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颈椎结核

在颈椎炎症性疾患中颈椎结核最为常见。柱结核在关节结核发病率中居于首位,约占40%~50%。柱结核发生于颈椎者较为少见,仅占2.2%~6.3%。颈椎结核脊髓压迫而导致高位截瘫,所造成的病残十分严重,故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应起重视。柱结核发病年龄基本趋势是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年龄越高,发病越少。一般认为结核发病与机体免疫力有。疾病称:颈椎结核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外......
目录

定义

疾病称:颈椎结核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其他症状

病因

颈椎结核和其他关节结核一样是一种继发病变,即全身结核病的局部表现,原发灶多在部,少数在淋巴结、消化系和泌尿生殖系等。

病理

颈椎结核以颈6最为多见,上颈椎发病较少,仅占0.5%。颈椎结核的病灶绝大多数位于椎体,要由于椎体易劳损,椎体上肉附着少,椎体松质成分多,椎体动脉多为终末动脉。病灶发生于椎体附件非常少见,约占6.3%。单纯椎弓结核仅占1%。附件结核易侵犯脊髓起压迫症状。椎间盘无液运,故无原发性椎间盘结核,但容易被结核菌破坏。

结核杆菌从原发病灶动脉系统进入椎体,少数通过静系统和淋巴管逆流进入椎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椎体的菌栓发病成病灶。大多数(约90%)病例的椎体病灶只有一个。少数病例的病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病灶之间有比较健康的椎体或椎间盘隔,因此也叫跳跃型病变。据病灶的发生部位不同而将椎体结核分成三种类型:边缘型、中型和膜下型。

边缘型 临床多见于成人患者,病灶靠近椎间盘,容易穿破软侵犯至椎间盘,波及邻近椎体。以溶性破坏为死骨较少或不死骨。严重时相邻椎体发生塌陷而成颈椎后突畸

此型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病灶位于椎体中央。儿童椎体小,病变进展很快波及整个化中,穿破周围的软包壳,侵入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成人椎体较大,病变进展慢,早期病变可局限在椎体中部位,而不侵犯椎间盘及邻近椎体,因此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变以质破坏为死骨。少数病例死骨吸收后空洞,空洞壁的质轻度致密。空洞充满脓汁或干样物质。晚期发展严重时,整个椎体可破坏,发生病理骨折,椎体压缩成楔形成颈椎后突畸

膜下型 临床较为少见。病灶多位于椎体前缘,以质破坏为,往往无死骨成,呈溶样改变。此型病变亦可因椎体外结核病变侵蚀所致。

临床表现

颈椎结核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继往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早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成年患者常误诊为湿、劳损而给予抗湿或其他对症治疗。儿童的轻微症状更易被忽视。有些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可在查体时偶然发现。有些病例直到发现脓肿,颈椎畸以至截瘫时方来就诊。只有少数患者发病比较急骤,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

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全身不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率加快、心慌心悸月经不调等轻度中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脓肿发生混感染可出现高热。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比较明显,常有性情急躁,不喜玩耍,抱时啼哭和夜间惊叫现象。大部分患者有养不良及贫血。患者若并有结核,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并有泌尿系统结核,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症状

局部症状颈部轻微持续性钝痛,后伸则加剧,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可减轻。夜间痛不明显,患者多能较好地睡眠,这与恶性肿不同。病变加重刺激或压迫神经后疼痛可向肩部、上肢或枕后放射。患部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颈部僵硬向的运动都受限制,低头视物连同躯干一同转动,多由于疼痛后病椎周围群的保护性痉挛所致。有些患者常有斜颈畸;部分患者头前倾、颈短缩、喜用双手托住下颌部以免在动中加剧疼痛。此亦称拉斯特征。寰枢椎关节负责头部旋转活动,该关节受累后头部旋转功能大部分消失。后凸畸多不明显,多为生理度变平。

有些患者颈前脓肿成,可出现部不适感,发音声调改变,睡眠鼾声大作,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困难。少数患者自口腔吐出脓汁、死骨和干样物质,系脓肿食管脓肿破溃穿入腔或食管所致。体检时可在后部及颈部两侧看见和触及脓肿。颈后三角区的波动性脓肿,多提示脓肿,但须与淋巴结结核鉴

颈椎结核发生脊髓受压时,患者可出现痉挛性瘫痪。压迫较轻者可出现不完全截瘫,即可只有运动障碍,亦可并有感觉障碍及括约障碍。压迫较重者,可出现完全截瘫而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平面。肢体的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多为阳性。

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功能测定等。色素偏低,白细胞一般不高,并其他细菌感染则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较正常为高。尿粪常规检查可了解泌尿系统及肠道有无并结核感染。功能多有轻度损害,一般有低蛋白血症、白球比倒置。清电泳检查发现:病变趋于慢性时,白蛋白降低而α及γ球蛋白都可升高。应用抗痨药物可改变此种状况,但对耐药者无效。

结核菌素试验:作为一种诊断法,仅有一定参考价值。对5岁以下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在早期诊断上有帮助,阴性表明未感染结核菌,阳性表明已感染过结核病。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明结核感染发生不久。至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大部分已是阳性,做此试验对诊断帮助不大。但出现强阳性反应时,应该予足够重视。

结核菌培养:需时较长,一般阳性率在50%~60%。因此,依靠脓汁培养来确认颈椎结核的诊断率不高。

动物接种试验:阳性率较高,对诊断有帮助。但手续复杂,需时较长,费用较贯,有必要、有条件时可以采用。

病理活检: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采用穿刺针吸活检及手术探查切取活检。穿刺针吸活检往往取材量少诊断有困难。手术探查如发现脓汁或干样物质,常可确诊为结核病,如仍有怀疑可待病理诊断决定。

诊断

本病的诊断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表现综分析。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症状和体征都很明显,影像检查也很典型时,诊断一般无困难,确诊还需依靠细菌病理检查。

影像检查

X线平 包括胸部X线和颈椎X线

胸部X线用以了解部有无结核病灶。若有结核病灶,则观察其范围及活动情况。

颈椎结核起病时X线表现多不明显,一般在发病数月至1年才有阳性发现。中型病灶早期表现为在一个或可在两个邻近的椎体中央松质中出现破坏透亮区,边缘模糊,周围一般无明显质增生现象。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破坏区逐渐扩大,可以均等地向上、下两扩展,或者以向一破坏为显著如破坏严重,可使椎体产生相应的塌陷变扁。当结核病灶侵及其附近的椎间盘时使椎间隙变狭,如穿过椎间盘而侵及邻近的椎体时可见累及的一面质破坏。边缘型病灶早期表现为椎体前缘、上缘或下缘出现质破坏,常伴有附近的椎间隙狭窄。

这种病变多见于成人,病变一般发展较慢,有局限于两个椎体的倾向,中间的椎间隙可有明显的狭窄,两面的椎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可呈局限的缺损,类似许氏结的表现。如果一个椎体的一面破坏严重,则其邻近的无明显破坏的椎体可以嵌入破坏区。

膜下型病灶较为典型的表现为一、二个椎体旁有明显的脓肿成,但椎体无显著的破坏,仅周围与脓肿相邻部位边缘不清或不甚规则,椎间盘保持正常。其后在椎体前缘出现质侵蚀而凹陷,往往须用体层摄影才能清楚显示。局限于椎弓、棘突和横突的结核病灶甚为少见,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质破坏,在其附近出现组织肿胀阴影。寰枢关节结核则须摄位颈椎。早期仅显示寰枢关节位或半位,而无质破坏。后期可见侧块、齿状突被破坏,甚至见到齿状突骨折

椎前软组织阴影可增宽,气管被推向前或偏于一侧,当脓肿穿破可见含积液腔。晚期脓肿可见钙化影。

颈椎结核在好转愈时首先表现为质破坏停止进展,破坏区的边缘变为清楚和增密,在破坏区逐渐出现硬化现象。明显塌陷的椎体不能恢复正常,如椎间盘已破坏可性强直而愈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颈椎CT能显示椎体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采用横断面扫描。CT平扫窗可显示椎体的质破坏呈椎体密度不均,其可见状高密度影,有时呈拧碎的饼干屑样。并可显示质严重破坏导致椎体塌陷、后突和椎管狭窄。颈椎结核脓肿常出现于椎前,CT平扫显示为密度略低的椎前肿块,CT值提示为液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脓肿周缘有环状强化。慢性脓肿可出现高密度的钙化影。CT还可发现椎管硬膜外的脓肿,椎管碘水造影后CT显示更清楚。寰枢椎结核患者多有斜颈畸,X线平较难显示病灶,CT平扫窗可显示环椎的前弓、侧块质破坏,枢椎的齿状突椎体质破坏,还可显示寰枢关节位及椎旁脓肿。CT三维重建则更有利于观察结核起的齿状突旋转位,寰椎侧位及椎管狭窄状况。CT三维重建还有利于观察枕骨大孔与寰枢复体因结核病灶破坏而发生的相邻系的改变。

磁共振成象(MRI) 比其他检查技术能更早发现颈椎结核病灶,可以减少质破坏、后凸畸截瘫的发生。颈椎MRI检查前多采用自旋回波程序(SE序列),采用矢状位和横断面成像。结核病变侵犯的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以及椎旁脓肿,在T1加权图像上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上信号增强,皮质模糊。在矢状面成像上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椎前脓肿光滑的边界,且多在前纵韧带脓肿向后穿破到后纵韧带起硬膜囊、神经,甚至脊髓受压。病变严重发展后发生病理骨折位也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当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水肿,软化变性。因此在T2加权图像上可见到局限高信号区。在横断面成像上可以显示椎体破坏程度,椎旁脓肿气管食管及后椎管的邻近系。Gd-DTPA增强MRI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椎旁脓肿

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结核侵犯部位出现放射性核素浓聚现象,可以帮助了解其他部位有无病灶。此检查敏感性好,但特异性不高,须结其他检查参考。

超声波检查 颈部B型超声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及大致范围。尤其是颈深部体检无法触及的脓肿。在超声波导下,还可脓肿的穿刺针吸活检术。

鉴别诊断

早期质破坏不明显,或症状尚不典型时,诊断往往有一定困难,应与下列疾病鉴

颈椎化脓性骨髓

发病多急骤,体温迅速升高,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以上。颈部剧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及压痛常较明显。但亚急性与慢性者多无高热,与结核很难鉴。X线可见死骨成较早,晚期椎体可见明显质增生及硬化,椎体间常可成粗大的桥。而颈椎结核成较少。MRI图像上脓肿的扩式也不一样,本病的脓肿没有规则的边界,且易破坏椎旁韧带、小关节等。而颈椎结核脓肿多显示为光滑的边界,对韧带多无侵犯。

颈椎肿

椎体肿常为恶性,良性者少。在恶性肿中又以转移癌最多,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颈痛多明显,且在夜间加重。椎旁阴影多为。椎间盘不受侵犯。休息后、抗结核治疗无好转,且逐渐加重。有时可发现原发癌肿。

自发性寰枢椎关节

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常继发于部炎症之后。患儿手托下颌,有斜颈,颈部活动受限,极易误诊为寰枢关节结核。X线显示寰椎向前位,齿状突向侧和后移位,但无质破坏,椎前软组织不肿。

颈椎病

由颈椎间盘退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所致。多发生于30岁以后,可有颈或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有时尚有神经脊髓压迫症状。患者一般无高热、盗汗、颈部后凸畸症状。X线平虽有椎间隙狭窄及椎体边缘质增生,但无质破坏及椎前软组织增厚。MRI检查可见椎间盘后凸、信号减低,多无脓肿发现。

并发症

1、颈椎结核常可脓肿。颈椎椎体病变的结核性肉组织、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成脓汁穿破椎体皮质汇集到椎体一侧的膜下,成局限性椎旁脓肿。病变继续发展,脓汁增加,脓汁可突破椎体前膜和前纵韧带,汇集到椎体膜的前和颈长的后。颈4以上病变,脓肿多位于腔后,因而也称脓肿

颈5以下病变,脓肿多位于食管。巨大的脓肿,可将后壁推向前,与靠拢,因而患者睡眠鼾声甚大,甚至起呼吸和困难。下颈椎病变的脓汁可沿颈长下垂到上纵隔的两侧,使上纵隔的阴影扩大,有如肿的外观。后、食管脓肿都可穿破腔或食管瘘,使脓汁、死骨口腔吞下或吐出。椎体侧病变的脓汁也可在颈部两侧脓肿,或沿椎前筋膜及斜角锁骨上窝流注。该处脓肿可向体外穿破成窦道。窦道成后常久不愈,当存在混感染后十分难处理。

2、颈椎结核产生的脓汁、肉、干样物质、死骨和坏死椎间盘等可凸入椎管,压迫神经脊髓。病变椎体的位或半位亦可使脊髓受压,患者可出现痉挛性瘫痪

治疗

椎结核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有效的治疗法仅限于长期卧床和休息。随着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自六十年代以后颈椎结核的治疗法的改进,颈椎结核的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颈椎结核也是全身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应忽视全身性治疗,在强调手术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之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

运丰富的颈椎不但发病率低,而且病变吸收快,修复能力强。因此,不少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获得治愈。

一般治疗:

颈椎结核多有食欲减退、身体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全身状况好坏与病灶好转或恶化有密切系。休息和养作为改善全身情况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治疗颈椎结核所不可缺少的。休息使机体代谢作用降低,消耗减少,体温下降,体重增加,有利于体力恢复。因此,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同时改善养状况也很重要。积极补充养,给予可、易消化、富于养的食物。养状况较差的可补给鱼肝油维生素B、C等。贫血的可给维生素B12、叶酸等。严重贫血的患者可间断输,每周1~2次,每次100~200ml。功能不好的需进治疗。并感染的可给广谱抗生素,或据药物敏感试验给敏感药物。对截瘫患者应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并防止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局部制动:

为了缓解、防止增加畸,避免病变扩,减少体力消耗,及时使患者休息,颈部制动非常重要。病情较重者可采用颈托、支架或石膏保护。病情较重或已发生截瘫者,应绝对卧床。必要时还可枕颌带牵颅骨。枕颌带牵适用于小儿及病期较短、力较弱的患者,牵重量为1~2kg。

吃饭时可将牵暂时拿下,以便颅骨比较安全、舒适,而且能给予较大的牵重量,成年人可用5kg重量,儿童酌减,畸纠正后可使用2kg维持。牵时可以使患者仰卧,身下垫一厚褥子,枕部放在床上,使颈椎处于过伸位。对于长期应用牵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预防枕骨处发生褥疮。预防的法是定时翻身,在枕骨垫一圈,定时按摩并用涂擦。

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在颈椎结核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疗效,促进病变的愈前常用的一线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二线药物包括丁胺卡那霉素、卷须霉素、卡那霉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和对氨柳酸等。

异烟肼(INH):

具有最强的早期杀菌作用,预防药物产生耐药性最好。服吸收快,易渗入胸腔、腔,液和关节液中,且能渗入细胞,故亦能杀灭细胞的结核杆菌。成人每天用量300mg,分3次服用。小儿用量,每天每kg体重10~20mg。异烟肼功能有损害,还有神经炎及精神症状,服用期间注意定期检查功能,大量服用可加服维生B6。

利福平(RFP):

灭菌作用最强。服后肠道吸收,在液中能较长时间维持高浓度,能通过屏障进入液。利福平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成人量为每天450~600mg,可于清晨空服用,亦可分两次服用。儿童一般用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0mg。利福平功能损害,肠道反应,皮肤反应,流感样反应等副作用。故功能有严重损害及道有梗阻的患者忌用,老年人、儿童、养不良者慎用。

吡嗪酰胺(PZA):

具有对酸性环境中细胞结核菌群的特殊的灭菌作用。PZA和RFP联则具有最强的灭菌作用。成人每天用量1~1.5g,分2~3次服。中毒作用为功能损害,并能关节疼痛。

乙胺下醇(EMB):

抗结核作用较强,可弥漫到人体各组织中。成人用量为每天750mg,一次服完以便获得高峰浓度。副作用有视力障碍。当早期出现色觉障碍时即应停药。

链霉素(SM):

属抑菌药,仅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服不易吸收,肉注射可以渗入到各种组织中,但不能或很少通过屏障。长期服用可有听神经损害和功能损害,注意定期检查功能。成人使用量,每天1g,分两次注。儿童用量为每天15~30mg/kg体重。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联、规律用药。前临床所用的联用药案很多,有人研究表明:INH、RFP和PZA三药联使用能发挥各自作用和协同作用,作用于三种不同代谢菌群和细胞外菌群,药物在不同pH值的情况下达到杀菌和灭菌作用,从而大大缩短治疗时间。疗程一般为6~9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毒副反应。定期检查并及时调整。

手术治疗

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清除结核病灶,可以大大缩短疗程,预防畸截瘫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颈椎结核的治愈率。同时应强调手术适应,不应滥用手术。除了常规的术前准备外,还应系统使用抗结核药物,使病变相对稳定,体温、沉接近正常。对全身状况较差者应加强养,尽量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必要时输、人体白蛋白等。寰枢椎结核有位发生和出现严重畸的患者术前作牵治疗,使位整复,纠正畸

颈椎结核患者的手术,麻醉多采用气管插管静麻醉。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后插管。颈椎结核患者体质较弱,尤其是高位截瘫后壁脓肿等情况,给麻醉带来一定困难。颈椎活动受限,声门难以暴;颈椎椎体质破坏,严重者颈椎位,用力不当导致脊髓横断危及生命;气管插管或镜用力过猛、后壁脓肿破损窒息死亡;高位截瘫患者代偿功能极差,对麻醉药物耐受性亦差。故插管应小心完成,并发后壁脓肿以及截瘫者,均清醒插管。后壁脓肿较大者,于插管前抽吸脓汁。

寰枢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寰枢椎结核病灶多位于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状突,多数病例过牵、休息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可吸收。若保守治疗无效,则病灶清除可口腔入路。术前3天始清洁口腔,并用广谱抗菌素部喷雾。手术时患者仰卧,颈部过伸位。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插管给全麻。用器将张大。口腔后壁粘膜用硫柳液消毒。悬雍垂用丝线缝在软上,用压器将向下压。在切前先用长纱条将食管气管堵住,防止脓液和液流入。在后壁正中脓肿最隆起处纵,切长约4cm,一般出不多。切脓肿壁后立即将脓汁吸走。此切伸入小刮匙将干样坏死物质,死骨和肉等刮净。向两侧刮除病灶时须注意避免损伤椎动、静。病灶清除完毕后冲洗,注入抗结核药物,最后分两层缝

手术一般从前入路。麻醉成效后,患者仰卧,颈部过伸位。选用颈前横切胸锁乳突前缘切,颈后三角的脓肿可采用锁骨上切颈前路途径显脓肿后,保护好皮肤和正常组织,用手指触摸椎前软组织,确定脓肿的部位和范围,必要时可用空针试探穿刺。在脓肿正中切,以免损伤位于椎旁的颈交感神经神经。切脓肿壁后吸净脓汁,将死骨、坏死椎间盘、肉组织及干样物质等彻底清除,脓肿壁应尽量切除干净。椎体病变应清除彻底,直至周围出的健康质为止。如病变椎体较多,其间未受累的椎间盘亦应同时摘除。冲洗病灶后,放入抗结核药物。必要时植入自体髂肋骨块。放置橡皮半管流条后,层缝。术后24~48小时拔出流条等。

其他手术:寰枢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为了维持颈椎稳定性,大多在半年后颈1~2或枕颈融术。脓肿较大,病灶不易清除或有些患者不能长时间耐受手术者,可单纯脓肿排脓术。病变严重造成椎管狭窄者,可椎体病灶清除和椎管探查术。后路病灶清除融前多不张采用。 颈椎结核

预防

颈椎结核的预防,首先要彻底治疗原发病,预防结核菌由原发灶扩到颈椎部位,或使已扩到颈椎部位的结核菌迅速被消灭,不再发展成为病灶。对于已成的颈椎结核,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缩短疗程,减少病残和预防畸。病变治愈后还应注意养,避免过劳,防止机体抵抗力下降,以降低复发率。

由于颈椎结核是继发病变,其中绝大多数继发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结核病,因而预防的键还在于原发病的预防。

健全防治机构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提醒人们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不能松懈。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普及结核病的防治法,建立和健全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保人力和物力,以便及时发现结核病,并实标准化、规范化治疗。

加强锻炼保护易感者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提高机体抵抗力。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各种免疫损害患者,更应注意身体锻炼,以防结核病的感染或复发。展卡介苗的接种工作,使易感者变为有抵抗力的人。

杜绝感染源

早期发现和彻底治疗放性、肠、关节或淋巴腺结核患者,使这些病变治愈,患者不再排菌。

阻断感染途径

加强消毒隔离,阻断感染途径。彻底消毒处理结核患者的排泄物。做好结核患者的隔离工作,尽量减少健康人与患者接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食滞胃脘

下一篇 水不化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