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铺地黍

铺地黍,中药。为禾本科黍属植物铺地黍Panicum repens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具有清热平,通淋利湿之功效。压,淋浊,白带。全草。味甘、微苦,性平。清热平,通淋利湿压,淋浊,白带。1、治头痛,鲜铺地黍全草100g,香菜、紫茉莉各30g,水服。(《草药治百病》)2、治淋浊,鲜铺地黍全草60-120g,冰糖15g,水冲,饭前服。(《草药治百病》......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

清热平,通淋利湿

主治

压,淋浊,白带

相关配伍

1、治头痛,鲜铺地黍全草100g,香菜、紫茉莉各30g,水服。(《草药治百病》)

2、治淋浊,鲜铺地黍全草60-120g,冰糖15g,水冲,饭前服。(《草药治百病》)

3、治肋间神经痛,鲜铺地黍全草60g,三丫苦30g,猪瘦肉250g,服。(《草药治百病》)

用法用量

服:汤,30-90g。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壮发达。秆直立,坚挺,高50-100cm,多叶鞘光滑,边缘被纤毛;叶舌很小,长约0.5mm,具纤毛;叶片质硬,线形,长5-25cm,宽3-6mm,干时上部常卷折呈锥状,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花序展,长5-20cm,轴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棱槽,下部裸小穗,先端尖,无毛,长约3mm;第1颖长约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平或钝,不明显,第2颖与小颖等长,具7-9,先端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与第2颖等长同但较宽,内稃膜质,几等长于外稃雄蕊3,花药黑褐色;第2小花结实,谷粒长,长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边、溪边以及潮湿之地。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压,淋浊,白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短脉

下一篇 硬脊膜外脓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