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膈肌膨出

膈肌膨出是指膈肌麻痹发育不全或萎缩所造成的胸腹膜化不全、不化或萎缩导致的膈肌薄弱成一层纤维薄膜,部位置明显上升起的膈肌位置异常升高。多发生于左侧。偶尔涉及部分膈肌,以右侧的前侧部位为常见,双侧膈肌膨出罕见。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常见于左侧,婴儿常见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疾病称:膈肌膨出 (脏突出症)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胸外科 症状体征:心悸律失常......
目录

定义

疾病称:膈肌膨出 (脏突出症)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胸外科

症状体征:心悸律失常,头痛晕厥昏迷咳嗽呼吸异常恶心呕吐急性呼吸窘迫综

概述

本症指横发育不全或炎症、损伤(包括出生时的神经损伤)等因素而致膈肌萎缩呈薄膜状,位置升高。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常见于左侧,婴儿常见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

本症由于横升高压迫呼吸系统症状,偶尔亦可有环系统症状。由于脏器(、肠等)位置升高亦可消化系统症状。本症产生的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因膈肌脏器位置升高,压迫心脏,可起急性呼吸窘迫和环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由于反常呼吸运动和纵隔扑动尚可在短期诱发呼吸衰竭和回圈衰竭。成人患者症状常较轻微,发病亦多缓慢。 无症状的隔膨出症,不须要手术治疗。症状明显者,将膨出的薄弱膈肌作重叠缝术,使横下降,消除受压的病因,术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可获改善。

病因

前对膈肌膨出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先天和后天因素有。其先天因素多数者认为是胚胎时期胸腹膜化不全或不化导致膈肌薄弱起,常与发育异常相联,部分患者有染色体的异常表现,后天因素通常认为是由于神经膈肌的病变或损伤起,如位产造成颈神经牵拉或挫伤,颈部或胸部的炎症、肿或损伤所致神经麻痹

症状体征

一、体格检查时可见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有受压等体征。

二、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率速或律不齐、紫绀等在饱食后症状可加重。

三、嗳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

四、X线胸部检查显示膈肌上升。

五、婴儿因膈肌抬高,脏器位置升高,致使受压,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紫绀、甚至急性呼吸窘迫和管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临床表现

膈肌膨出症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正常状态下平静呼吸膈肌上下移位为1~2cm,因膈肌运动进入的空吸入量的75%~80%,膈肌膨升时膈肌极度松弛和抬高,有效通气容积减少,同时加上膈肌的矛盾运动造成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紫绀膈肌上移改变了食道角的正常解剖。还可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间歇性部分性肠梗阻

此外,病侧的脏器上移使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心脏向健侧移位,不但影响静回流,还可导致律紊乱。进食后平卧上述症状尤为明显,立位或坐位时腔脏器下垂,增加了胸腔负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本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亦无特殊性,相当一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极易疏忽而导致漏诊。成人单侧膈肌膨出,其活量和总量减少20%~30%,因此常有胸闷气短症状。双侧膈肌膨出,功能减少更加严重,特是在仰卧位时。尽管成人可以耐受双侧膈肌膨出,但这类病人易发生慢性呼吸衰竭

检查化验

对本病的检查一般有以下几种:

1、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如向前位胸显示一侧膈肌全部或部分抬高和连续不中断的膈肌影即可确诊。

2、胸部CT、MRI、超声波或同位素扫描:有助于鉴膈肌麻痹膈疝

3、功能检查:判断膈肌无力的程度,前多采用立位与卧位时潮量的差值(△Vc)来评定膈肌功能。文献报道膈肌膨出症一般表现为局限性通气障碍,潮量平均减少74%~81%预计值,局限性患者功能多无明显影响。

鉴别诊断

1、膈疝

临床上膈疝膈肌膨出有许多相似之处。膈疝症状因其类型而异。患胸腹膜疝的新生儿突出出生后毕业要表现呼吸困难紫绀,多种组织脏疝入胸腔常危及生命,因器官占据胸腔压迫而致。胸骨旁疝容物可有网膜和横结肠,多数患者无症状

若疝出的脏有扭转、嵌顿,可起上腹胀痛、呕吐腹泻等。婴幼儿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呼吸困难。3%食管裂孔疝的病人上海症状。当液返流时可咽痛口腔烧灼感,甚至刺激声带而发生音哑,胸骨后不适及烧心感。返流液若吸入呼吸道可吸入肺炎。与膈疝不同之处为膈肌完整,但因纤维发育不良或萎缩,出现的位置上移。钡餐X线检查和人工也可以对这两个疾病进

2、膈肌麻痹

膈肌麻痹膈肌膨出在临床表现上较难鉴。左侧麻痹底升高可能有嗳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两侧膈肌麻痹出现紫绀、明显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低氧血症。X线表现单侧膈肌麻痹升高,活动减弱或消失,并且出现在吸时健侧膈肌下降而患侧膈肌上升的矛盾运动,此种现象于急促吸时更为明显。呼吸时可有纵隔摆动,吸心脏、纵隔移向健侧,呼时移向患侧。但膈肌麻痹有一些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神经受损病史、膈肌升高、矛盾运动以及纵隔移位均不如膈肌膨出明显等可加以区

并发症

如果病人在患上了膈肌膨出之后,如果治疗不够积极或者是治疗法不恰当,那么,就会出现并发症

本症出现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因膈肌位置及脏器位置升高压迫心脏,可起急性呼吸窘迫及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因反常呼吸运动及纵隔扑动,在短期可致呼吸、环衰竭,还可能并发间歇肠梗阻,并发气管炎和部感染。

肠梗阻有四大典型症状,分是: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排便。

治疗

1、黄芪颗粒,补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肛,子宫垂,难溃,疮久不愈

2、黄杨行气,通止痛。用于气滞瘀所致的胸痹痛,结代;冠病、律失常见上述候者。

3、步长稳颗粒步,长稳颗粒益养阴,定悸复,活化瘀。阴两虚兼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动过速等律失常。

4、囊,本品有提高窦性律,改善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改善心脏功能。

治疗原则

1、无症状症状轻微者可药物对症治疗及定期随访观察膈肌有无进展性升高;

2、有明显症状者应手术治疗将膈肌尽量恢复到正常位置,减少对的压迫。

3、婴幼儿有严重的呼吸、环系统症状者应紧急外科手术纠正。

用药原则

1、无感染或感染不重病例,青霉素可作为手术期应用。

2、感染重的病例、抗生素以静用药为,可选用新特药物以尽速控制感染,早日手术治。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横回复正常位置。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横位置下降。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横位置未下降。

专家提示

本症出现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因膈肌位置及脏器位置升高压迫心脏,可起急性呼吸窘迫及回流功能障碍。严重者因反常呼吸运动及纵隔扑动,在短期可致呼吸、回流衰竭,所以应紧急手术修补抢救。

症状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膈肌有无进展性升高。

症状明显者应外科手术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膈肌有无进展性升高,症状明显者应外科手术治疗,将膈肌尽量恢复到正常位置,减少对的压迫,增加通气量,并可稳定纵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