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舌苔

舌苔 舌苔(外文:Coating on the tongue),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舌苔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舌苔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虚实、病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因舌苔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热、虚、实,病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望诊包括望苔色、......
目录

中医理论

舌苔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热、虚、实,病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色,病态的苔色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热久郁,湿热病日久者)。

舌苔苔质

舌苔质,分为下列几种:

1、苔的有无:正常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外感表证,亦内伤气郁。厚苔痰饮湿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自表入里,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湿,或阳虚水饮停。若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称为全。舌苔偏布于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的一侧,为半表半里,或病在;苔中厚腻,多为痰饮积滞等。

5、舌苔的剥落和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黄苔6、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为标准。凡舌苔紧贴面,不易刮去,似从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苔比无苔为深重,疾病后期有苔比无苔为佳。若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在辨假苔时需注意三个面: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厚苔一而无,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液上潮。多因过服凉药损伤阳,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

舌苔表现

舌苔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苔薄白而干,为表热或感受舌苔白厚而干,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寒湿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湿湿困于舌苔白滑而腐,为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苔”,表示冷。及满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里热舌苔薄黄而干,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生刺,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热、食积或湿热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阻,或痰饮停。苔灰而干,为热病阴虚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为热盛津亏。尖苔黑而干,为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极盛。

苔质知识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状质感。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及偏全等情况。

(1) 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外透,病情好转。

(2) 润、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缺少津液,称为苔。舌苔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 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难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状似豆腐渣堆积于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蕴及溃疡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 剥落苔

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表明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则为胃气阴亏损之症。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 有、无

舌苔紧贴面,刮之不去,称为有苔。若舌苔好似涂在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苔。有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症、热症;无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症、症。如果有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 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称全苔。舌苔仅布于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症。如果仅是尖部分有苔,是病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有苔,代表肠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半表半里,亦可有湿热中央无苔、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症。

辩病方法

舌苔1、黑苔病情辨

黑苔的出现往往表示病情较重,或者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起。可以用黄连10克汁涂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变短变软,色变淡或消失,则说明这种黑苔口腔卫生不良所造成。否则应找出病因

2、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

面中央出现一块菱形剥落区,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此刻如同时存在多食善饥、渴、消瘦症状则更应起重视。

3、草莓辨病法

患者出现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此刻如伴随高热及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得了这病,吃饭就是受罪。

4、舌苔辨病法

舌苔又称地图苔,它表现为部分舌苔红色舌质。小儿出现该苔往往是体质不佳的表现,这类儿童常常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哮喘、奶癣等过敏疾病。小儿偏食、不爱吃新鲜蔬菜者,或者养不良、贫癣肠有寄生虫及常感冒者也易见到剥苔。成年人见到该苔则是阴虚亏的表现;前端见剥为心阴不足;部见剥为肾阴虚。

5、底静辨病法

上卷尖可见两底,正常人仅隐隐显于下。如果其直径超过2.7毫米,其长度超过尖与系带终点连线的五分之三即为病态,有时还可同时见到边青紫斑或众多小管丛。它反映全身液或某器官液有瘀阻现象。在液检验上常可存在球压积、粘度等指标异常。

利弊分析

如果你常为又厚又腻的舌苔发愁,并且受到口腔异味的困扰,那么见到市场上出现的那种叫做“刮舌苔器”的小玩意儿,你一定会非常想买来尝试一下。且慢!还是先听听专家对那种小“小玩意儿”的看法吧。

北京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华红医生明确表示,舌苔是不可以随便刮的。华医生告诉记者:舌苔是指覆盖在面上的一层薄垢,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容,通过观察舌苔的质地和色,医生能够推断出患者脏腑功能的虚实,辨识消化功能的强弱,反映病的深浅和性质。正常人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苔,如果体出现问题,舌苔的厚薄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舌苔由薄变厚,就表示病由表入里,病情加重,同时会伴有消化不良、上腹胀闷、恶心症状舌苔腻腐,则可能是体湿或食滞。另外舌苔变厚、变腻,还可能是因为生病后食欲减退常进食软食、流质,使得头的机械摩擦作用减少,或者是因发热脱水、唾液分泌减少,清洗作用降低,影响了的自洁作用,使面渗出物堆积所致。所以,一旦舌苔变厚发腻,或是色发黑、有味,首先要到医院进检查,如果先自刮除,就会影响到医生的诊断。

常用力刮舌苔,还会刺激味蕾,损伤乳头,造成部麻木,味觉减退、食欲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华医生表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清洗面。包括用专门的软毛刷轻轻地刷面,如果买不到专用软刷,用刷也可,但一定不能太用力。也可以用盐水和漱水漱,或是使用冲器来冲洗。切记不能用硬类、锐利的东西使劲刮舌苔

伸舌也有伸舌时要自然,体放松,面平展,尖略向下,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体充分暴。如伸舌过分用力,或体紧张、蜷、都会影响色改变或湿度的改变。

要有顺序望一般先看尖,再看中、侧,最后看部,同时看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要观察体和舌苔两个面的变化。体——呈什么色?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象特征正常象可概括为六个:“淡红白苔”,具体地说,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常见

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色由白渐有点黄色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少津,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表面有一层白黏液——湿

舌苔黄厚腻,边尖红——热;

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淤;

舌红无苔,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阴两虚。

据以上不同的象表现,再结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分析,进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理论相关

中医认为:舌苔厚乃;何为?有人会讲:生疮、口干消化不良部不适、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并非一种具体的病,而是一种概念)

许多人舌苔厚伴有胃病,所以认为舌苔厚是因为胃病导致的,其实不然。

舌苔厚是因为慢性咽炎导致。而胃病是因为慢性咽炎长期分泌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导致的。

所以慢性咽炎舌苔厚和胃病的元凶。

舌苔厚之所以会造成口臭,那是因为舌苔细菌过多,可以使用漱水抑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会阴下降综合征

下一篇 舌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