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汗法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使随汗解的一种治法。适于外感表征。八法之一,通过发汗以祛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法。又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开泄流畅,卫调和,以解除表的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汗法应用的原则。 汗法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表证,或虽汗出而热不解的表证等,欲透邪外达,均可用汗法治疗。......
目录

正文

 八法之一,通过发汗以祛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法。又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开泄流畅,卫调和,以解除表的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汗法应用的原则。
  汗法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表证,或虽汗出而热不解的表证等,欲透邪外达,均可用汗法治疗。
  由于表证热性质的不同,所以,汗法又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又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邪气有兼夹,临床上须参以补益、理气、祛、化饮等法,从而衍生出多种治疗法。
  ①滋阴(养)汗法滋阴法或养法与汗法的治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兼有阴不足。因阴亏虚之体汗源不充,感受外后,不能作汗达邪外出,单独使用汗法易伤其津液,使阴液更加不足,须用滋阴(或养)药与发汗药配使用,滋其液以充其汗,发其汗以解表正兼顾,解表而不伤正。常用药物有玉竹地黄麦冬葱白、豆豉、麻黄葛根等同用,代表加减葳蕤汤
  ②助阳(益)汗法。助阳法或益法与汗法的治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兼有阳不足之。因阳虚之体正气不足,感受外后,不能鼓外出,须用助阳(益)药与发汗药配使用,扶正以御邪气,发汗以解表。常用助阳益药有附子人参黄芪解表羌活防风麻黄细辛等同用,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败毒
  ③理气汗法。又称理气解表法。理气法与汗法的治疗法。适用于表证兼有气滞。因分不舒,又感受外,须发汗兼理气,才能适应病情。常用理气药物如香附陈皮壳等,与发汗解表药物同用,代表香苏
  ④化饮汗法。又称化饮解表法。化饮法与汗法的治疗法。适用于表证兼有痰饮。由于患者素有痰饮伏,一旦感受外,则外饮。此时,单纯的发汗或仅治其饮,均不能撤其,必须发汗与化饮两法配使用,才可使外得解,里饮蠲化。常用化饮药有半夏干姜陈皮等,与解表发汗药同用,代表小青龙汤。发汗除使用服药物外,还可以使用热熏蒸等外治法。汗法用药,多属辛轻扬药物,不宜久,否则药性耗,作用减弱。服药后宜避风寒,增加衣被,以助发汗,但以遍身微汗出为佳。发汗以汗出祛为宜,不可使其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损伤正气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初起,若表邪未尽,又有里证,须表里双解法;若妇女产后、年老体弱、久病之后、过多、严重吐泻及热病伤津津液不足,发汗须与扶正法配使用。若表邪已入里,则不宜再用汗法。若麻疹已透、虚证水肿疮疡溃脓,以及痹病无表证,非表证发热等,均不宜使用汗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寒者热之

下一篇 直肠重复畸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