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曲霉球

霉球是一种易于识的和最常见的非侵入性真菌球。其他真菌特是毛霉菌属偶尔也可以发生真菌球,但以霉最为好发。霉球发病率不甚清楚。在英国曾有作者复习60000份胸本病者占0.01%。Varkey等报道为0.017%大体相近。另一组大系列多中研究表明在直径≥2.5cm痊愈结核病空洞病例中有25%清沉淀素抗体阳性,11%有霉球的X线据。在新近愈结核与长期非活动性结核空洞患者......
目录

流行病学

霉球发病率不甚清楚。在英国曾有作者复习60000份胸本病者占0.01%。Varkey等报道为0.017%大体相近。另一组大系列多中研究表明在直径≥2.5cm痊愈结核病空洞病例中有25%清沉淀素抗体阳性,11%有霉球的X线据。在新近愈结核与长期非活动性结核空洞患者霉球一样常见,该组病例第一次调查后3年再次复查,霉球的发生率从11%增至17%,新发病者多为第一次调查时沉淀素抗体已呈阳性者鶒。本病自然病程变化不定,可以长期不变或者扩大亦有未治疗而自发缓解者(7%~10%)。所以,本病一旦发现,其临床的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其临床重要性及是否需要治疗。

病因

霉球是一种寄生部空洞,菌丝及细胞残渣等在空洞成鶒一种球体。除霉外毛霉、彼伊德霉样真菌和念珠菌等偶然也可起类似病变但霉是最常见的霉只以菌丝的生长,菌落色多样。呈绒状或絮状,比较稳定。

发病机制

霉球最常发生于已存在的空洞,包括结核、气管扩张囊肿病、组织胞质菌病、强直性柱炎、恶性肿等疾病成的空洞,偶尔见于胸膜腔特外科瘢痕或胸膜粘连成的腔隔霉入侵和植入空洞,属于腐物性寄生,仅伴轻微的组织侵犯生长鶒在空洞霉球其流和供较差。霉球本身由霉丝缠绕包裹而成生长于洞壁,好侵犯局部结构管,但很少侵犯肺实质或管扩健康搜索。少数情况下霉球可以改变其良性慢性过程而变为侵入性的,甚至可以致命霉球的生命周期有研究表明其早期向腔生长最终出现X线上的球阴影,其中霉或为活菌,亦可以有死菌。转归取决于活菌和死菌何者占优势,若局部环境不利于生长霉最终液化和咳出。死亡霉的残留球病灶偶有钙化。另有一类患者部原无空洞,初起仅为局部组织的不规则浸润,边缘模糊鶒。然而随病情发展不规则浸润渐成,边缘变得清楚并成空洞,产生霉球。此类型极少见前研究亦少。

实验室检查

培养可以确认霉健康搜索的存在,但阳性率不高纤支镜检查包括防污染技术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气管灌洗及气管活检(病灶)可以提高霉球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与其他真菌球或病灶相鉴活检时应在影像监视下对准霉球,不要损伤洞壁以防出胸膜病变者亦可采用胸膜活检。清免疫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清沉淀者抗体阳性率几近100%,对X线可疑霉球患者的鉴诊断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皮肤试验鶒在霉球的阳性率仅22%,显著低于ABPA(阳性率99%)。

其它辅助检查

X线上霉球表现为空洞或胸膜致密阴影其边缘有透光晕影。若空腔较大,尚可见球阴影有蒂与洞壁相连,如钟摆,球阴影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态。如果空洞较小球病灶填充了大部分空腔,其晕影很小,仅呈一狭长的半月透亮带。有者曾在2例X线平、体层气管造影均无阳性发现的隐源性咯血患者应用气管动脉造影定位后手术治疗,病理发现1cm左右鶒的细小气管囊肿继发霉球胸部CT检查特鶒是高分辨CT的应用为发现细小霉球和鉴诊断提供了有用技术。

临床表现

霉球的最常见症状咯血,发生率50%~90%咯血量亦多变化从很少量到大量致死性咯血不等。咯血原因有几种假设,如随呼吸运动霉球对管的机械性摩擦与损伤,内毒素所致溶血作用与抗凝作用空洞壁管的局部性侵蚀可能也是一种参与因素其他常见症状慢性咳嗽。偶有体重减轻。除非并细菌性感染鶒,患者一般无发热。毗邻胸膜霉球可以胸膜腔感染个病例可导致气管胸膜瘘。部分患者呈现隐匿性过程,持续多年无症状,但绝大多数最终出现症状霉球本身很少有体征依基础疾病的范围、性质和部位不同,可以发现相应体征。 并发症: 常并发细菌感染,胸膜病变。

诊断

典型X线征象对霉球具有很高诊断价值。另一面,隐源性咯血而X线无确定病变发现者也应考虑到本病可能。影像霉球具有特征性征象,但需要与其他真菌球、空腔化错构肺癌脓肿和棘球蚴囊肿等相鉴培养可以确认霉的存在,但阳性率鶒不高。纤支镜检查包括防污染技术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气管灌洗及气管活检(病灶)可以提高霉球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与其他真菌球或病灶相鉴。活检时应在影像监视下对准霉球,不要损伤洞壁,以防出胸膜病变者亦可采用胸膜活检。清免疫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清沉淀者抗体阳性率几近100%对X线可疑霉球患者的鉴诊断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皮肤试验在霉球的阳性率仅22%显著低于ABPA(阳性率99%)。

鉴别诊断

影像霉球具有特征性征象,但需要与其他真菌球、空腔化错构肺癌脓肿和棘球蚴囊肿等相鉴。 治疗: 由于霉球的自然病程难以预计,不同处理措施(不用药、科药物治疗、外科切除)的指征颇多争议。除疾病本身外,治疗措施尚应结基础疾病综考虑,因此治疗应当个体化。无症状症状轻微者可进观察。有症状、但不适宜或拒绝手术者可试用药物治疗据认为现有抗真菌药物中仅有两性霉素B和康唑有效。前者亦有人推荐采用空洞注射疗法。手术切除是惟一治治疗,适用于反复咯血或存健康搜索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时。据报道,围术期应用两性霉素B可减少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倘若患者功能受损不能胜任手术时健康搜索,为控制咯血气管动脉栓塞是非常有效的治疗,但远期疗效尚欠理想。有人称放射治疗促使霉球周围塞有助于止,但未得到公认。 预后: 5%~10%霉球病人因咯血致死。然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其基础疾病是影响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预防: 前尚无资料。

治疗

菌球一般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应争取手术治疗。

变态反应性气管菌病患者,经气管滴入或雾化吸入二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虽对消灭气管菌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前认为皮质类固醇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可抑制变态反应、减少液,使气管管腔不利于菌种植。一般服强的松0.5mg/kg/d,有助于浸润吸收。2周后改为隔日一次,至少维持3个月。亦可联应用二性霉素B,雾化吸入疗效较满意。通常用氟美松2.5mg和二性霉素B 5m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雾化吸入,每日2次,共1个月。对顽固性病者应作气管镜冲洗,吸出粘稠的分泌物,保持道通畅,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IPA者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为首选药物,用法和量参阅“隐球菌病”。亦可并应用利福平,450mg/d,空一次服。因两者联应用有协同作用。也可应用氟胞嘧啶康唑(ifraconazole)抗真菌活性强,对菌感染具良好疗效,用量200mg/d逐增至400mg/日,分1~2次服用。对于顽固性或复发性、侵入性菌病患者,若病灶局限,可作部分切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