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卫气营血辨证

诊断词。辨证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天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分、分、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候特点。病变卫、逐步发展至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不同的病因分为热盛阶段,应区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深陷分为伤阴或出的阶段,并须明辨等......
目录

简介

病变卫、逐步发展至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不同的病因分为热盛阶段,应区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深陷分为伤阴或出的阶段,并须明辨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辨证容。

理论体系

中医以卫、为纲,温病发生、发展及症状变化的特点,对临床表现进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辨病变部位、归纳候类型、判断病机本质、决定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法。卫气营血辨证的确立丰富和发展了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法,使温病逐渐成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卫、在《》中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至清代,天士据前人有卫气的论述,结自己的实践验,在《温热论》中将卫气营血作为温病辨证纲领,用以分析温病病情浅深轻重及其传变规律,把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概括为四类不同候,并提出相应的诊法和治法,从而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这一理论体系。

证候特征

综述

卫气营血代表温热邪气侵犯人体所起的疾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阶段,其相应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卫分四类候。

卫分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侵犯与皮毛所表现的候。因卫气达于周身体表,外与皮毛相一身之表,且位最高,与相通,因而卫分候属表,病位浅。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或伴有头痛、身疼、干、咳嗽、苔白、浮等。据感邪气性质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卫分又有多种型:①风热犯卫。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微渴,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浮数。②暑湿犯卫。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脘部痞满心烦渴,舌红,苔白腻,濡数。③湿热犯卫。症见恶寒身热不扬或午后热势加剧,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脘痞闷,黏不渴,舌苔白腻,濡数。④热犯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伴有皮肤及鼻干咽喉干疼,干咳舌红欠润,苔薄白而干,浮数。⑤风寒犯卫。症见恶恶寒发热鼻塞清涕,无汗,周身疼痛,头痛不渴,咳嗽,苔薄白,浮紧。

温热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里热候。多由卫分转化而来,病位较深。其基本特征为: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数。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候类型亦较复杂,如邪热,多兼汗出渴,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热扰胸,多兼心烦懊⺶,坐卧不安;热在,多兼汗出,喘急,烦闷,渴甚,舌苔;若肠腑实,多见高热,午后尤甚,腹满疼痛拒,大便秘结,甚则烦躁神昏谵语,苔黄厚,或焦起刺,沉实有力。

温热内陷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包。以阴受损,被扰为特点。热阴伤者,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热心包者,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舌红绛,细数。热阴伤多由伤津逐渐发展而成,热心包亦可由卫分直接传入而致。

邪热深入分而起耗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累及脏腑以。其临床特点是: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细数。若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上视,舌红绛,弦数,为热盛之象;若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而饮水不多,手足心热及颧红,舌红少津,细数,为邪热久留分,灼伤之阴所致;若见手足蠕动,或微有抽搐,时有惊跳,伴有低热,消瘦,面色浮红,精神萎顿,干红少津,虚数,为动之象。

证候关系与治则

卫气营血四个反映了温病过程中病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层次,病传变规律一般由卫分始,依次逐渐加深传入分,深入分、分。由于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体现了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而重的发展趋势,因此,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抓住各个阶段的候特点,就可从总体上把握外感温热病的病机演变规律。但由于所感病性质有,病人体质强弱及反应各异,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因此,临床上又有不少特殊情况。如有的病在卫分、分,治疗从外解而病愈,不再;或初起不见卫分,一发病即在分,甚至径见病入营血;或卫分未罢,又兼见而致“卫气同病”,甚至尚在,同时出现,而成“两燔”或“两燔”。更有严重者,热充斥表里,遍及外,出现卫气营血同时累及的局面。因此,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四互有联系,错杂出现;既有病程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病情变化的特殊式。一般而言,温病初起,病在卫分,病位最浅,病情最轻。邪气初袭,热势不甚,伤津较轻,治疗较易。卫分的治疗原则是宣肺解表。具体治法随感受病的不同而有区。如风热犯卫宜辛凉解表暑湿犯卫宜清化湿湿热犯卫宜清热化湿热犯卫宜清热润燥风寒犯卫宜辛温解表。若卫分之不解,郁而化热,传入分,为由表入里,显示病位深入一层,病情加重。但此期势虽盛而正气未衰,抗有力,若治疗及时正确,仍易解病愈。大肠之不同,其治法也相应有,但总不离清泄热这一原则。若病继续深入到分、分,则病位较深,病情较重,因其不仅邪气亢盛,正气也多受损,有营血耗伤,津液不足的病理特点。但分尚比分轻浅,治以清营泄热,冀其透热转出分而解;分则最为深重,若救治不力,往往危及生命。实证宜以凉血治则,若热盛动,当予凉熄风虚证则津枯液竭,动宜滋阴熄风

近年来对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的研究认为,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与西医把疾病过程分为前驱期、明显期、极盛期、衰竭期四个时期是一致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人体象、落细胞、液流变指标、免疫指标、生化指标等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亡阴

下一篇 胖树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