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气营两清

两清为清热法之一。用辛凉之法,以治热性病分和分之。症见高热、心烦、夜睡不宁、渴、汗出、舌绛、苔黄而干、洪数等。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分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心连翘黄芩、石斛、生地、元参等,常用清瘟败毒饮两清为清热法之一,是两燔拟定的治法。用辛凉之法,以治热性病分和分之。以高热、汗出、烦渴、神昏谵语斑疹舌绛数为温邪犯......
目录

解读

两清为清热法之一,是两燔拟定的治法。用辛凉之法,以治热性病分和分之。以高热、汗出、烦渴、神昏谵语斑疹舌绛数为

温邪,由分传入,若分热犹盛,分热势已张,即呈两燔见热易伤津液,里热腾,迫津外泄,热盛津伤,水自救,故有高热、汗出、渴等热易扰,热入阴,每呈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若热盛动而发斑、吐血、如狂发狂;耗伤阴,筋失濡而痉挛抽搐,即呈两燔机理。

两燔,自宜两清。清气当用辛凉甘药物以撤热保津。任用辛清气不忘达热出表,以期凉而不郁;任用甘清气不忘增液,恢复受损之阴。清营当用咸以辛凉。任用咸清营不忘预护真阴;以辛凉则寓透热转之意;,意在凉血而无滞弊病。如吴氏清营汤、。若已动而呈两燔,则需于清气同时,伍以凉血之品,体现两清治法。本法常选用清气分热石膏知母金银连翘栀子黄连黄芩之类与凉血解毒的犀角、生地黄玄参皮、大青紫草青黛等药组,如清瘟败毒饮合剂即属本法范畴。

本法所治候,属于有传染性的热病范畴,消除致病之因实具重要意义。所以,清热解毒栀子黄连大青之类,在法中居于足轻重、事成败的导地位,在数量和虽上都要予以考虑,以免鞭长莫及,药不胜病。但应注意凉而不郁,使热有外出之路。古常配轻清的金银连翘薄荷竹叶、即寓此意。

中医应用

两清常用

1、银翘(《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银、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用法:上杵为。每服六钱(18g),鲜苇,香大出,即取服,勿过药取轻清,过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水服,用量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渴,咳嗽咽痛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浮数。

2、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治: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饮,汗出恶热洪大有力。

3、(《温热纬》天士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石菖蒲黄芩、真怀生地(绞汁)、银、金汁、连翘、香豉、元参、花粉紫草

用法:各生晒研细,以犀角地黄汁、金汁和捣为,每重一钱(3g),凉水化服,日二次,小儿减半。

功用: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治:温热疫,营血。高热昏谵,斑疹色紫,口咽糜烂,目赤烦躁紫绛等。

4、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生石膏、生地、犀角水牛角代)、真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皮、鲜竹叶

用法: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现代用法:先煎石膏后下诸药,用量比例酌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

治:温疫热毒两燔。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或吐血,衄,四肢或抽搐,或逆,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5、(《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用法:上药用水一盅半,七分,温服冷服(现代用法:水服)。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治:胃热阴虚头痛牙痛齿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