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动脉,此畸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可能由于左或冠状动脉丛与不相应的动脉窦连接所致,左侧冠状动脉丛与右动脉连接产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右窦;右侧冠状动脉丛与左动脉连接则冠状动脉起源动脉左窦。无论是两支或单支冠状动脉的左或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不相应的动脉窦,也就是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动脉右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其中1/2~1/3病例在其近段与动脉壁......
目录

发病原因

此畸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可能由于左或冠状动脉丛与不相应的动脉窦连接所致,左侧冠状动脉丛与右动脉连接产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右窦;右侧冠状动脉丛与左动脉连接则冠状动脉起源动脉左窦。

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

Ogden等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在整个冠状动脉中占1/3,其中大多数为良性,病人可存活到80~90岁,然而,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右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窦,其近端动脉动脉之间,则有潜在猝死的危险,异常冠状动脉多呈裂缝状,直径约1.0mm;其近端与动脉壁呈切线或锐角,或有较长一段潜动脉动脉冠状动脉,与正常冠状动脉起源及其近端垂直于动脉壁迥然不同。

(1)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右窦:将左冠状动脉径路分为4类:①室流出道前面,以后分为左前降冠状动脉和回旋冠状动脉;②于两大动脉之间;③室上嵴;④绕动脉而后分支,Robert报道17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右窦的尸解资料,其中9例(53%)左冠状动脉两大动脉之间,8例呈裂缝样,9例中7例死于此冠状动脉;6例在医院外猝死,另一例死于梗死后严重力衰竭,其他3种类型均为良性,死于与心脏的其他原因,但在分类③④中也有极少数病例产生猝死,Cheitlin报道33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右窦,其中9例(27.3%)为原因不明猝死,8例,年龄13~22岁,左冠状动脉动脉动脉之间,运动后猝死;另一例,36岁,左冠状动脉埋在室上嵴,因室性动过速死亡,Murphy报道1例,12岁,有反复胸痛晕厥病史,电图曾出现过急性梗死,心血管造影和手术实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动脉右窦,左冠状动脉动脉分支,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愈,电图恢复正常。

(2)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左窦:Kragel和Robert冠状动脉位置将冠状动脉起源于动脉左窦并走两大动脉之间分为4类:①冠状动脉位于左窦后面;②位于左窦;③在左侧交界上;④冠状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共同并骑跨在左窦和右-左瓣交界上,1994年Rinaldi报道8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动脉左窦,均为裂缝样,其中冠状动脉据Kragel和Robert分类,每一类各2例,均手术实。

Kragel报道2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左窦,其8例冠状动脉位于左窦后面,5例左窦上,10例右-左交界上,以及2例右,左冠状动脉共同位于右-左交界和左窦上,其中8例尸解实因此畸死亡。

一组报道约有80%尸解显示室和(或)膜下瘢痕,也有极少数出现梗死,室壁和附壁栓,少数病人有室肥厚以及二动脉瓣或瓣膜交界部分融,另一组报道绝大多数病人突然死亡而在尸解中未发现心脏任何变化。

2.病理生理

此畸产生梗死和猝死的机制有4种不同的假说:

①Cohn和Benson等认为异常冠状动脉动脉动脉之狭小的横窦,在剧烈运动后两大动脉压力升高和扩张,从外边压迫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起其流缓慢和减少,由于动脉压力低,很难支持此假说。

②Benson和Jokl认为左冠状动脉发育不全,曾有个案报道。

③Jokl又认为由于左或冠状动脉在异常起源近段与动脉成切线,锐角和扭,在径中呈发夹式弯,妨碍流通过。

④Cheirlin和Sack的假说为多数者所接受,认为此畸产生猝死发生机制是多因素起作用的,首先是在大多数病人的异常左和冠状动脉的近段与动脉壁呈切线或锐角以及裂缝样,从而在剧烈运动时产生冠状动脉流障碍,其次异常左或冠状动脉近段是埋入动脉,无管外膜并与动脉同一层中,在剧烈运动时动脉压特舒张压升高时,富有弹力纤维动脉向外扩张和拉长导致冠状动脉动脉的部分压扁和阻塞,最后在剧烈运动时动脉扩张,可能使左冠状动脉裂缝样成活瓣而阻塞。

常见症状

部分病人,特是大的儿童和青年有绞痛,晕厥昏迷症状;但另一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在剧烈运动后猝死, 一般无异常体征。

有少数病人超声动图或电子束断层获得诊断,最可靠的诊断法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的位置以及异常冠状动脉的走径路,是否于两大动脉之间等。

疾病检查

1.胸部X线摄:在婴儿影明显增大,以房和室增大为,并有水肿迹象,在大的儿童和成人,影稍大,两野清晰。

2.电图: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病例的电图具有特征性变化,有助于临床诊断,在婴儿可出现室前外侧壁梗死的电图,左侧胸前导联显示Q波ST段上升,以及室肥厚,在大的儿童和成人可见有陈旧性室前外侧壁梗死的电图,有S-T段变化和T波倒置。

3.超声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动图已逐渐替代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成为此畸标准的诊断法,多个切面可明左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多普勒测定流从冠状动脉到大管替代了正常从大动脉冠状动脉,但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的确切位置难以确定,还有心包横窦常与左冠状动脉混淆。

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的二维超声动图可见冠状动脉粗大,以及腔,特室腔扩大和活动减弱,室壁异常活动和二尖瓣不全,室乳头和邻近室的膜由于纤维化和弹力纤维增生症而在超声显影增强,室收缩功能包括室射分数和缩短率下降。

4.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在超声动图不能确诊此畸时,应做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在有症状的婴儿,导管明有低排出量和室充盈压力增高,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高压,在无症状较大的儿童,排出量和动脉压力正常,仅有室舒张末期压力轻度升高,在动脉水平有左-右分流,分流量可能较少,即使无分流也不除外此畸的诊断。

动脉部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明显扩大,如有丰富的侧支管,则造影从左冠状动脉动脉心血管造影显示室和房明显扩大,以及室前外侧游离壁活动减弱和二尖瓣不全,室造影室明显扩大和尖部大的室壁

鉴别诊断

需要与本病鉴要疾病有膜弹力纤维增生,炎等,绝大多数的膜弹力纤维增生的电图仅有左室肥大而无梗死表现,炎虽有梗死的表现,但常伴有律失常。

治疗概述

1.手术适应  

(1)病人运动当时或以后有胸痛心悸检查明此畸产生,应用手术治疗。  

(2)有晕厥昏迷病史者:多因过去曾出现过暂时性室性动过速。一旦此畸确诊,成为手术适应。  

2.术前准备观察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手术法。有力衰竭者,应用洋地黄利尿药。  

3.手术  

(1)异常冠状动脉重塑术:麻醉和体位:全麻,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仰卧位。  

体外环和保护法:全身中度低温(25~28℃)体外环转流。应用冷心脏停搏液间断冠状动脉灌注。胸部正中切,在靠近无动脉插入动脉灌注管,直接插入上、下腔静直角管以及上静插入左减压管。  

在窦-管连接处做动脉横切,充分显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的位置。当异常位于右窦邻近动脉瓣交界时,应靠动脉壁切和游离交界(图5)。切裂缝样切并沿异常冠状动脉纵轴延长和扩大至左窦。切除部分在冠状动脉动脉间的共同管壁,并将膜对拢和间断缝。应用带垫的褥式缝把瓣膜交界固定在动脉壁上。缝动脉动脉,复温和心脏复搏。电图监测无后逐渐停止体外环转流。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些病例不能应用异常重塑术者,可选用动脉大隐静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4.术中注意事项  

(1)在异常重塑术中:应扩大裂缝样到4~6mm直径,充分切除冠状动脉动脉间共同管壁,防止壁冠状动脉受压和。  

(2)应用动脉植入术后室膨胀者:应加用动脉大隐静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Rinaldi报道2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左窦应用动脉植入术,准备胸骨室膨胀和心脏停搏。再次体外环转流加用大隐静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顺利机。室膨胀和心脏停搏与裂缝样狭窄和右冠状动脉不足有,所以此种畸不适应用动脉植入术。

疾病预防

1.一级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起,对遗传因素的预防要要重视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并接受遗传咨询,更重要的是设法发现避免和防治在妊娠期有可能使遗传倾向发生不利变化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药物,乙醇和母亲疾病等,以打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环,是一级预防的键。

2.二级预防

(1)早期诊断:先病的早期诊断可分为两步。

胎儿期的诊断:于妊娠16~20周,采用孕妇部穿刺羊膜抽取羊水进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诊断和酶活性测定,羊水中代谢产物,特殊蛋白质和酶活性等,也可于妊娠8~12周妇女阴道吸取绒毛进上述检查,对于那些由单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很大的价值。

②婴儿期的诊断:对所生婴儿应进全面的体检,尤其应对心血管系统进认真的听诊检查,发现可疑者用动超声进一步检查。

(2)早期处理:一旦在胎儿期明确诊断胎儿有先天性管畸,都应及时终止妊娠,对某些遗传性酶或代谢缺陷病,在出生后及早进替代疗法,有条件的医院可进基因治疗,以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

3.三级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一旦明确诊断,治疗的法是施外科手术,彻底纠正心脏管畸,从而消除由该畸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未手术或暂不能手术者,宜据病情避免过劳,以免力衰竭,如果发生衰要抗衰治疗,防治并发症,凡先病患者在施侵入性检查或治疗,包括导管检查,拔,扁体切除术等,都要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膜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膈肌膨出

下一篇 滋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