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

结肠是结直肠恶性肿外伤和新生儿肛门、直肠等疾患的一种治疗手段,做会阴切除术(Mile)后,成了两个孔隙:造肠管与左侧壁间的孔隙和盆底腹膜不当或腹胀致盆底腹膜成的缝隙。小肠滑入此两孔隙即乙状结肠旁沟疝(postsigmoidostomic hernia)。乙状结肠旁沟疝是结肠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早期,亦可在若干年后发生。乙状结肠......
目录

病因

乙状结肠后,正常的解剖系发生改变,在乙状结肠与侧壁之间成孔隙是成为乙状结肠旁沟疝的潜在基础,而各种原因导致的压升高,则是促使乙状结肠旁沟疝发生的诱因。

临床表现

乙状结肠旁沟疝大多数发生于结肠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期或出院前,也可发生于术后若干年。临床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

1.急性肠梗阻表现

病人脐周及左下突然出现阵发性加重的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和排。肠鸣音亢进,可闻及过水声。

2.慢性肠梗阻表现

部分病人乙状结肠手术后长期腹痛部不适。此种情况多为乙状结肠旁裂孔较大,疝入盆腔的小肠容物通过不畅起。一旦大量肠襻疝入并疝环压迫、嵌顿,即可在慢性肠梗阻的基础上,出现急性梗阻表现。

术前诊断机械性小肠梗阻的比较容易,但确诊为乙状结肠旁沟疝较困难,多在保守治疗失败后实施手术探查时方确诊为乙状结肠旁沟疝。结以下几点,可考虑乙状结肠旁沟疝的可能。

检查

X线检查部透视或平显示小肠、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

诊断

1.病史

对于因直肠癌、直肠外伤乙状结肠手术者,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期或出院前突然发生急性肠梗阻,表现为突发的脐周及左绞痛,伴恶心呕吐、不排排便,病情发展较快;或手术后有慢性肠梗阻表现,如表现为渐进性腹胀腹痛,病情发展较慢等症状

2.体征

部压痛,下最明显,肠鸣音亢进,后期则出现紧张、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3.X线检查

部透视或平显示小肠、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

鉴别诊断

须与低位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后盆底腹膜裂孔疝、粘连性肠梗阻相鉴。有作者指出,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怀疑为盆底腹膜裂孔疝时,可用结肠镜由会阴部伤插入,如看到出的肠,即可诊断。

并发症

大量肠襻疝入并疝环压迫、嵌顿,可发生肠壁运障碍和绞窄、坏死,临床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和中毒休克表现,腔穿刺可有性液体抽出。

治疗

乙状结肠旁疝非手术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故疑为乙状结肠旁沟疝时应手术,以复位肠襻,缝乙状结肠和侧腹膜之间的孔隙。对表现为慢性肠梗阻并疑诊为乙状结肠旁沟疝者,因随时有并发急肠性梗阻、肠绞窄、肠坏死的可能,应向病人及家属如实说明,动员其积极接受手术治疗。对表现为急性肠梗阻者,须及早手术,如无肠坏死,则将小肠复位后修补裂孔;已发生肠坏死,应切除坏死肠襻、肠术,并修复乙状结肠旁裂孔。

预防

乙状结肠旁沟是起乙状结肠旁疝的病理基础。因此乙状结肠手术时消除和减小旁沟是预防乙状结肠旁沟疝的键。

1.术中必须常规将造乙状结肠系膜与左侧壁层腹膜做缝固定,封左侧结肠旁沟,防止小肠由左侧结肠旁沟疝入盆腔疝。

2.尽可能腹膜外途径乙状结肠,彻底消除左侧结肠旁沟,使造段乙状结肠与左侧壁之间不能成孔隙。

3.乙状结肠提出之前,剪结肠外侧腹膜,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和部分降结肠游离,然后将乙状结肠外置造壁外。用4号丝线将乙状结肠系膜与剪的外侧腹膜做间断缝,每针相约1cm,缝针数多少应据侧腹膜的长短而定,缝完毕后用手指检查,以不能通过示指为准,可防止结肠旁沟疝、结肠退缩至等并发症的发生。

4.术后肠蠕动恢复期,避免应用新斯的明一类增强肠蠕动药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乙状结肠间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