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异位
定义
肛门不在正常位置,位于骶部或阴囊附近,但排便通畅。
症状
表现及诊断
治疗措施
并发症
预防
如何治疗
肛门异位不影响生活者可不予处理。伴小肛门或无括约肌时,行移位或括约肌成形术。
肛门,动物消化道的末端,是排泄粪便的出口。肛门常见的疾病有痔疮、肛瘘及肛裂。肛门是人体的一种器官,它位于臀部之间。肛门有四个作用:
(1)释放出人体中的废气,即排遗。
(2)排泄出人体中的废物,即排泄。
(3)把排泄物夹断。(相当于把便夹断)
(4)用于性交(即肛交)
人工肛门术后
气味控制:饮食和卫生是减少气味的最有效方法。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奶制品和含酒饮料产生气体;鱼、蛋、干酪和洋葱产生气体和味;荷兰芹减少气体;口服叶绿酸可消除或减少粪和尿味;次没石子酸铋饭前半小时口服,每日2~3次;高锰酸钾溶液灌洗造口和上段结肠,并口服美兰;每次排空造口袋后,袋内注入数滴液体除臭药,都有效用。
饮食:无特殊限制,香料多的饮食可引起皮肤烧灼感觉。轻的腹泻用低渣易消化饮食,严重腹泻给肠道杀菌药或复方樟脑酊治疗。便秘应多食增加粪量的食物和多饮水,服液状石蜡或麻仁滋脾丸使粪便稀软滑润。
皮肤保护:保护皮肤十分重要,因潮湿和渗出侵蚀皮肤可引起漏出粪便和粪便气味,后皮肤涂皮肤保护剂,防止肠内容与皮肤接触,避免刺激。皮肤保护剂可用如下几种:
a.梧桐胶与甘油合剂,也有粉剂和洗涤剂。能抑制肠内容腐蚀,可涂于皮肤,填充造口附近的裂缝,但可被尿破坏,温度高和体温升高则易熔解。
b.梧桐胶与自然陶土混合剂,是固体,受热破坏较少,有不同厚度的薄膜,用前浸湿,适用于软腹和瘢痕部。
急性发展情况
肛门不在正常位置,位于骶部或阴囊附近,但排便通畅,称为肛门异位。以下引三个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病例进行讨论其发病的相关情况。
患者均为女性患儿,最小10岁,最大3 岁。因出生后即排便困难,肛门异位为主诉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肛查:视诊可见正常肛门位置皮肤正常,有放射性皮肤皱纹。正常肛门位置前2cm ,1cm 不等,可见有一烟头大小之狭窄开口排出粪便。开口紧在阴道后部。触诊正常肛门位置触之有空虚感。辅助检查:3例均行结肠钡灌检查示直肠未见异常。心电图、胸透、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入院诊断前庭肛门。
讨论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发病率占新生儿110000 ,前庭肛门是其中的一种,常引起排便因难,严重者引起肠梗阻,也不易保持清洁,有时引起阴道污染和沁尿系感染。3例患儿出生后既在多家医院求治。因基层医院没有小儿外科,对该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家属叮咛患儿长大后再行手术治疗。但是患儿的每次大便都是非常痛苦的,有的甚至大便时小儿哭闹几个小时,才能挤出少许粪便,更有甚者必须要家长帮助掏出大便,给患儿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加之有些基层农村人们思想比较落后,小儿的这种畸形不愿让别人知道,有时也延误了治疗。
本组3 例患儿都采用了手术治疗,具体术式如下基础+局麻下,患儿取截后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异位肛门至正常肛门之连线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肛门外括约肌分离,查肛管与阴道后壁紧贴,用 3 把组织钳提起肛管,围绕异位肛门口作环形切口。钝锐结合将直肠与阴道及四周组织充分游离约4~5 cm。出血点一一结扎。将直肠由正常肛门部切口牵出。在无张力情况下,用4号丝线将直肠壁与周围组织缝扎一周固定。再将直肠与周围皮肤缝合。然后横形缝合前方切口,重建会阴体。凡士林纱条外敷切口。术毕。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保持会阴部清洁,手术后3~14d ,每日直肠内注入开塞露防止排便困难。术后随访两年,患儿排便正常,肛门功能良好,无后遗症发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