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仍然是全世界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流情况不尽相同。美国的发病率为3/(10万*年)。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可能与缺乏疫苗接种有。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通常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病情及表现分为三型:占病......
目录

疾病分类

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病情及表现分为三型:

普通型

占病例的90%。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1~2日后进入膜炎期,出现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膜刺激征(即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甚至呼吸衰竭等。身痛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出现瞻望、昏迷。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暴发型

此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死亡。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无尿,患实质损害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压高,一侧瞳孔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炎型。休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其突出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精神极度萎摩,有面色苍白,四肢冷,皮肤出现纹,尿量减少,压下降,液多澄清,细胞数略增加或正常。培养及淤点涂为阳性。暴发炎型,其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终发生脑疝呼吸衰竭。同时具有休克型和炎型症状者为混型,病死率极高。

轻型

仅出现皮肤粘膜出点,涂染色可发现病原菌,此型多见于儿童。

病原学

化脓性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感染的来源可因以及其他脏器感染波及到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或由颅骨、椎实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起,部分也可以通过颅骨鼻窦或乳突骨折神经外科手术侵入蛛网膜下腔起感染,由椎穿刺起者罕见。

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同。致病细菌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皮细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软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1) 软膜及大脑浅表管扩张充,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覆盖表面,并沉积于沟及基底池。

2) 脓性渗出物的色与病原菌的种类有膜炎双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呈灰黄色肺炎链球菌为淡绿色,流感嗜杆菌呈灰色,绿脓杆菌为草绿色。

3) 脓性渗出物阻塞蛛网膜颗粒或池,影响液的吸收和环时,起交通性或梗阻性积水。

4) 镜下可见蛛网膜下腔大量多核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物,革兰染色后细胞外均可找到病原菌。邻近软膜的皮质轻度水肿,重者并发动脉炎、炎、或成。

临床表现

各种细菌感染起的化脓性膜炎临床表现类似,要如下:

感染症状

发热寒战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等。

膜刺激征

表现为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但新生儿、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膜刺激征常常不明显。

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穿时检测颅压明显升高,有的在临床上甚至脑疝

局灶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有比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如膜炎双球菌膜炎(又称流脊髓膜炎)血症时出现的皮疹,始为弥红色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瘀点,要见于躯干、下肢、黏膜以及结膜,偶见于手掌及足底。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据急性起病的发热头痛呕吐,查体有膜刺激征,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即应考虑本病。确诊须有病原据,包括液细菌涂检出病原菌细菌培养阳性等。

1) 常规实验室检查

a) 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贫血常见于流感杆菌膜炎。

b) 培养: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者可得阳性结果。能帮助确定病原菌

c) 拭子培养:分离出致病菌有参考价值。

d) 瘀点涂:流患儿皮肤瘀点涂查见细菌阳性率可达50%以上。

2) 液检查:

a) 常规:可见典型化脓性改变。液外观混浊或稀米汤样,压力增高。镜检白细胞甚多,可达数亿/L。

b) 生化:糖定量不但可协助鉴细菌或病毒感染,还能反映治疗效果。蛋白定性试验多为强阳性,定量每在1g/L以上。

c) 细菌检查:将液离沉淀,作涂染色,常能查见病原菌,可作为早期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

d) 免疫检查:

i. 对流免疫电泳(coumter-immunoec trophoresis,CIE):此法系以已知抗体(特定的抗清)检测液中的抗原(如可溶性荚膜多糖。特异性高,常用作流快速诊断,也用以检查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等,阳性率可达70%~80%。

ii. 对膜炎双球菌与流感杆菌检测结果与用CIE法所测结果相似。但对肺炎链球菌敏感性较差。此法较CIE敏感,但有假阳性可能。

iii. 用荧光素标记已知抗体,再加入待检抗原(如液、标本),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反应。此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快速作出诊断,但需一定设备。

iv.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蛛溶解物试验 :(1)正常液中免疫球蛋白量很低,IgM缺乏。化患儿IgM明显增高,如大于30mg/L,基本可排除病毒感染。(2)正常液LDH平均值:新生儿53.1IU;乳儿32.6IU;幼儿29.2IU;龄28.8IU。LDH同功酶正常值;新生儿LDH127%,LDH235%,LDH334%,LDH243%,LDH51%。出生1个月后,LDH137%,LDH232%,LDH328%,LDH42%,LDH51%。化脑病儿LDH值明显升高,同功酶中LDH4及LDH5明显上升。

3) 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的诊断和鉴诊断意义有限。部分患者表现为增强后膜和皮层增强信号,但无增强表现亦不能排除诊断。影像检查的真正意义在于了解膜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脓肿梗死、积水。硬膜下积脓和静成等。

诊断

1)病毒性膜炎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结核性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神经损害常见,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膜炎明显,病原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

3)隐球菌性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治疗

抗菌治疗

应掌握的原则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抗生素

a) 未确定病原菌:三代头孢的头孢松或头孢噻肟常作为化脓性膜炎首选用药,对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杆菌及B型链球菌起的化脓性膜炎疗效比较肯定。

b) 确定病原菌:应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i. 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者可用大青霉素,成人每天2000万~2400万U,儿童每天40万U/kg,分次静滴注。对青霉素耐药者,可考虑用头孢松,必要时联万古霉素治疗。2周为一疗程,通常抗生素治疗后24~36小时复查液,以评价治疗效果。

ii. 膜炎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松,可与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联用。对青霉素或β-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iii.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起的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膜炎可用头孢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疗程常为3周

激素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稳定屏障。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通常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注,连用3~5天。

对症支持治疗

颅压高者可脱水降颅压。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癫痫发作者给于癫痫药物以终止发作。

预后

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与病原菌、机体情况和是否及早有效应用抗生素治疗密切相。少数患者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积水等后遗症。

预防

1)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

2) 做好卫宣教,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3) 密切接触者服用磺胺药物,每次1g次/天,连服3天。

4) 预防注射可用A群多糖菌苗。

护理

一般护理

a) 呼吸疲乏传染病隔离。

b) 病室保持安静,常通,为避免强光对患者的刺激,宜用窗帘适当遮

c) 饮食给予养、清淡可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餐间可给水果及果汁,昏迷病人可给予饲保病人有足够的入量。

d) 口腔及皮肤护理,患者因发热呕吐、饮食少等常有口臭,要认真做好口腔护理,疱疹涂擦1%龙胆紫,干裂者涂石腊油,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特是瘀点、瘀斑的皮肤,有时有痒感避免抓破。

e) 病情观察:病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必须做到常巡视,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瞳孔变化、面色、出点及生命特征。

f) 协助做好椎穿刺术,术前排空小便,专人固定体位,放液时速度不宜太快,放液不宜太多,留取标本立刻送检,穿过程中,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平卧4~6时,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病原治疗与护理

脊髓膜炎首选青霉素氯霉素肺炎球菌膜炎首选青霉素,但量要大,疗程要长,至少2周,以免复发。流感杆菌膜炎首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膜炎首选万古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半青霉素。还可选用磺胺药物治疗,但有20%患者耐药,服用磺胺者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多饮水,注意尿量。应用青霉素者要做过敏试验。用氯霉素者注意毒性反应,隔日查白细胞。

对症治疗与护理

a) 发热头痛可用物理降温或服解热止痛药

b) 烦躁惊厥除加床挡适当约束,可给镇静

c) 呕吐可用止吐镇静

并发症治疗与护理

a) 单纯疱疹多发生于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如抓破涂1%龙胆紫,化脓可用抗菌素油膏。

b) 关节炎限制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可热,疼痛者可用解热止痛,有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可用强的松。

c) 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婴儿,应用抗菌素治疗,如积液过多并有压增高或神经刺激症状者,需做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以减轻症状,便于膜炎恢复。

对暴发性病例的护理

应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抢救,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呼吸衰竭。皮肤有广泛出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休克处理,在扩容治疗时,观察输液中有无呼吸困难,防止水肿衰竭。在用管活性药时,注意维持适当浓度及速度,并压情况调整滴数。有出者尽早用肝素,注意滴速缓慢,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昏迷压升高、瞳孔不等大,常提示压增高,水肿表现,及时采取脱水疗法。呼吸衰竭,应用呼吸中枢兴奋。严重缺氧者做气管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下一篇 南瓜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