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叶
南天竹叶·版本一
【别名】南 竹叶(《百草镜》),天竹叶(《上海常用中草药》)。
【化学成份】含微量木兰花碱,嫩叶含抗坏血酸((10毫克%)。
【功能主治】
【附方】
①治人稍觉头痛,身体酸困,便即感冒 寒邪,急宜服此药发散,毋使传经,变成 时疫:南天竹叶三十片, 乌梅、红枣各三枚,灯心三十根,芫荽梗三段(无芫荽梗以葱白三节代之),甘草、 麦冬各三钱, 柴胡二钱。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温服,微汗即愈。(《行箧检秘》却疫方)
②去风火热肿,眵泪赤痛:南天竹叶(煎水)洗眼。(《纲目拾遗》)
④治 瘰疬初起:南 竹叶,威灵仙、夏枯草、 金银花各四两,陈酒四壶(浸泡),隔水煮透,一日三服。每服药酒,须吞 丸药。丸药方: 僵蚕一斤(炒研),砂糖和丸 桐子大,每次吞一钱。(《百草镜》)
南天竹叶·版本二
【出处】出自《 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Nán Tiān Zhú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Nandina, leaf of Heavenly Bamboo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原形态】南天竹 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红。 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 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 披针形,长3-7cm,宽1-1.5cm,先端 渐尖,基闻楔形, 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 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 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面三刀轮呈白色 花瓣状; 雄蕊6,离生, 花药 纵裂; 子房1室,有2个 胚珠, 花柱短。 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
【性状】性状鉴别 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末的小羽片有小叶3-5枚;小叶椭圆状 披针形,长3-10cm,宽0.5-1cm,先端 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或红色。革质。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南天竹叶含微量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嫩叶含 维生素C, 南天竹 氰甙(nandinin), 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南天竹甙(nantenoside)A、B。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主 肺热咳嗽; 百日咳; 热淋;尿血; 目赤肿痛; 疮痈; 瘰疬
【各家论述】
【摘录】《 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