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肝脓肿

脓肿(liver abscess)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肝脏管道系统丰富,包括道系统、门系统、动静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几率,然而通常的库夫细胞(Kupffer细胞)能够有效的清除微生物,抑制微生物的增值,从而防止脓肿的发生。脓肿常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脓肿常为多种细菌......
目录

疾病分类

脓肿常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脓肿低于10%。细菌性脓肿的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及链球菌,细菌性脓肿的感染途径以道为、门系统及全身环系统次之。(图一、二)

图一 细菌性脓肿感染途径

60.60%

系统

23.80%

隐源性

18.50%

全身液播

14.70%

临近器官直接侵袭

4.00%

创伤

2.90%

其他

囊肿/肿继发

2.90%

外科感染

1.00%

图二 细菌性脓肿微生物病因分析

革兰氏阴性(Gram-negative enterics

%

大肠杆菌(E.coli)

20.5

克雷白氏肺炎菌(K.pneumonia)

16.5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6.1

杆菌(Proteus sp)

1.3

其他(others)

7.4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

(Gram-positive aerobes)

米式链球菌(S.milleri)

12.2

肠球菌(Enterococcus sp)

9.3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7.7

链球菌(Streptococci sp.)

1.1

厌氧菌(anaerobic organisms)

类杆菌(bacteroides sp.)

11.2

微需氧链球菌

6.1

(microaerophilic streptococci)

梭状菌(Fusobacterium)

4.2

其他厌氧菌(other anaerobes)

1.9

其他菌种(miscellaneous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0.3

白色念珠菌(C.albicans)

0.3

流行病学

一项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尸检发现在1898-1933年、1934-1958年及1959-1968年期间脓肿的发生率分为0.7% 、0.45% 及0.57%。在住院病人中脓肿的发生率约为8-16/100,000。 脓肿多发于60-70岁人群,无明显性差异,但男性的预后相对较差。不做任何处理的脓肿的死亡率极高,但若能及时给以抗感染、流等治疗,死亡率约为5-3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脓肿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寒战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等表现。一项纳入了715例细菌性脓肿的回顾性研究将其临床表现归纳如下。(图三)

图三 细菌性脓肿症状和体征

症状

%

体征

%

高热

81.4

季肋区疼痛

53

体重下降

27.7

肝大

47

恶心呕吐

25.7

黄疸

25.3

食欲减低

25.6

胸腔积液

14.3

右肩疼痛

24.2

膈肌抬高

11.3

虚弱、不适

21.1

啰音

6.3

寒战

9.8

摩擦感

0.8

腹痛

8

夜汗

4.1

僵直

2.9

腹泻

1.5

胸膜

1.5

消化不良

1

咳嗽

0.8

诊断鉴别

据全身或道感染等病史,结高热、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基本可初步诊断。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可达 20-30×10^9/L,酶、红素、碱性磷酸酶可升高。X线检查可见肝阴影增大,右膈肌抬高,局限性隆起和活动受限,或伴有右下不张,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甚至脓胸。少数产性细菌感染或与气管穿通的脓肿可见液面。结部BUS及增强CT扫描,基本上可以明确诊断。BUS可测定脓肿部位,大小及体表深度,为确定脓肿穿刺点或手术流进路提供了便,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法,其阳性诊断率可达96%以上。CT平扫时可见单个或多个或卵低密度病灶、病灶边缘多数模糊或部分清晰、密度不均,其中区域CT值略高于水,低于正常实质,部分病灶可见脓肿周围长出现环状带,称靶征,可为单环、双环和三环。增强后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多房脓肿示单个或多个分隔,分隔多有强化,呈蜂窝样改变。细菌性、阿米巴及真菌性脓肿的鉴诊断,如下表所示,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与胆石症、胆囊炎、脓胸胸膜炎、急性胃炎肝癌包虫病肺炎等相鉴。(图四)

细菌性脓肿

阿米巴脓肿

真菌性脓肿

病史

常继发于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感染

有阿米巴痢疾病史

常有免疫缺陷病史

症状

起病急、进展快、全身中毒反应明显

起病慢、病程较长

起病慢,病程长

体征

常不大

肝大、局限性隆起

常不大

脓肿

较小,常为多发

较大,常为单发

较小,多发,

脓液

白色,涂和培养可见细菌

巧克力色,涂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豆渣样,涂可见菌丝或孢子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培养

细菌培养阳性

若无混感染,常为阴性

长出

大便检查

无特殊

阿米巴滋养体

无特殊

诊断性治疗

抗细菌治疗有效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抗真菌治疗有效

疾病治疗

(一)细菌性脓肿

1、单独使用抗生素:对于急性期局限性炎症,脓肿尚未成或多发性小脓肿,应给以积极的科保守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控制炎症,促进炎症的吸收。由于细菌性脓肿病原菌复杂,故在明确病原菌前,可先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再决定是否调整抗生素

2、抗生素+皮穿刺流:在全身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对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可在B超导下穿刺吸脓,尽可能吸尽脓液后注入抗生素至脓腔,可以隔数日反复穿刺吸脓,也可置管流脓液,同时并冲洗脓腔并注入抗生素,待脓肿缩小,无脓液出后在拔出流管。

3、抗生素+外科流:对于较大的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并腹膜炎、脓胸以及源性脓肿或慢性脓肿,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积极进脓肿外科切流术。

4、抗生素+外科切除:对于慢性厚壁脓肿脓肿流后脓肿壁不塌陷、留有死腔或窦道长期流脓不愈、以及结石并左外多发性脓肿,且已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者,可切除术。

(二)阿米巴性脓肿、真菌性脓肿

阿米巴性脓肿及真菌性脓肿治疗,首先考虑科保守治疗,全身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及抗真菌药物,其他治疗原则与细菌性脓肿基本相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尼泊尔鸢尾子

下一篇 肝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