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亡阴

亡阴阴液大量耗伤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阴液大量耗伤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见皮肤干,身体枯槁,眼窝深陷,精神烦躁,甚则昏迷谵妄等症。亡阴亡阳阴阳失调病理变化中最为严重的状态。亡阴亡阳表现为阴或阳的功能突然极度衰竭,是疾病的危险候。由于阴和阳的特点与功能不同,因此亡阴亡阳的机理与临床特征各异。1. 阴阳亡失的机理与特征亡阴,是由于机体阴液大量消耗,从而使属于阴的功能突然而严重衰竭......
目录

概念

阴液大量耗伤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见皮肤干,身体枯槁,眼窝深陷,精神烦躁,甚则昏迷谵妄等症。

亡阴与亡阳的机理与辨识

亡阴亡阳阴阳失调病理变化中最为严重的状态。亡阴亡阳表现为阴或阳的功能突然极度衰竭,是疾病的危险候。由于阴和阳的特点与功能不同,因此亡阴亡阳的机理与临床特征各异。

1. 阴阳亡失的机理与特征

亡阴,是由于机体阴液大量消耗,从而使属于阴的功能突然而严重衰竭,由此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亡阴的发生,往往由于邪热炽盛,热甚竭阴灼液;或有吐泻过度,阴液大伤;或为慢性疾病,久不愈,长期消耗,以致阴气逐渐耗竭,阴伤至极,则为亡阴。阴滋润,制约并涵纳阳,其性静而宜守。阴气亡失之后,则机体属于阴的功能都因之而衰竭,其中的宁静、滋润、守和制约阳的功能衰竭的最突出。故亡阴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渴欲饮,气喘汗出如油而热,四肢温和,舌红而干,洪实或躁疾,无力

亡阳,是机体阳失殆尽,表现为属于阳的功能骤然而极度衰竭,从而发生危及生命的一种病理变化。亡阳的原因,要是阳消耗太过,如疾病过程中,势极盛,正气而致阳过度消耗;或在大汗、大下、大吐之后,因汗吐下失宜,导致津液大量丢失,随津;或大量失血脱;或素体虚弱之人,过度劳累,消耗正气,复因剧烈的情志波动,如大惊大恐使阳消亡;或慢性久病,阳逐渐消耗,终至亡阳之变。人体之,凡温煦长养,鼓舞推动,固摄卫外,兴奋等诸般功能皆由阳司之。阳虚则上述功能低下,阳亡则由阳的上述功能皆因之而衰竭,其中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功能的衰竭尤为突出。临床表现以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微欲绝,大汗淋漓等垂危征象为特点。

2. 亡阴亡阳是“阴阳离决”的

阴阳离决”,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谓阴阳离决,是指阴阳失去相互维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成各自分离、决裂和欲失的状态,是阴阳失调的严重的结局,意味着生命活动即将结束。“阴阳离决”的发生,往往是由局部始的,并且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积累迭加的过程。阴阳离决的实质是阳衰竭不能温煦机体、固摄精血津液;或阴津液耗竭,不能涵纳阳,即阴阳不能互为其、互为其用。

亡阴亡阳阴阳离决的始和病机变化的基础。阴阳离决是由阴竭或阳衰始的,而亡阴亡阳就是人体阴或阳亏虚衰耗的严重病理状态。自阴或阳衰竭到阴阳互相不能维系、互不为,总有一个过程。亡阴则阴竭而不能吸纳收藏阳,阳发越而成孤阳,孤阳不生。从亡阴始到阴不敛阳,孤阳上浮,不能归元,是由亡阴导致的阴阳离决。亡阳则阳耗竭至极,阳衰竭,不能温脏腑、固阴,面色肢冷,多汗,微,构成一派阴盛之象,阴自留,是为独阴,独阴不长。从阳消亡始,到阴生,独阴盛,而阳衰失其固密、固摄之职,则精血阴液是必妄泄无度,此由阳亡失,进而导致阴液离决。

总之,亡阴亡阳是机体阴阳由亏虚而致衰竭殆尽的垂危病理变化。其发生机理以属于阳或属于阴的功能突然发生了严重衰竭。由于阴或阳的亡失,从而使机体原本相互维系的阴阳皆不能为对的存在提供必需的持,阴亡则阳,阳亡则阴气阴阳由此始进入相互“离决”的阶段,最终到发展为阴阳分离。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亡阳

下一篇 卫气营血辨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