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君臣佐使

君臣使”是一个词组,原指君、臣僚、僚、使者四种人分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原指君、臣僚、僚、使者四种人分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君臣: 1.君与臣下。 2.中医中的药与药。 3.指食和副食。使: 1.史。“君臣使”是中医的组原则。这种组原则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药之谓君,君之谓臣,......
目录

词语释义

基本解释

原指君、臣僚、僚、使者四种人分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分解解释

君臣: 1.君与臣下。 2.中医中的药与药。 3.指食和副食。

使: 1.史。

中医组方

君臣使”是中医的组原则。这种组原则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药之谓君,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除病矣。”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也。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使之义也。”

方剂术语

术语,是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病之谓君,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九,制之大也。”组成的药物可其在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使。君指中针对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助君药治疗,或要治疗兼的药物。指配君臣药治疗兼,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作用的药物。使指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麻黄平喘为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释义

所谓“君臣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习研究中药成和指导临床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君药:即在处中对处病起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向,其药力居中之首,是组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是助君药加强治疗病和症的药物。

3、药:意义一是为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的药物,二是为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药,即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一是药,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力祛,如牛膝甘草常作为使药入

组方原则

君药

是针对病或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助君药加强治疗病或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有三种意义,

一是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

二是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药,即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药,即能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这种组原则是科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君臣使”四亦古朴而生动。

传统文化

四象结构

首先,君臣使,是讲中药自身的一体性,这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的四象结构君臣使,老阳为君,为父,为夫,为天,为夏;老阴为臣,为母,为妻,为地,为冬;少阴,为长,为秋;少阳为使,为幼,为春。君是导,臣既为君提供助,又照顾君顾不到的面,还提供对君的制约,与君构成适中的平衡状态;而使,既是进一步展君臣成的作用,更是对君臣成的态势进,使达整理周全,这就好比一个家,要做一件事,夫妻是力,以丈夫为核,妻子的襄助既有推、又有柬、还有阻止,有分工,也有作;但夫妻总有不调和的地,孩子是他们的向,老人是他们的依赖,的调与使决不同,药有助、制和反助是协助君臣发挥作用,制就是对君臣力量出偏的调整,而反,则还有沟通方药和病态的人体的作用,这又与使的达病所相近;使还有调和的作用,这是君臣使的结构决定的,使(也包括君臣)不一定是具体的某味药,而是中药处里必不可少地要有的部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使是整个子的向和标。这又好比春夏秋冬,冬夏是核相反相成,但没有春秋,冬夏是无从转化的,春秋又是相对的两个趋势,四季的结构构成了盎然的生机,生命在有四季的地表现得更为绚烂多彩。这里存在两对相互区又相联系的信息、能量、物质流,君臣是一对,使是另一对。成一体起作用,其间又相互制约,以防出偏。

君臣使,不一定是指中具体的药味,而是中医药的结构描述,是一种格局,“之有解,始于成无己”,成无己之前,《农本草》就已提出君臣使,直到宋代以前,都不对子解具体的君臣使药味,为什麽?因为君臣使只是结构,而不是对应具体药味,尽管可能,中某味药在其中具体要是起君或臣或或使作用,但君臣使本来不是这个意义。

四象是活的,动态的,构成了太极拳中提到的整劲概念,处成一个于自然结构,比象自然结构的“球”状态,并且是活的球“势”态,即其处成药的态是活的、自动自调的;外态与相应的人构成一体,互动、自调,也是活的。

四象平衡

君臣使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整个中药处群药的力应是平衡的。在中医看来,中药每味药,在人体这个空间中,其药力是都是具有空间矢量的信息、能量流,当构成处,各药成的能量信息流在人体中是一个空间立体结构,彼此之间各自的力量起来的整体应当平衡,应当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外、上下的一体状态,否则人就会有不适感。例如白术中用柴胡开郁,用升麻升提,不仅仅是中要用到它们各自的功用,用这两味药相配,柴胡升麻右升,药物的力量得以平衡,患者服后不会感到外的不适。再如2003年北京的非典预防苍术12g藿香12g银20g贯众12g黄芪15g沙参15g防风10g白术15g,共8味药,防风藿香贯众黄芪四药成的力在肩第一胸椎及左右,银沙参成的力在胸骨向下,与苍术白术成的在中上的力,造成了热、重楼空虚、下空虚,从而不可避免地服用者会感到干、颈部不适,部不适甚至腹泻。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要注意处构造的结构平衡。

在中药处结构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出处构造的太极整劲,我们伸出拳头来打人,总是先收回来再打出去更为有力,中国书法讲究藏锋蕴势,笔锋要向下,先要上提再下,势。中药处构造也是如此,否则就很难充分发挥所立之法的力量。如四逆中以柴胡开郁,加入白芍气机,则柴胡白芍柔,一刚一柔,其郁机自

中药处构造技术中,活变化,尤其其中蕴含周详、中正的运转之机,始终是高级技术的特点之一。立法组用药上,应当是针对病机构造具有传统自然观(太极)下与人体本来柔活状态相一致的自然和谐的处方药势,从而解疾而不伤正,解疾而更正正。刘渡舟老先生治病,无论治何病,患者半年之均能不患感冒,就是其变化周详的作用。传统中成药在处构造时尤其如此,故才能保其数百年长盛不衰。

药物构造价值

现在,把中医原则理解为“…次有序…”以为“君臣使”仅仅是“次有序”,“君臣使”仅反映中四个部分“系”,这是流于线性结构的机械认识,是已不知中医四象结构

所以,中医方药研究与应用,也更应当重视从传统角度对针对病机的“药机”的研究应用,中药更应当发展的是“药物机理”,而不是所谓的“中药药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煮散

下一篇 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