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
医学
中医治疗八法
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它包括: 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温法、 清法、 消法、 补法。是清代程钟龄在《 医学心悟》中,总结前人的经验,依据疾病的 阴、 阳、 表、 里、 寒、 热、 虚、实的不同性质,把常用的多种治疗方法归纳为八法:
①汗法,又称解表法,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治法。②吐法,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药物或方法,引起呕吐,排除停留在胃及胸膈之上病邪的治法。③下法,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祛除实邪的方法。④和法,和解少阳, 扶正祛邪,协调内脏功能的治法。⑤温法,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治法。⑥ 清法,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消除热证的治法。⑦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使积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治法。⑧补法,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的治法。由于临床上疾病的性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单独用某一治法不适用这种复杂的病情,因此八法的运用常根据病情配合使用,如汗法同补法、下法、消法的并用等(八种治疗法则。见《医学心悟》。八法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经赅备。)
中医针灸八法
武术
武术八法
武术术语。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种方法总称。具体要求是:“拳(手)似流星眼似电;腰(身法)如蛇行步赛钻;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即练功要求做到手捷快,眼明锐,身灵活,步稳固,精充沛,汽下沉,力顺达,功纯青。
八法拳
综合拳种。它讲究和屹守冲、钻、裹、拧、劈、撩、化、棚八法,这在该拳之所以称作八法拳的缘由。八法拳械结构编排严谨,动作朴实无华,快速多变攻防兼备,招招注得实用,演练起来刚劲有力、紧凑迅猛,能够提高人的灵敏和应变能力。
书画
写竹八法
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书法八法
汉字笔画有侧(点)、勒(横)、努(直)、趯(钩)、策(斜画向上)、掠(撇)、啄(右边短撇)、磔(捺),谓之八法。多以指书法。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超工八法,尽奇六文。”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题示》诗:“锵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 清 冯桂芬 《顾南林年丈七十寿序》:“工诗文,精八法,尤长径尺外大字。”
法治
周代“八法”
周代管理百姓的通法。《 周礼· 天官· 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一曰 官属,以举邦治;二曰 官职,以辨邦治;三曰 官联,以会官治;四曰 官常,以听官治;五曰 官成,以经邦治;六曰 官灋,以正邦治;七曰 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南史· 宋武帝纪》:“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
吏治“八法”
明初吏部考察官吏,不称职的分 老疾、 疲软、 贪酷、 不谨四项。 成化时加才力不及一项。清代分贪、酷、疲软无为、不谨慎、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足八种情况,而分别加以处置,称八法。《清会典·吏部·考功清吏司》:“纠以八法:曰贪,曰酷,曰罢软无为,曰不谨,曰年老,曰有疾,曰浮躁,曰才力不及。”参阅清 章学诚《丙辰札记》。 清 唐孙华 《寿王冰庵太守五十韵》:“九阍深詄荡,八法长奸欺。”
六壬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