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肝火

肝火中医词。指肝经胜,扰于的一种病理现象。多由于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其他脏累及肝脏所致。临床表现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弦数等症。失疏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或肝热素盛,或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他脏之乘侮所致。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胁痛口干口苦吐血咯血、不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弦数等。1.肝经候: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目录

病因病机

失疏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或肝热素盛,或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他脏之乘侮所致。

临床表现

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胁痛口干口苦吐血咯血、不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弦数等。

辨证施治

1.肝经

候: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治则:清泻肝,降逆止呕。左金方药:姜、黄连吴茱萸

2.肝火

候:咳嗽中带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渴,颊赤,便秘舌苔黄,弦数等。治则:清热化痰,止咳止咯血方药青黛、瓜蒌仁、山栀、诃子、海蛤粉。

3.肝火郁结

候:目赤肿痛,易惊多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洪实者。治则:清泻肝青丸方药当归、龙川芎、生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制成蜜竹叶汤同砂糖化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龙胆泻肝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头晕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小便发黄症状,但此药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吃,容易损伤人的正气导致乏力。

(2)黄连上清黄连上清黄连大黄栀子连翘甘草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症状

(3)舒(舒颗粒、舒逍遥疏肝理气郁调,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药之一,用于口苦口干头晕眩,两胁疼痛,月经不调,心烦意乱等症状

2.食疗

(1)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服。去肝火,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胁胀痛有效。

(2)绿豆汤或绿豆稀饭绿豆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者最为适宜。

(3)菊花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干或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一、二沸即可。

3.清肝火蔬果

(1)水果荸荠子、

(2)蔬菜百合苦瓜莲藕茭白莴笋子、芹菜、白菜。

调护

1.平素应该保持情舒畅,气机郁滞者可做扩胸保健运动以疏气机

2.饮食均衡,忌过食辛辣及肥甘油腻。

3.注意锻炼身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脓肿

下一篇 宁波溲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