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怕冷,夏天又特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阴阳两虚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一例:症状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白沫状或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闭经,苔黄微细或虚大无力候分析: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
目录

临床分析

一例:症状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白沫状或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闭经,苔黄微细或虚大无力

阴阳两虚候分析:

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展转,乘于五脏”之说,痨与两脏系最为密切,母,肺虚则耗夺脾气以自养,则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微上输以养,则肺虚更重,互为因果,终致同病,见疲乏力、纳呆、便溏、畏寒、倦怠等症。之子,肺虚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子盗母气,致使更为耗竭,而不能滋养于,终致两虚,肾阴亏虚,相火偏亢,扰动室,则见梦遗,女子则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肺虚不能制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可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疼等症。如肺虚乘克,肾虚水不济,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骨蒸痨热等症。久延而病重者,可演变发展至三脏同病。或因肺病肾虚不能纳,或因脾虚不能化以资,由后天而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血脉,而致气虚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悸绀、肢冷、浮肿等症,即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见于三脏俱虚的患者,为阴耗损发展而成,见于重症结核晚期。

综上所述,痨以阴虚为先,继可导致阴两虚,阴阳俱虚。以脏腑辨证而言,病之初起,为肺阴亏损,继之同病,阴两伤,后期三脏交亏,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虚,并见肝脏腑功能损害的严重候。

治疗相关

阴阳两虚滋阴补阳,固本杀虫。

方药补天大造加减。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紫河车15克,当归15克,鹿角10克,龟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功劳12克。

服,1日1,早晚分2次服。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囊虫病

下一篇 营气不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