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
植物学史
无花果被认为最初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卡里亚地区,也有观点认为其发源地是阿拉伯南部,包括现今的沙特和也门。这种植物随后传播到了叙利亚、高加索以及土耳其等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将无花果引入到地中海沿岸的多个地区。
在中国,无花果的引入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在新疆地区进行栽培。到了7世纪的唐代,无花果通过丝绸之路从新疆传入到甘肃和陕西等地,后来进一步传播到中原地区。到了宋代,岭南地区也开始栽培无花果。由于其果实的形状类似馒头,南方人常将其称作“木馒头”,并逐渐有了“无花果”这一名称。宋代张师政在《倦游杂记》中提到,无花果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看似没有花而直接结果。
到了元明时期,即14世纪,无花果的栽培变得更加普及。人们不仅食用其果实,还将其作为药材使用。明代朱橚在《救荒本草》中记载,无花果在歉收年份还能用来救荒。无花果栽培的经验也日益丰富,人们纷纷争相种植,特别是在中原地区,无花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以及在庭院中的栽培布局,还有北方冬季的防寒保护措施,这些成功的栽培经验一直被后人继承和发扬。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3-10米,多分枝;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直立,粗壮。叶互 生,厚纸质,广卵圆形,长宽近相等,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边缘具 不规则钝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侧脉3- 5条,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
雌雄异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时 1或5,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花被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柱头2 裂,线形。
主要品种
布兰瑞克
夏秋果兼用种,夏果少,以秋果为主,夏果呈卵形,成熟时为绿黄色;秋果为倒圆椎形或倒卵形,平均单果重50-60g,果皮黄褐色,果实中空;果肉红褐色,含可溶性固体物16%以上,味甜而芳香,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半开张,树体矮化,分枝弱,连续结果能力强,产量不高,耐寒,耐盐性强。
蓬莱柿
秋果专用种,夏果极少。秋果为倒圆椎形或卵圆形,果顶圆而稍平且易开裂,单果重60-70g,果皮厚,紫红色;果肉鲜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6%,较甜,但肉质粗,无香气。该品种树势极强,树姿直立,树冠高大 生长旺盛。枝稀,枝长而粗壮,耐寒性好。
青皮
夏秋果兼用种,以秋果为主。秋果呈倒圆椎形,单果重60-80g,最大120g以上,成熟时为浅绿色,果顶不开裂,但果肩部有裂纹,果肉紫红色,中空,含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风味极佳,该品种树势旺,树姿半开张,枝条粗壮,分枝较少,耐寒性中等,抗病力强,耐盐力较强。
波姬红
1999年春通过山东省林科院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大型果,果色鲜艳,成熟果长卵圆形,紫红色,有腊质光泽。果肉浅红,中空,秋果单果重60-90克,最大单果重110克。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
日本紫果
1997年从日本福岛地区引进新品种紫果进行试栽。果实扁卵圆形。平均单果重58克。成熟果深紫色,果皮具白色果粉。果颈不明显。果柄短,长0.2cm左右,果目红色。果肉鲜红色,致密。汁多甘甜,味美,果实富含硒。
紫色波尔多
单果质量16.42±1.45克,横径2.76±0.14厘米,纵径3.72±0.17厘米,果皮颜色紫黑色。夏果于6月下旬开始成熟;秋果成熟期8月中旬~10月下旬。
斯特拉
夏果较多,但仍以秋果为主。结果能力强,始果部位低,始果部位一般,2-4节,基本每个枝节一个果,极丰产。秋果果形较长,长卵圆形,果形指数约1.6-1.7,外形美观。果较大,长度5-8厘米,单果重60-120克;果顶部平而凹,果目小,果肋不明显。果成熟期短,早熟,夏果成熟期7月中旬,秋果8月上旬开始成熟。
新疆早黄
果实大,扁圆形,单果平均重53.3克,最大的重69克。完全成熟后果皮呈黄色,有白色椭圆形果点。果肉淡黄色,肉质柔软味甜,品质中上。夏果7月中旬成熟,秋果8月中旬开始成熟。
金傲芬
夏、秋果兼用品种,以秋果为主。果实个大,卵圆形,果颈明显,果 柄0.9-1.8厘米,果径6-7厘米,果目微开,不足0.5厘米。果皮金黄色,有光泽,似涂蜡质。单果重70-110克,最大160克。果肉淡黄色,致密,味甜,汁多。
芭劳奈
夏、秋果兼用品种;夏果产量较高,但仍以秋果为主。始果节位低,一般在 3—4 节。果皮淡黄褐-茶褐色,皮孔明显。夏果和秋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差别很大。早熟,夏果于 6 月下旬开始成熟,秋果成熟期 8 月上旬-10月下旬成熟。
丰产黄
单果质量22.61克,纵径4.1厘米,横径5.05厘米,果形指数0.82。果期6-11月。
其他品种
根据栽培目的不同,可选择其他无花果品种:如“红果1号”抗寒抗病力强,适宜在盐碱地、沿海滩涂栽培,结果早、产量高,果实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以上,加工性能好,适合制作多种保健食品和饮料;“绿抗1号”和“宁选1号”,抗寒性中等,抗病力及耐盐力强,果实大,风味极佳,含可溶性固形物16%左右,既是优良的鲜食品种,又可以加工成多种产品。
无花果新品种“彩毅”是中国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花果品种之一,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性适应性强等优点。其树势中等,果实卵圆形,单果重30-70克,果肉致密,琥珀色,味浓甜,品质优良。
生长习性
土壤:无花果树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它们最佳的生长条件是在具有良好保水能力的沙壤土中。
温度:无花果树对寒冷敏感,但能较好地承受高温。它们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是温暖的环境,理想的年平均温度是15℃,夏天的平均最高温度为20℃,而冬天的平均最低温度为8℃。
水分:这种植物能够耐旱,但不适应水涝条件。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全年的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生长季节(4月至10月),降水量通常只有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即90至270毫米,这样的水分条件对无花果的生长来说是相当合适的。
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3月中、下旬从优良母株上选l~3年生未曾发芽的,而且节间短,枝粗在1~1.5cm的健壮枝条,剪成长30~50cm的插条,按行距50cm开沟,斜插入土三分之二,其余部分露出土外,填上压实,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扦插,可取半木质化的绿枝进行扦插。扦插后约1个月左右生根。培育1年即可移栽。亦可将插条用湿砂贮藏1个月,形成愈伤组织后再行扦插。
于2~3月进行分株栽种,定植按行株距(3~4)x(3~4)m开穴栽种。栽种前要修剪,除去密枝或枯枝条,在树液未流动以前或展叶以前栽种为好。
栽培技术
1.定植
可盆栽或在荒坡、田园、庭院栽培。利用荒坡、田园、庭院等栽培的,其定植密度一般适当加大密度可采用1x2米,定植单坑深50-70厘米。直径为40-60厘米,以含磷钾的混合肥(如人畜、禽粪、绿肥、饼肥、化学复合肥)等作基肥,定植适期在华北应在清明前后,东北宜在谷雨前后,南方可在秋季落叶后移栽定植,但应避开开花结果期。
2.管理养护
整形修剪
无花果的整形修剪较简单,修剪整形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采用多主枝自然开心形整枝方式,但要全株保留3—5条主枝,不留侧枝,主枝组直接着生在主枝上。幼树期间重点抓好培养主枝,并注意抬高主枝角度,促进多发枝条,达到迅速扩大树冠的目的。进入初果期后,抓好多培养枝组,以便促进形成一定的产量。盛果期时注意培养骨干枝,更新大中型枝组剪缩弱枝组。对树势衰老或病虫害严重的,可利用基部或枝上发出的萌蘖枝或隐芽,重新培养主枝和枝组。
无花果从7月中旬开始,陆续到11月份成熟。无花果的采摘一般宜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见已成熟的果实顶端有一小孔微开,果皮出现固有品种(多分红、黄品种)的色泽时,采摘。过熟的果实采后不耐贮藏和运输。
植株成活后进行松土、除草。在6月、7月各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1次。栽种后要培养树冠形成无层形树形,或多主技自然开心树形,一般可在树干高50crn处定干,保留5~7个主枝,并可适当选用侧枝补空。树干定形后,每年要修剪,除去密枝、病虫枝及枯枝。疏势以轻剪为主。收秋果为主的,可在结果枝上短截留有2~3个芽,如果收夏果为主的则不宜短截。
无花果幼树生长期,如基肥不足则应施肥。方法是在离主根40厘米左右处,株施腐熟杂肥5公斤左右;盆栽的至少施入1公斤。成龄树株施腐熟农家肥15公斤左右,在落叶前后施入基肥,追肥宜在新梢旺长期及果实迅速膨大期为好。无花果是较耐肥的果树,但应偏重施磷钾肥,一般氮磷钾的比例为0.5:1:1。因其较耐旱不耐涝,新梢生长及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但长期受渍或积水重的环境,易造成落花、落果、落叶,甚至死亡,因此亦要注意做好排涝排水。盆栽的亦要注意排水,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之后的连阴雨季节,要注意遮雨或倒盆控水。
病虫防治
无花果较少发生病虫害。在果实生长期中,向周围散发特殊气味易招致桑田牛危害;果成熟时易受鸟害。除人工扑捉桑田牛,驱赶鸟类之外,可人工或药物灭虫卵。亦可用稻草人缚塑料彩条插入田间驱赶鸟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健胃清肠,消肿解毒。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痈疮疥癣,利咽喉,开胃驱虫。
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消化不良,痔疮,脱肛,腹泻、乳汁不足,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滇南本草》:敷一切无名肿毒,痈疽疥癞癣疮,黄水疮,鱼口便毒,乳结,痘疮破烂;调芝麻油搽之。
《便民图纂》:治咽喉疾。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肠。
《云南中草药》:健胃止泻,祛痰理气。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咽喉痛,咳嗽痰多,胸闷。
常见附方
治痔疮,脱肛,大便秘结:鲜无花果生吃或干果十个,猪大肠一段,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发乳:无花果二两,树地瓜根二两,金针花根四至六两,奶浆藤二两。炖猪前蹄服。(《重庆草药》)
无花果两个生食,或用干果十个与猪大肠一段,共煮熟食,治痔疮、脱肛、大便秘结。
无花果捣汁半杯,开水冲服,每日一次,以愈为度,治哮喘。⑿无花果叶10克,水煎代茶饮,治黄疸。
无花果鲜嫩叶,洗净捣烂绞汁,每次温开水和服半杯,治误食鱼蟹类中毒,腹痛,呕吐。
无花果猪肉汤:猪瘦肉250克,切小块,无花果100克(干品),同煮汤,用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理肠健胃,解毒消炎作用,治痔疮,慢性肠炎。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消化不良者、食欲不振者、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癌症患者、便秘者适宜食用。
观赏价值
无花果树势优雅,是庭院、公园的观赏树木,一般不用农药,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树木。其叶片大,呈掌状裂,叶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尘效果,如与其他植物配置在一起,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防噪声屏障。无花果树能抵抗一般植物不能忍受的有毒气体和大气污染,是化工污染区绿化的好树种。此外,无花果适应性强,抗风、耐旱、耐盐碱,在干旱的沙荒地区栽植,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绿化荒滩地作用。
经济价值
无花果还是世界上投产最快的果树之一,而且产量高,没有大小年,病虫害少,栽培管理容易。无花果当年栽苗当年挂果,管理得当株产可达2公斤、亩产可达500公斤。更为奇特的是,育苗当年在苗圃内也能大量结果,这在果树中是十分少见的。无花果的这一优异特性,使投资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回,极其有利于调动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其有利于各地政府的产业化和满足国内大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是大资金投资农业的最好项目之一。第3-5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期亩产一般在2500公斤以上,其中青皮无花果最高亩产3500公斤以上,而且没有大小年 病虫害也极少,特别有利于生产绿色果品,符合国际流行趋势。
无花果大部分品种分夏秋两季结果,果实在6~11月陆续成熟。鲜果销售时间长 销售压力小,而且还大大延长了加工时间,特别有利于提高工厂设备利用率 无花果树寿命长,一般经济寿命为30~50年。
生态价值
吸尘防噪:无花果叶片大,成掌状裂,叶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尘效果,如与其他植物配置在一起,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防噪声屏障。
相关记载
书名 | 《本草纲目》 | 《滇南本草》 | 《救荒本草》 |
作者 | 李时珍 | 兰茂 | 朱橚 |
朝代 | 明 | 明 | 明 |
原文 | 无花果 食物 释名: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阿驵,音楚。时珍曰:无花果凡数种此,乃映日果也,即广中所谓优昙钵及波斯,所谓阿驵也。 集解:时珍曰:无花果出扬州及云南,今吴楚闽越人家亦或折枝插成枝,柯如枇杷树,三月叶如花构叶,五月内不花而实,实出枝间,状如木馒头,其内虚软,采以盐渍,压实令扁,日干充果食。熟则紫色,软烂甘味,如柿而无核也。 按:《方舆志》云,广西优昙钵不花,而实状如枇杷。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驵出波斯,拂林人呼为底珍树,长丈余,枝叶繁茂,有丫如萞麻,无花而实,色赤,椑柿,一月而熟,味亦如柿。二书所说,皆即此果也。又有文光果、天仙果、古度子,皆无花之果也,并附于左。 |
生山野中今人家园圃中亦栽。叶形如葡萄叶,颇长硬而厚,梢作三义枝。叶间生果,初则青小,熟大状如李子,色似紫茄色,味甜。救饥采果食之。治病今人传说治心痛用叶煎汤服,甚效。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