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直肠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是一种以耻直肠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处梗阻为特征的排粪障碍性疾病。组织改变为耻直肠纤维肥大。直肠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是一种以耻直肠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处梗阻为特征的排粪障碍性疾病。组织改变为耻直肠纤维肥大。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局部炎症,如坐直肠......
目录

概述

直肠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是一种以耻直肠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处梗阻为特征的排粪障碍性疾病。组织改变为耻直肠纤维肥大。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局部炎症,如坐直肠间隙脓肿及滥用泻药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①缓慢、进性加重的排便困难;②排便需灌肠协助或服泻,泻用量逐渐加大;③排便时过度用力,常大声呻吟,大汗淋漓;④排便时间过长,每次常需0.5~1h;⑤便次频繁、有排便不畅感;⑥排便前后常有肛门及骶后疼痛,或直肠下段有重压感。

缓慢进加重的排粪困难,排粪过度用力,排粪时间过长,每次达1~2小时,粪块细小,便次频繁及有排粪不全感。部分患者排粪时肛门或骶区疼痛,精神常较紧张。

检查

1.直肠指检 肛管紧张度增高,肛管长度延长,耻直肠较肥大,有时呈锐利边缘,常有触痛。

2.肛管压力测定 静止压及收缩压均增高,括约功能长度增加,可达5~6cm。

3.气囊逼出试验 50ml气囊直肠排出时间延长(常超过5min)或不能排出。

4.盆底电图 耻直肠有显著异常电活动。

5.结肠传输功能检查 有明显的直肠滞留现象。

6.排便动态造影 各测量值尚正常,但静止,摒便及排便相显示肛直角变小,肛管变长,造影不排或少排和耻直肠“搁架征”,即静坐,提肛和力排时耻直肠部均平直不变或少变呈搁架状(图1)。

诊断

1.直肠指诊:肛管张力增高,肛管明显延长,耻直肠明显肥大、触痛,有时有锐利边缘。

2.肛管压力测定:缩窄压均增高,提示有异常排粪反射线,括约功能长度显著增加,可达5.0~6.Ocm。

3.气囊逼出试验:50ml或100ml气囊均不能自直肠排出,正常时5min排出。

4.盆底电图:耻直肠有显著反常电活动。

5.结肠传输功能检查:有直肠潴留。

6.排粪造影:各测量数据尚正常,但排粪时肛管,在静止及用力排粪时均有“阁楼征”。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盆底痉挛综征相鉴,后者是以盆底群痉挛性收缩为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正常人在静息时,耻直肠呈收缩状态,而在排便时该松弛,以利粪便排出。若摒便时,耻直肠不松弛反而收缩加强,将影响排便。此时在排便动态造影中可见肛管直肠角在摒便时不增大,仍然保持原来的90°左右或更小。Kujipers认为,摒便期间这种持续的收缩代表盆底肉功能障碍,而不是排便动态造影期间出现的一种随意收缩,他把这种持续性收缩取为盆底痉挛综征。这种功能性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与其他功能紊乱的原因相似,理因素可能也起作用。该综征也常与会阴下降、直肠的套叠、直肠前突并存在。治疗以恢复正常肉的功能为。与直肠征的鉴是,前者表现为盆底痉挛而无纤维肥大,肛直角虽小,但排便动态造影时各状态X线上有变化,且无“搁架征”。后者多可见“搁架征”,肛管较长,肛直角小,在整个排便动态造影过程中钡常不排出或少量排出。诊断有困难时,直肠指诊可协助鉴。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可能是一种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并发症

如果是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会诱发短暂性发作或排便晕厥,甚至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并发梗死及卒中等。便秘起或加重痔疮及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

治疗

因耻直肠纤维肥大造成肛管上端狭窄,患者均有长期排粪困难,反复大量应用泻药的病史及多次肛肠手术史。近年通过进一步研究对本征的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有人认为,本综征时治疗法应据病变程度认真选择适应能提高疗效。

1.非手术疗法:

(1)扩肛疗法:常规消毒麻醉后,进指法扩肛,扩张至可容4指,扩张时间为5min左右,每周1次。

(2)药物治疗:①通便药物保留灌肠;②可服用多纤素等;③中药熏洗肛门。

(3)其他: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及按摩法等。

2.手术疗法:多采用耻直肠部分切断的法,有助于解除肛管狭窄,从而缓解排粪困难。

术前要注意排除影响手术效果的其它原因:如应在术前先局部理疗和气囊扩肛,使瘢痕软化,恢复肛管直肠的顺应性;常可达到治愈的的。

操作法:常规做好消毒、骶部麻醉等术前准备,在尾尖向下做正中切,长4.0~5.0cm。电刀逐层切,暴尖,即为耻直肠上缘标志。术者左食指伸入直肠,向上起耻直肠,以弯钳将其自肠壁小心分离,注意不要损伤肠壁,于两钳间切除耻直肠束1.5cm宽,残端缝扎止,冲洗伤。并放置橡皮流。缝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24小时拔除,注意伤、裂、窦道成及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无大便失

常见原因有以下3种:①长期便秘并发直肠黏膜套叠、垂而阻塞肠腔,术中未同时处理;②耻直肠与盆底直肠壁之间有束连附。③感染或多次肛管直肠、盆底手术,使耻直肠瘢痕化严重,常收不到满意的效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蓬蘽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