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颅内动脉瘤

动脉系指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0岁常见。大部分发生于动脉环前半部。临床上以自发管痉孪、动眼神经麻痹局灶症状为特点。动脉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要原因。疾病称:动脉所属部位:头就诊科室:外科症状体征:其他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动脉多......
目录

定义

疾病称:动脉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其他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概述

动脉多因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压力增高的基础上起。压、动脉硬化管炎与动脉的发生与发展有动脉多见于动脉分叉之处。其发病部位,4/5位于动脉环前半,以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脑动脉及其分支。症状动脉破裂时,常有前驱症状头痛,继之发生出血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膜刺激征,随之出现压增高。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相应部位的神经定位症状

动脉成较大肿者,病情多急剧恶化,出现脑疝危象。据统计动脉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发生再次出。检查:管造影是最确切的助诊断法,应管造影。CT扫描有时可以显示出动脉病灶。MRI检查不仅可显示出动脉,有时尚可见到附壁栓。一旦诊断为动脉,应采取手术治疗,以求治,避免大出危险。采用颅直接处理动脉的手术法。尚可采用动脉栓塞治疗。

病因

动脉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说认为,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子滑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说则认为,颅动脉粥样硬化压.使动脉弹力发生破坏,渐渐膨出成囊性动脉。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膜炎、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落,侵蚀动脉壁而成感染性动脉;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成。但临床均少见。

发病机制

动脉发生后,常常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扩大。压是导致动脉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后天因素。

动脉的破裂实际是只有壁的渗。这种破裂与想像中的动脉爆裂(如术中动脉破裂)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往往出十分汹涌,病人常在几分钟之内陷昏迷,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

忧虑、紧张、激动、压突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仅是动脉破裂的诱发因素。在更多的情况下,出是在没有明显诱因时突然发生的。

动脉破裂出后,出处由凝块凝固以及管痉挛收缩而达到止的,加之液的促进作用,破裂处停止出。在出后1~2周,纤溶现象亢进,使破裂处纤维网脆弱、凝块液化,由于此时动脉壁破裂纤维化尚不牢固,故容易发生再出

病理生理

组织检查发现动脉壁仅存一层膜,缺乏中层平滑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炎性细胞浸润。 电镜下可见壁弹力消失。巨大动脉常有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为囊性,呈球浆果状.外观紫红色,壁极薄,术中可见流旋涡。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位于。破裂的动脉周围被肿包裹,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动脉位置将其分为:

动脉系统动脉,约占动脉的90%,包括动脉-后交通动脉,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中动脉动脉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约占动脉的10%,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动脉动脉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机会较多。颅多发性动脉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

临床表现

1.动脉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未破裂出,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一旦破裂出,临床表现为严重 的网膜下腔出,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容如“头要炸”。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病人,动脉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多数动脉会被凝而出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周围块溶解,动脉可能再次破溃出。二次出多发生在第一次出后2周。部分病人出神经鞘侵入玻璃体视力障碍网膜下腔出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管活性物质作用于管,发生管痉挛,发生率为21%一62%,多发生在出后的3—15天。局部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管造影上显示。广泛管痉挛,会导致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取决于动脉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动脉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动脉动脉,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大,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网膜下腔出之前,被视为动脉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网膜下腔出大脑动脉动脉肿;或其他部位动脉后,管痉挛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动脉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症状

四级:半昏述、偏瘫,早期去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强直,濒危状态。

诊断检查

1.确定有无网膜下腔出。出急性期,CT确诊SAH阳性极高,安全迅速可靠。出一周后,CT叮不易诊 断。椎穿刺可能诱发动脉破裂出,故一般不再作为确诊SAH的首选。

2.因动脉多位于颅底部WiLLis动脉环,直径小于1.0C的动脉,CT不易查出。直径大于1.0cm,注射对比后,CT扫描可检出。MRI忧于CT,动脉可见流空。MRA可提示不同部位动脉,常用于动脉筛选。三维CT(3D—CT)从不同角度了解动脉与载动脉系,为手术夹动脉决策提供更多的资料。

3.管造影是确诊动脉必须的检查法,对判明动脉的准确位置、态、径、数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案都十分重要。DSA更为清晰。动脉插管全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病情在三级以下,管造影应及早进,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造影检查。及早造影明确诊断,尽快手术夹动脉,可以防止动脉再次破裂出。首次造影阴性,可能因管痉挛而动脉未显影,高度怀疑动脉者,应在3个月后重复造影。

鉴别诊断

1、细胞:下丘或视交叉细胞亦为鞍上占位,但态不像动脉规则,而且强化不如动脉明显。

2、垂体:向鞍上生长,常呈葫芦状,动脉可有类似表现。但动脉一般无鞍底下陷,正常垂体结构亦保存。

3、:以青少年多见。当为实质性肿块时,与动脉可有类似改变,但其钙化多见,强化常不及动脉明显。

并发症

1、一般为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如动脉破裂,严重管痉挛等。

2、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肢体、关节的强直等并发症。

治疗方案

非外科治疗

(1)防止再出: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氨基己酸、抗凝酸、抑酞酶等)。在动脉处理前,控制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再次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压降得过低会造成灌注不足而起损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

(2)降低颅压:网膜下腔出后可能出现压增高,可以应用醇。然而应用醇增加容量,使平均压增高,也偶有使动脉破裂的危险。

(3)流:动脉后急性期在表面及可有大量积使压增高,有的因小的肿或凝块阻塞室间孔或大脑导水管,起急性积水而出现意识障碍,需做紧急的脑室流。椎穿刺和大池流也可以作为流的法,但在高颅压状态下可能造成病人出现脑疝危象。

(4)防治管痉挛:动脉破裂出后,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的液容易导致管痉挛发生。出后3~4天始出现管痉挛,7~10天达到高峰,10~14始消退。管痉挛的治疗要围绕三个面进:钙离子拮抗的应用;液的清除;适当的压提升。

手术治疗

动脉的手术治疗包括颅手术和介入治疗。

(1)动脉颈夹结扎:手术的在于阻断动脉液供应,避免发生再出;保持载及供动脉继续通畅,维持组织正常运。

(2)动脉孤立术:动脉孤立术则是把载动脉的远端及近端同时夹,使动脉孤立于环之外。

(3)动脉包裹术: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固动脉壁,虽仍充,但可减少破裂的机会。前临床应用的有筋膜和棉丝等。

(4)介入治疗:对于患动脉的病人颅手术极其高危、颅手术失败,或因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不适宜颅手术等,可用栓塞治疗。对于动脉没有上述情况者,也可以先选择栓塞治疗。介入治疗的手术的在于:利用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颈部位,再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金弹簧圈送入动脉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险。

疾病预防

控制压,避免诱发因素。

用药安全

加强护理、注意养,调整液体及电解质紊乱,防止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肢体、关节的强直等并发症。

专家提示

动脉以先天性为多,发病晚,首发症状多为颅自发出。如突发头痛伴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者应想到本病。药物对动脉无直接作用,直接动脉术是最好的治疗法。亦可据情况,选用放射管介入的动脉。本病要得到理的诊治,非有条件的医院、有验的专科医师莫属。第一次出科治疗可能好转,但要掌握时机,作本的治疗,切勿观望,以免坐失良机。

疾病护理

1.告知动脉破裂的相知识

①避免诱因:控制们压于稳定状态,避免压大幅波动造成动肪,破裂;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②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③及时就诊:发现动脉破裂出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时及时诊治。

2.预防再次出

①休息:出发生后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②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止、镇静脱水,维持压于正常,降低颅压。

3.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志、瞳孔、伤流等变化,注意有无压增高迹象。谨医嘱使用抗菌约构预防感染、降低颅压。

②使用药物压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意识改变等血症状;若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④使用氨基己酸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成迹象。

③注意动脉栓塞治疗后有无并发症。

4.其他

动脉位于Willis坏前部的病人,应在木前进动脉压迫试验及练习,以建立侧支陌环。即用特制的颈动脉压迫装琶或用于指压患侧颈总动脉,直到同侧颓浅动脉博动消失。始每次压迫5min,以后逐渐延长压迫时间,直至持续压迫20—30m%病人仍能耐受,不出现头昏、眼黑、对侧肢体无力和发麻等表现时,才可实施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南方六道木

下一篇 心阳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