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梗阻
病因
外伤因素
气管梗阻最常见于交通事故引起的胸部损伤,因常合并头部损伤造成意识障碍;其他还常见于过量饮酒,医疗手术和任意使用麻醉药剂。
机体因素
上呼吸道梗阻常由于舌头下垂,口腔和咽喉部被异物,如泥土,血液和脱落的牙齿堵塞,颈段和胸段气管和支气管多由于分泌物和血液堵塞而造成梗阻,气管梗阻如合并胸部损伤,其临床表现各异,在早期可无症状,但时刻突变,严重者可因严重缺氧,心律失常致死。
症状
并发症
4.可有声嘶。
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鉴别诊断
(二)支气管异物: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三)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
(四)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罗音。
治疗
丧失意识的病人必须首先彻底清除口腔、鼻腔异物和分泌物,必要时须借助喉镜清洁咽喉部,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如果继发于舌头下垂和下颌的肌肉松弛,则用手托起下颌,将舌头向前拉出,可暂时缓解症状。也可使用咽导气管,甚至气管插管。质地良好的气管插管可安置3天至2周,如不能拔除气管插管,尽早做气管切开术以减少颈部水肿加重梗阻。
2.胸部损伤病人的气管梗阻
常见于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和挫伤性肺炎的病人,一般由于呼吸道积存分泌物和血液引起。首先使用鼻气管吸引排除气管内的血液及分泌物和排除胸膜腔的积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在严重病例,必须作气管切开,易于排除其分泌物和维持通气。创伤后胸痛尚未控制的病人因疼痛惧怕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聚积也可有此并发症。在无明显气管梗阻表现时,疼痛剧烈可作肋间神经封闭,控制胸部的严重疼痛,恢复胸廓的完整性,也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手术治疗
颈段气管近端真正的机械性梗阻并不常见,多是合并损伤后出血,多考虑做环甲膜切开术。继发于中央神经系统受抑制后的体位性气管梗阻较常见,首先用口腔咽导气管或气管插管治疗。因在急诊条件下作气管切开术的危险性较正常条件下增加两倍,所以当病情平稳后,需要长期气管插管时才做气管切开术。
①上呼吸道真正的机械性梗阻;
②继发于中央神经系统抑制的体位性气管梗阻,需长期气管插管者;
④病人需要使用呼吸机超过3周时;
护理
气管梗阻患者日常注意:饮食方面,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蒜、姜等。少吃维生素C药物或含维C的食物如草莓、山楂、柠檬、话梅、樱桃等;多食用含铜丰富的食物如豆类、全麦、草菇、花生等;多吃富含酪氨酸与矿物质的食物黑芝麻、蛋、杏仁露、茄子、黑木耳等。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