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滞胃脘
病因病机
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所致。或因素体胃气虚弱,损伤脾胃,脾胃纳化失常,稍有饮食不慎,既而停滞难化所致。
病机分析:胃气以降为顺,食物停积胃脘,气机阻滞则胃脘胀痛;食积于内,腐熟不及,则拒于受纳,故厌恶食物;吐后宿食得以排出,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浊下行,积于肠道,阻塞气机,可致腹胀腹痛,泻下不爽,肠鸣,矢气多而臭如败卵;腐败食物下注,则泻下之物臭秽酸腐;胃中浊气上腾,则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为食积之象。
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
主证:胃脘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苔厚腻、脉滑实。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主方:保和丸加减。方药: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各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本方消食导滞为主。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宽中除满为主药;佐以陈皮、半夏、茯苓和胃祛湿;连翘消食滞之郁热。若食滞较重,胃脘胀满,泻下不爽者,可因势利导,采用“通因通用”之法,加大黄、枳实、槟榔或用枳实导滞丸以消导积滞,清利湿热。积滞化热者加黄连,呕吐甚者加法半夏、蔻仁和胃降逆止呕。
主症: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胃脘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体瘦薄,苔厚腻,脉细、沉。治则: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主方:理中丸加枳实导滞丸加减。方药: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大黄、神曲、枳实、黄芩、黄连、白术、茯苓、泽泻。各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本方补气益脾,温胃散寒。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
自利腹痛者,加木香;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加桂;心悸:加茯苓;阴黄:加茵陈;寒结胸:加枳实;不痛利多者:倍白术。口渴:倍白术;腹满:去甘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