段,或左锁骨动脉起源于近段降动脉食管进入左上肢,动脉导管动脉韧带亦可位于气管左侧左动脉与左锁骨动脉之间,或位于左动脉与起源于降动脉的左锁骨动脉之间。在这些情况下,如动脉导管动脉韧带较短则可能参与管环的一部分,产生气管、食管压迫症状

左位动脉弓:左位动脉弓很少管环,有的病例左锁骨动脉异位起源于左锁骨动脉远端的动脉弓,并越过食管进入右上肢。有时动脉导管动脉韧带联接异位的右锁骨动脉与右动脉之间;以及左位动脉弓伴右位降动脉,左动脉弓绕过食管连接于降动脉,位于右侧的动脉导管动脉韧带参与管环的成。或异位的左锁骨动脉发自降动脉近段,食管进入左上肢,这些情况均可管环,产生压迫症状

动脉异常动脉弓及其分支发育正常,但无动脉动脉弓发出的部位偏向左侧,绕气管前壁向上向右进入右胸部。如无动脉长而松则不产生症状。但如管粗大,短而紧,则可严重压迫气管

异位迷走左动脉:Glaevecke和Doehle1897年首次报道异位迷走左动脉起源于右动脉的后,然后跨越右气管转向左侧,在气管食管之间进入左侧门,这样成包绕右气管气管下段的悬带,产生压迫症状,可伴有气管下段和右气管发育不良。半数病人在出生后即呈现症状,出生后1个月约2/3病例呈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道梗阻,呼时出现喘鸣,常易反复发作急性呼吸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但不呈现困难症状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两侧透光度不同,右侧过度充,胸部平在隆突区气管食管之间,可显示异常左动脉的块影,左动脉在左门发出的分支位置较低,气管镜或气管造影可显示併存的气管气管异常。但这些检查可造成呼吸道梗塞加重的危险。胸部X线透视检查可发现两侧气管宽度的差异,有时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

动脉弓及其分支畸本身对环生理及流动力不产生影响,但如管环或管环连同纤维条素或异位动脉弓分支对气管食管产生压迫,则在临床上可呈现程度轻重不等的呼吸道受压及/或困难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气管食管受压程度严重者,在出生后即可呈现吸喘鸣伴呼性哮鸣及呼吸急促呼吸音粗糙持续性咳嗽,哭声嘶哑。有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短暂呼吸停顿或知觉丧失。进食及仰卧时,呼吸困难症状加重,侧卧及头颈后仰时,症状可减轻。呼吸道压迫严重者可呈现明显的吸锁骨上窝和肋骨下缘缩。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发作时呼吸道梗阻症状加重。食管受压迫的病例,往往拒食并呈现困难,进食时常发作梗噎,并伴有呕吐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发育不良。

大多数病例上述气管食管压迫症状在出生后6个月始呈现。压迫程度严重者出生后数日即可呈现症状。这些病例如未治疗,在出生后1周岁之前往往致死。压迫程度较轻者,出生后6个月才呈现症状且未持续加重的病例,可能在成长期中逐渐缓解消失,但当併发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又加重。由于异位起源的锁骨动脉压迫食管产生的困难症状,可能在进入中年后(40岁),异位的动脉发生硬化病变扩大增粗时,才呈现症状。有时异位锁骨动脉可发生动脉样扩大。

并发疾病

1、功能不全

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致在量和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液达不到组织的需求,或仅能在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成具有液动力功能导演和神经体液激活多面特征的临床综征。对于患者来说,功能不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症候群,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是临床常见的综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慢性功能不全基本病因是各种慢性肌病损和长期室负荷过重。

2、律失常

律起源部位、搏频率与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律失常发作时的电图记录是确诊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注意P和QRS波态、P-QRS系、PP、PR与RR间期,判断基本律是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P波与QRS波群的起源(选择Ⅱ、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作P波较明显的导联的长记录。必要时还可以用食管导联或右房电图显示P波。上述法有意识地在QRS、ST和T波中找但仍未见P波时,考虑有房颤动、扑动,房室交接处律或房停顿等可能。通过逐个分析提早或延迟搏的性质和来源,最后判断律失常的性质。

3、动脉高压危象

心脏术后动脉高压危象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它是由缺氧-动脉收缩-动脉高压的恶性环造成,可随时威胁患者的生命。

疾病诊断

胸部X线检查:不伴有其它先天性心脏的病例,胸部平心脏外影可无异常。双动脉弓病例可显示双侧动脉弓球隆起,右侧更为明显。食管造影检查可显示在胸椎第3、4水平上段食管两侧压迹,右动脉弓造成的压迹较大且位置较高,左动脉弓造成的压迹较小且位置较低。体层摄可能显示气管腔受压迫的征象。右位动脉弓则胸部X线仅在右侧见到动脉弓球隆起,而左侧缺如。食管造影检查在动脉弓部位,见食管被推向左侧并显示压迹。异位锁骨动脉病例,食管造影可显示食管后壁受管压迫呈现斜或螺旋的压迹。婴儿病例作食管造影检查宜用碘油或水溶性造影,因钡造影吸入气管气管,有加重呼吸困难吸入肺炎的危险。

气管镜检查: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气管受压迫的部位,并可在受压处观察到管搏动,但起的呼吸道粘膜创伤水肿可加重呼吸道梗阻,必须十分慎重。

动脉造影检查:动脉造影是确诊动脉弓及其分支畸最可靠的诊断法。于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双向电影摄检查可显示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起源、走向、粗细和其它异常,从而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动脉弓及其分支畸产生呼吸道和食管受压迫症状明显的病例,均应施手术治疗。据病变具体情况,切断或游离造成气管食管受压迫的管或包括动脉韧带纤维条索状组织,充分松解游离气管、食以消除症状

术前需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通过补液、饲加强养,改善全身状况。

麻醉法则选用气管插管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最常用的手术切是左侧后剖胸切第4肋间进胸。管环的处理法则视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

动脉弓:左动脉弓远段较细且动脉韧带位于左侧者,进胸后在迷走神经的后或迷走神经神经之间切纵隔胸膜,游离神经,注意避免神经导管受损伤。解剖游离动脉导管动脉韧带,予以切断结扎或切断缝。分离左动脉弓远段,在左锁骨动脉起始部与降动脉之间或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动脉之间,放置无创伤管钳,切断左动脉弓远段,分近、远段切端,充分游离近段左动脉弓切端后,将切端缝固定于前胸壁筋膜,再剥除气管食管周围的纤维组织,充分松解气管食管,纵隔胸膜勿需缝

动脉径较粗的病例,则在切断结扎动脉韧带后,解剖游离左动脉弓远段和降动脉,绕置线带并向左侧牵拉,显动脉弓远段,放置无创伤管钳,然后切断左动脉弓,小心其两切端,将气管食管与纵隔纤维组织及左动脉弓充分游离,并将左动脉弓与降动脉固定于前胸壁筋膜肋骨膜上。

右位动脉弓、左侧动脉韧带食管后异位左锁骨动脉:这种情况成的管环可左胸切断结扎动脉韧带,在食管左侧切断结扎锁骨动脉,并将降动脉食管解剖分离后,与胸壁筋膜固定。为了防止术后发生锁骨动脉征,可将右锁骨动脉远段切端与左颈总动脉动脉弓作端侧术,亦可同时结扎动脉

动脉弓、食管后异位右锁骨动脉:这种情况通常只压迫食管,产生困难症状左胸侧后第4肋间切进胸,在近动脉弓处游离右锁骨动脉,放置无创伤管钳切断缝锁骨动脉,然后游离右锁骨动脉远段,将其推送到食管右侧,同时游离切断食管周围纤维组织。为了防止发生锁骨动脉征可同时结扎动脉。年龄较大的病例可右胸侧后剖胸切,切断右锁骨动脉后,缝近段切,将右锁骨动脉远段与右颈总动脉动脉弓作端侧术。

动脉异常:右侧或左侧第4肋间前胸切,游离无动脉后将无动脉动脉弓缝固定于前胸壁,即可解除对气管的压迫。

异位迷走左动脉的治疗法是左胸侧后第3或第4肋间切进胸,游离气管食管门和左动脉,切断结扎动脉韧带后,左气管解剖游离左动脉在靠近右动脉起源处切断左动脉,缝动脉,将左动脉气管拉出,在气管左前动脉作对端术。手术后早期死亡率高,要致死原因因为重度气管气管狭窄和左动脉不当发生扭成。

术后处理:动脉弓及其分支畸病例,由于受压迫的气管发育不良且较软弱,易于吸时萎陷,因此术后数日仍需持续气管插管加压,给予高湿度氧吸入;吸除道分泌物,保呼吸道通畅。术后静滴注少量地塞米松可减少拔除气管插管后气管粘膜水肿。有时术后数周或数月气管食管压迫症状才完全消失。

并发症

1、动脉不全

动脉不全病人的左室舒张期在接受液同时又外地接受从动脉反流的液,导致室舒张末期容量逐渐增大,室随着纤维代偿机制,产生离室肥厚,室顺应性增加,以逐步适应室慢性容量负荷过重,保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而室舒张末期压力在正常范围,这种代偿机制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致使病人无症状。但随着病程进展,室壁肥厚的加重,左要在膜下区域,随着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症状出现,并很快左室功能减退为不可逆性;因此,这类病人往往因代偿机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无任何症状而未能及时就诊。一旦症状出现,很快起不可逆性左室功能改变,即便手术,预后也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明确的湿活动病史。一般动脉不全7-10年间反流逐渐增加,最初房和室的舒张压并不增高,临床偶有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尖搏动强烈和颈动脉搏动增强的体征。多数患者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而无症状,如果一般活动后有显著的症状,提示病情进一步恶化。病程后期常因肥厚的相对缺而出现绞痛与衰竭。晚期患者常有睡眠不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恶梦、率增快、面潮红、胸痛或伴有阵发性头痛。严重力衰竭和绞痛者常于夜间猝死。此外,患者多汗,不能耐热。

2、膜炎

感染性膜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膜而起的炎症性疾病,在瓣膜表面成的栓(赘物)中含有病原微生物。  急性细菌性膜炎通常以突然高热(39~40℃)、率加快、乏力、迅速严重的瓣膜损害等为首发症状落下的膜赘生物(栓子)随液流向体其他部位,导致这些部位的感染。感染瓣膜的基底部和感染性栓子栓塞处有脓液积聚。短时间(数天)出现心脏瓣膜穿孔并发生严重的液回流。部分人出现休克脏和其他重要脏器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这种状态称为脓毒综征)。动脉感染导致动脉壁变弱,可动脉破裂,危及生命(尤其是发生在颅或近动脉时)。  亚急性细菌性膜炎患者在出现瓣膜损害或栓塞使医生明确诊断之前,症状可以存在数月之久。症状包括疲乏、轻度发热(37.5~38.5℃)、体重下降、出汗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贫血)。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如果心脏出现新的杂音,或以往杂音的性质发生变化,常常会怀疑是否存在膜炎。发现脾脏长大,皮肤上可能出现类似微小雀斑一样的小斑点;同样的斑点也可能出现在眼巩膜(白眼仁)上或手指甲床下。实际上,这些斑点是很小的出区域,由从瓣膜上落的极小的栓子所致。较大的栓子可以腹痛、上肢或下肢动脉的突然阻塞、急性梗死以及卒中。  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膜炎的其他一些症状包括:畏寒关节痛、皮肤苍白跳加快、皮下痛性结意识模糊血尿

预防

动脉狭窄程度而异。轻度狭窄,预后良好,可活至老年,但可并发亚急性细菌性膜炎。重度狭窄则随着年龄增大,狭窄加重,及至儿童期多因缺氧、室颤动而死亡。至于因左室衰竭起死亡者少见。婴儿期动脉狭窄严重者,则死于力衰竭。

相关词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