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太阳与阳明合病

伤寒论》太阳病中的一种变,属寒证太阳、阳明两同时受,其病机皆为束表,不得外解所致。太阳与阳明两同时受,起病即见两候。《伤寒论·辨太阳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之。”又“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半夏之。”又“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三条述症简略,仅呕、利和喘而胸满。治推测其病机皆为束表,不得外解......
目录

概念

太阳与阳明两同时受,起病即见两候。

解读

伤寒论·辨太阳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之。”又“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半夏之。”又“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三条述症简略,仅呕、利和喘而胸满。治推测其病机皆为束表,不得外解所致。邪气外束,里不伸,下趋大肠则利;上逆于则呕;郁阻于则喘而胸满。除必有风寒外束之太阳表证外,因兼有大肠之利和家之呕,脏腑经络定位,二者皆分隶于手足阳明,故仲景谓之为太阳阳明合病。至于喘而胸满,有以胸为阳明分部为解者,如有执,张隐庵等。另者则认为本条既有太阳表证,复有阳明之里实,兼喘而胸满,是病势偏外偏上,故应急当治表,俟表解后,再议下。然犯表,常,必致宣降失司。失宣,出现喘而胸满,原是理所当然。不降,可见大便异常,便秘亦是常有之事,此与阳明腑实有

《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伤寒溯源集·合病治第十五》:“太阳阳明合病者,谓太阳阳明两皆有见也,以两之中,有喘而胸满之,是太阳表邪偏重于阳明也。”《伤寒论条辨·辨太阳并治》:“盖太阳膀胱也,膀胱水;阳明,也,饮。属阳,阳阳邪,泛滥水饮而上涌,得逆则与俱出。此呕之所以为呕,太阳阳明相而为一家之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谓太阳发热恶寒无汗,与阳明之烦热不得眠同时均病,表里升降失常,故不下利则上呕也。治法只须先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若利则宜葛根汤表而升之,利自可止;呕则加半夏,表而降之,呕自可除也。”

中医应用

1、第32条葛根

此条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的治。但言下利,是突出本要临床表现。病机太阳表邪过重,太阳水之逼阳明,传导功能失司所致。所谓“太阳与阳明合病”,也正是入肠,病及阳明之义。风寒外束于表是本的初始病因,下利是邪气趋阳明的结果。故此下利是因表邪而致的轻度水泄。虽表里同病,但表病是先因,是病本,故治疗重点在于解太阳,用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津止利。

本条治法,也就是常说的“太阳以阖阳明”的治法,后世医家,对下利初起所创立的“逆流挽舟”法,实本此条而来。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解:本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桂枝汤加麻黄,加强表发汗之力,以治伤寒表实。葛根升津舒,又助麻桂发汗解表

2、第33条葛根半夏

本条为太阳与阳明合病但呕的治。承接上条而言。本条的要临床见症是呕,病机是表郁过重,邪气迫,导致胃气上逆而作呕,病的重点仍在太阳,故用葛根半夏汤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本条与上条,一为下利、一为呕,两者表现式虽不相同,但由于太阳涉及阳明则是相同的,故均属太阳与阳明合病。两条各讲一个侧面,一个病在肠,一个病在,互相发挥,使其义更明。

解:本葛根汤加半夏而成,葛根汤发汗解表,加半夏降逆止呕。

3、第36条宜麻黄

本条论太阳与阳明合病宜用麻黄汤。冠首“太阳与阳明合病”,示太阳、阳明两症状同时出现,述症只突出“喘而胸满”,揭示病变的重点在于太阳辨证的眼在于“胸满”。喘,既可见于太阳表证不降,又可见于阳明实热上逆。但阳明之喘必与腹满并见。本条喘而胸满非腹满,说明病之重点在太阳表里同病先表后里的治则,治以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解:麻黄为君,发汗解表桂枝麻黄以加强腠发汗之功;杏仁麻黄以增强宣肺定喘之力。甘草安中,调和诸药,共奏发汗平喘之功。本为辛温发汗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太阳与少阳合病

下一篇 脾寒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