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和法

八法之一,运用凉、温热、辛、补益等不同功效的药物配使用,以达到疏通表里、和解热、调理脏腑等作用的治法。适应范围很广,如外感少阳,肠不和,不和以及疟疾等病热往来,胸胁胀满,胁肋疼痛,默默不欲饮食,恶心呕吐痞满,肠鸣腹泻腹痛月经不调等。因为病不同,和法的具体运用也不同,常用的治法有和解少阳、和解、和解肠等。此外,因疟疾多从少阳辨证论治,所以习惯上疟也属......
"property":0,"title":"简介  八法之一,运用凉、温热、辛、补益等不同功效的药物配使用,以达到疏通表里、和解热、调理脏腑等作用的治法。适应范围很广,如外感少阳,肠不和,不和以及疟疾等病热往来,胸胁胀满,胁肋疼痛,默默不欲饮食,恶心呕吐痞满,肠鸣腹泻腹痛月经不调等。因为病不同,和法的具体运用也不同,常用的治法有和解少阳、和解、和解肠等。此外,因疟疾多从少阳辨证论治,所以习惯上疟也属和法范畴。  和解 用疏肝健脾的药物,治疗不和的治法。适用于肝气肝郁脾虚见胸胁胀满,胁肋疼痛,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疲食少,妇女月经不调,乳房作胀,弦等。常用柴胡实、芍药、当归陈皮白术等药。临床上据不同的候选用不同的。如见脘疼痛,泄泻痢疾后重者,用四逆解郁热、疏肝见两胁作痛,头痛眩,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弦而虚者,用逍遥疏肝解郁健脾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弦缓者,用痛泻要疏肝补脾。  和解肠 用温中、清热药物,治疗肠不和的治法。适用于犯肠热挟杂之见脘痞满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腹痛舌苔薄黄而腻,弦数。常用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甘草等药,辛苦降,热并用,调整肠功能。代表半夏泻心汤。  临床上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病在表,未入少阳,或已入里,或劳倦内伤,饮食失调,血虚,脏腑虚极之热等,不宜用和解少阳法。②胃虚弱所致的脘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不宜用和解肠法。"property":0,"title":"词汇解释  ①治疗词。系八法之一,亦称和解法。五治法之一。指通过和解、调和或缓和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法。多用于半表半里的病要有和解少阳调和、舒、分消上下、调和肠等。《伤寒明理论》:“伤寒在表者,必以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半表半里,即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医悟》:“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  ②推拿手法。即法。《保赤推拿法》:“和者,医以两手之指由儿两处经穴于中间一处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发汗法

下一篇 和解少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