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脊髓栓系综合征

骨髓栓系综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TCS) or occult spinal dysraphism sequence )是指一种由骨髓导致的神经障碍(神经失调)。脊髓栓系综征多见于新生儿和儿童,成人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儿童患者的疼痛部位常难以定位或位于骶区,可向下肢放射。成人则分布广泛,可位于肛门直肠深部、中部、尾部、会阴部、下肢和部,可......
目录

疾病简介

脊髓位于椎管中,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脊髓栓系综征多见于新生儿和儿童,成人少见,女性多于男性。

儿童患者的疼痛部位常难以定位或位于骶区,可向下肢放射。成人则分布广泛,可位于肛门直肠深部、中部、尾部、会阴部、下肢和部,可单侧或双侧。疼痛性质多为扩痛、放射痛和触电样痛,少有隐痛。疼痛常因久坐和躯体向前屈而加重,很少因咳嗽、喷嚏和扭而加重。下肢进无力走困难,皮肤感觉麻木或感觉减退。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常同时出现。前者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和尿潴留,后者包括便秘大便失。儿童以遗尿或尿失最多见。

疾病原因

1.各种先天性发育异常

膜膨出、脊髓裂、脊髓膜膨出等由于神经管末端的锁不全所起。出生后大部分的病例在数天之了修复术,当时的的是将异常走神经组织,尽可能的修复到正常状态,重要的是防止液漏,但是脊髓膜管再建后的愈过程中产生的粘连脊髓末端的栓系。

2.脊髓脂肪及硬脂肪

是由于神经表皮的过早分离所起,中的脂肪细胞进入还没有锁的神经中。脂肪组织可以进入到脊髓的中部,也可通过分离的椎弓与皮下脂肪组织相连接,将脊髓锥固定。并且在幼儿期以后的病例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的脂肪发生炎症,造成神经周围的纤维化、粘连瘢痕化而致的栓系有

3.潜毛窦

神经表皮未能很好地分化,而在局部成的索条样组织从皮肤通过皮下、椎,造成对脊髓锥的栓系。也可由潜毛窦壁的组织扩大增殖而产生皮样囊肿表皮囊肿畸胎,它们可包绕或牵拉脊髓神经而导致栓系。

4.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的发生机制有人认为是神经以外的因素即发育异常所造成;亦有人认为是神经的发生异常,随后造成的发育的异常而产生。脊髓被左右分,有硬膜管伴随着分裂和不分裂这两种类型。亦即Ⅰ型:双硬膜囊双脊髓型,即脊髓纵裂处,被纤维、软嵴完全分,一分为二,各有其硬膜和蛛网膜脊髓被分隔物牵拉,症状。Ⅱ型:共膜囊双脊髓型,膜在纵裂处,多被纤维隔分,为2份,但有共同硬膜及蛛网膜,一般无临床症状

5.终丝紧张

是由于发育不成熟的脊髓末端部退变性成终丝的过程发生障碍,而使得终丝比正常的终丝粗,残存的部分脊髓栓系。

6.神经源肠囊肿

所谓神经源肠囊肿是由于导管的未而使得肠管的肠系膜缘与柱前组织成交通的状态。导管和相通的程度,可以有伴有椎前质缺损,称为肠瘘柱管外的肠囊肿等表现式。

7.骶部膜膨

出术后粘连等并发症,统计此类可占全部手术病例的10%~20%。

临床表现

脊髓栓系综征的临床表现较复杂。由于脊髓栓系综征病人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各种症状的组不同以及并的先天畸不同,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但这些临床表现都可归结为在不同的病因和诱因的作用下,脊髓锥受牵拉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神经功能障碍。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

1.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难以描述的疼痛或不适,可放射,但常无皮肤段分布特点。儿童患者的疼痛部位常难以定位或位于骶区,可向下肢放射。成人则分布广泛,可位于肛门直肠深部、中部、尾部、会阴部、下肢和部,可单侧或双侧。疼痛性质多为扩痛、放射痛和触电样痛,少有隐痛。疼痛常因久坐和躯体向前屈而加重,很少因咳嗽、喷嚏和扭而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相混淆。骶部受到打击可起剧烈的放电样疼痛,伴短暂下肢无力

2.运动障碍

要是下肢进无力走困难,可累及单侧或双侧,但以后者多见。有时病人诉单侧受累,但检查发现双侧均有改变。下肢可同时有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即失用性萎缩伴张力升高和反射亢进。在儿童患者早期多无或仅有下肢运动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症状,且进性加重,可表现为下肢长短和粗细不对称,呈外翻畸,皮肤萎缩性溃疡等。

3.感觉障碍

要是鞍区皮肤感觉麻木或感觉减退。

4.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常同时出现。前者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和尿潴留,后者包括便秘大便失。儿童以遗尿或尿失最多见。膀胱功能测定,可分为痉挛性小膀胱和低张性大膀胱。前者常并痉挛步态、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便秘,系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后者表现为低流性尿失、残余尿量增多和大便失等,系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

5.皮下肿块

骶部皮肤异常儿童患者90%有皮下肿块,50%有皮肤窦道、膜膨出、多毛症。1/3病儿皮下脂肪偏侧生长,另一侧为膜膨出。骶部皮下肿块可很大,因美观问题而起家长重视。个病儿骶部可有皮赘,成尾巴。上述皮肤改变在成人不到半数。

6.加重因素

①儿童的生长发育期;②成人见于突然牵拉脊髓的活动,如向上猛踢腿、向前弯分娩、运动或交通事故中髋关节被迫向前屈;③椎管狭窄;④外伤,如外伤或跌倒时部着地等。

疾病诊断

据典型病史、临床表现和助检查,诊断脊髓栓系综征并不困难。由于本病早期常无症状症状发展隐匿,少数病人急性发病,虽治疗亦不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重要。对有下列临床表现者,特是儿童,应警惕本病可能:①骶部皮肤多毛、异常色素沉着、、皮赘、皮窦道或皮下肿块;②足和腿不对称、无力;③隐性柱裂;④原因不明的尿失或反复尿路感染。

脊髓栓系综征的诊断依据:①疼痛范围广泛,不能用单一神经损害来解释;②成人在出现症状前有明显的诱因;③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常出现尿路感染;④感觉运动障碍进性加重;⑤有不同的先天畸,或曾有骶部手术史;⑥MRI和(或)CT椎管造影发现脊髓锥位置异常和(或)终丝增粗。

鉴别诊断

对有下列临床表现者,特是儿童,应警惕本病可能:①骶部皮肤多毛、异常色素沉着、、皮赘、皮窦道或皮下肿块;②足和腿不对称、无力;③隐性柱裂;④原因不明的尿失或反复尿路感染。

疾病检查

1.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综征最佳和首选的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发现低位的脊髓锥,而且能明确脊髓栓系综征的病因

2.CT椎管造影CT脊髓造影能显示脂肪脊髓锥、马尾神经和硬膜之间的系,对制订手术入路有指导作用。另外,CT能显示骼畸柱裂、椎管等。但是CT诊断脊髓栓系综征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不如MRI,CT椎管造影又属有创性检查,因此,对典型脊髓栓系综征病人,MRI诊断已足够。由于MRI和CT各有其优缺点,对复杂脊髓栓系综征或MRI诊断可疑者,还需联应用MRI和CT椎管造影。

3.X线平由于MRI和CT椎管造影已成为本病的要诊断法,X线平和常规椎管造影已少应用。X线平检查仅用于了解有否柱侧弯畸和术前椎体定位。

4.其他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征和判断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一种手段。Hanson等测定脊髓栓系综征患者骶反射的电生理情况,发现骶反射潜伏期的缩短是脊髓栓系综征的电生理特征之一。boor测定继发性脊髓栓系综征病人的胫后神经SSEPs,发现SSEPs降低或阴性,再次手术松解后,胫后神经的SSEPs升高,实终丝松解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2)B超:对年龄<1岁的病人因椎管后部结构尚未完全成熟和化,B超可显示脊髓锥,并且可脊髓搏动情况来判断术后有否再栓系。

(3)膀胱功能检查:包括膀胱压测定、膀胱镜检查和尿道括约电图检查。脊髓栓系综征病人可出现括约-逼尿共济失调膀胱压升高(痉挛性)或降低(低张性)以及膀胱残余尿量改变等异常。术前、术后分膀胱功能检查有助于判定手术疗效。

诊断:脊髓栓系综征需与椎间盘突出、劳损、痛、脊髓等鉴。成人发病者还需与椎管狭窄症等鉴。采用CT、MRI扫描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疾病治疗

对本病治疗的惟一手段就是手术松解,手术的的是为了清除赘、纤维间隔、硬膜袖和松解纤维神经管束及其粘连,解除对脊髓的拴系,纠正局部的扭和压迫,恢复受损部位的微环,促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脊髓拴系综征的患者,持久的站立,部弯活动都可以对脊髓造成潜在的损伤,使症状加重。手术将拴系松解后,脊髓局部的运明显改善。除有严重的积水和其他严重并症的患儿以外,诊断一确定,就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且越早手术越好。对于无症状者是否应手术治疗暂无统一认识,部分者认为脊髓拴系综征无症状者也应手术,以防止神经组织变性。但也有者认为,在还没有出现其他症状之前,可以严密追踪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就应及时手术。

疾病预防

这种失调与混乱会逐步出现、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但是上述的治疗可帮助预防或减少症状过治疗,患者会拥有正常的预期寿命。但是,对神经的损伤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逆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