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脑挫裂伤

挫裂伤是挫伤和裂伤的统称,因为从损伤的病理看,挫伤和裂伤常是同样并存的,区只在于何者为重或何者为轻的问题。通常表面的挫裂伤多在暴力打击的部位和对冲的部位,尤其是后者,总是较为严重并常以、颞前端和底部为多,这是由于组织在颅腔的滑动及碰撞所起的。实质的挫裂伤,则常因组织的变和剪性切力起损伤,往往见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之间,并以挫伤及点状出。疾病称:挫裂伤所属部位:......
目录

定义

疾病称:挫裂伤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头痛恶心呕吐、其他症状

病因

挫裂伤病因是多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和对冲部位,以前颅窝底眶和颞前端多见,如坠落、撞击、打击等。

病理改变

挫裂伤的病理改变,以对冲性挫裂伤为例,轻者可见表面瘀血水肿,软膜下有点状出灶,蛛网膜或软膜常有裂液呈性。严重时皮质及其下的白质挫碎、破裂,局部出水肿、甚至肿,受损皮质管栓塞,组织糜烂、坏死,挫裂区周围有点状出灶及软化灶,呈楔形伸入白质。4~5天后坏死的组织始液化,液分解,周围组织可见铁锈样含黄素染色,糜烂组织中混有黑色碎块。甚至伤后1~3周时,局部坏死、液化的区域逐渐吸收囊变,周围有质细胞增生修复,附近组织萎缩,网膜增厚并与硬膜及组织发生粘连,最后疤痕块。

挫裂伤早期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胞浆空成、尼氏体消失、核固缩、碎裂、溶解,神经轴突肿大、断裂,皮质分层结构消失,灰白质界限不清,质细胞肿胀毛细管充,细胞外间隙水肿明显。此后数日至数周,挫裂伤组织渐液化并进入修复阶段,病损区出现格子细胞吞噬解离的屑及鞘,并有质细胞增生肥大及纤维细胞长入,局部神经细胞消失,终为质疤痕所取代。

临床表现

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如单纯的性凹陷性骨折、头颅挤压伤即有可能属此情况。而重者可致深度昏迷,严重废损,甚至死亡。

1.意识障碍:是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伤后多立即昏迷,由于伤情不同,昏迷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数日、数月乃至迁延性昏迷不等。长期昏迷者多有广泛皮质损害或脑干损伤存在。一般常以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为判定挫裂伤的参考时限。

2.伤灶症状:依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如果仅伤及、颞前端等所谓“哑区”,可无神经系统缺损的表现;若是皮质功能区受损时,可出现相应的瘫痪、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等征象。挫裂伤早期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定位征时,即应考虑到颅发生继发性损害的可能,及时进检查。

3.头痛呕吐头痛症状只有在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如果伤后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应究其原因,必要时可助检查,以明确颅有无肿。对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呕吐时可能吸入窒息的危险。

4.生命体征:多有明显改变,一般早期都有压下降、搏细弱及呼吸浅快,这是因为头伤后机能抑制所致,常于伤后不久逐渐恢复,如果持续压,应注意有无复损伤。反之,若生命征短期迅即自恢复且压继续升高,压差加大、搏洪大有力、率变缓、呼吸亦加深变慢,则应警惕颅肿及/或水肿肿胀挫裂伤病人体温,亦可轻度升高,一般约38℃,若持续高热则多伴有下部损伤。

5.膜激惹:挫裂伤后由于网膜下腔出,病人常有膜激惹征象,表现为畏光,卷屈而卧,早期的低烧和恶心呕吐亦与此有。颈项抗力约于1周左右逐渐消失,如果持久不见好转,应注意有无颅颈交界处损伤或颅继发感染

诊断

挫裂伤病人往往有意识障碍,常给神经系统检查带来困难。对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病人,可据定位征象和昏迷情况,判断受损部位和程度。凡意识障碍严重,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的病人,即使有神经系统缺损存在,也很难确定。尤其是有多处挫裂伤或深部损伤的病人、定位诊断困难,常需依靠CT扫描及其他必要的助检查作出确切的诊断。

检查

1.X线平:在伤情允许的情况下,X线颅骨检查仍有其重要价值,不仅能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并对分析致伤机理和判断伤情亦有其特殊意义。

2.CT扫描:对挫裂伤与震荡可以作出明确的鉴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和有无继发损害,如出水肿情况。同时,可脑室池的大小、态和移位的情况间接估计颅压的高低。尤为重要的是,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以通过定期CT扫描,动态地观察水肿的演变或迟发性肿的发生。近年来,在有此设备的医院CT已作为急性头伤的常规检查,因为单靠伤史和查体难以作出超早期诊断。Stein等(1990)指出在GCS13~15危害较小的轻型头伤中,首次CT的阳性发现率竟占18%,并有5%需手术治疗,强调早期CT检查的必要性。

3.MRI(磁共振成像):一般少用于急性损伤的诊断。MRI成像时间较长,某些金属急救设备不能进入机房,躁动病人难以作,故多以CT为首选检查项。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MRI优于CT,如对脑干胼胝体、颅神经的显示;对微小脑挫伤灶、轴索损伤及早期梗死的显示;以及对肿处于CT等密度阶段的显示和鉴诊断面,MRI有其独具的优势,是CT所不及的。

4.椎穿刺:有助于了解液中含情况,可赖以与震荡鉴,同时,能够测定颅压及液。不过对有明显高压的病人,应穿检查,以免促发脑疝

5.其他助检查:如管造影检查,现在已较少用,但在还没有CT的医院或地区,仍须依靠管造影助诊断;电图检查,要用于对预后的判断或对癫痫的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于分析功能受损程度特是对脑干损伤平面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放射性核素检查对挫裂伤后期并发症,如管栓塞、动静瘘、液漏以及积水等情况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

1、与震荡鉴挫裂伤的昏迷时间较长,神经系统具有阳性体征,液呈性;而震荡昏迷时间短,无神经系统阳性发现。急诊CT扫描可以明确。

2、与颅肿鉴挫裂伤在发生后即可昏迷,如不伴有其他损伤,症状和体征在伤后可逐渐好转,趋于稳定;而颅肿发生后病人症状体征可再度加重,甚至昏迷。两次昏迷之间的清醒期称为“中间清醒期”,症状体征进性恶化。CT或MRI可对两者做出明确的判断。但颅肿往往在严重挫裂的基础上出现,症状体征互相重叠,临床鉴较为困难。

并发症

本病后期并发症管栓塞、动静瘘、液漏以及积水等。

治疗措施

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应尽量减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有无继发肿、维持机体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并症的发生。除非颅有继发性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高压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1)非手术治疗:挫裂伤发生之际,也就是继发性损害始之时,两者密切相连、互为因果,所以尽早进理的治疗,是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的键。非手术治疗的的,首先是防止伤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加重损害,其次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部分受损细胞恢复机能。因此,正确的处理应是既着眼于颅、又顾及到全身。

①一般处理:对轻型和部分创伤反应较小的中型挫裂伤病人,要是对症治疗、防治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进压监护及/或复查CT扫描。对处于昏迷状态的中、重型病人,除给予非手术治疗外,应加强护理。有条件时可送入ICU(加强监护病室),采用多道生理监护仪,进连续监测和专科护理。病人宜采侧卧,保持道通畅,间断给氧。若预计病人于短期(3~5天)不能清醒时,宜早行气管切,以便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同时应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回流、降低颅压。每日出入量应保持平衡,在没有过多失钠的情况下,含盐液体500ml/d生理盐水即已满足需要,过多可促进水肿。含糖液体补给时,应防止糖过高以免加重、缺氧损害及酸中毒。必要时应适量给胰岛素予以纠正,并糖测定值及时调整用药量。若病人于3~4天后仍不能进食时,可放置饲管,给予流质饮食,维持每日热能及养。此外,对重症病人尚需定期送检液的生化及酸碱标本,以便指导治疗措施,同时,应重视功能及并症的防治。

②特殊处理:严重挫裂伤病人常因挣扎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致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伤后早期就出现中枢性高热、频繁去强直、间脑发作或癫痫持续发作者,宜冬眠降温及/或巴比妥治疗。外伤性急性肿胀又称肿胀(DBS),是重型损伤早期广泛性肿大,可能与麻痹扩张或缺后急性水肿,好发于青少年。一旦发生应尽早采用过度换、巴比妥、激素及强力脱水,同时冬眠降温、降压也有减轻管源性水肿的作用。手术无益反而有害。

③降低高压:几乎所有的挫裂伤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增高。轻者可酌情给予卧床、输氧、激素脱水等常规治疗。重症则应尽早施过度换、大激素,并在颅压监护下进脱水治疗。伤情严重时尚应考虑冬眠降温及巴比妥疗法此外,严重外伤液流变亦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全粘度、浆粘度、红球压积、红球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元均增高;并使红球变能力下降,其程度与伤情呈正相。由于红球聚积性增强、变力下降故而互相叠连成三维网状结体,使液流动的切应力增大、粘度升高,起微环淤滞,成,然而加重的继发性损害。

2)手术治疗:原发性挫裂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当有继发性损害高压甚至脑疝成时,则有手术之必要。对伴有颅肿30ml以上、CT示有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时或颅压监护压力超过4.0kPa(30mmHg)或顺应性较差时,应及时施颅手术清除肿。对挫裂伤严重,因挫碎组织水肿而致进压增高,降低颅压处理无效,颅压达到5.33kPa(40mmHg)时,应颅清除糜烂组织、外减压术,放置基底池或脑室流;挫裂伤后期并发积水时,应先脑室流待查明水原因后再给予相应处理。

预后

  挫裂伤较轻者,意识障碍程度不深,据一般的统计,GCS在8分以上者,90%的病人预后良好。挫裂伤严重者,意识障碍程度较深,无自动作,张力低下或增高,深浅反射消失,有或无病理反射,眼球不动,无角膜反射,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下颌后坠,呼吸有鼾声压偏高,GCS为5分以下者,90%预后不良。在颅压监护下,颅压超过5.3kPa(40mmHg),治疗后不能降至2.7kPa(20mmHg)以下者,预后亦较差。

护理

(1)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必要时没专人监护。

(2)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氧吸入缺氧。

(3)若病人昏迷程度深,历坠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台医生做气管,及时吸

(4)拾高床头15—30°;利于颅回流,降低颅压。

(5)定时翻身拍,更换体位,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6)加强养,给予高蛋白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饲括管补充养。

(7)观察病人有无癫须发生,如有癫痫应及时处理,并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8)对失治病人加强有效沟通,指导做好语言功能训练。

(9)视力、视野障碍者,应专人陪伴,防止发生外伤

(10)许意头痛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1)严重病人常冈躁动,四肢强齐,高热,抽搐而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12)观察生命体征.胸、、四肢情况。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膜肉瘤

下一篇 唇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