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泥胡菜

泥胡菜 泥胡菜(拉丁:Hemisteptia lyrata (Bunge) Fisch. & C. A. Mey.),又猪兜菜、艾草,菊科泥胡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泥胡菜株高30-100厘米;单生;基生或倒披针头状花序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瘦果小,楔状或偏斜楔形果期3-8月。泥胡菜生长在海拔50-3280米的山坡、山谷、平原等处,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全株可入药......
目录

形态特征

合并图册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单生,很少簇生,通常纤细,被稀疏蛛丝毛,上部常分枝,少有不分枝的。基生或倒披针期通常枯萎;中下部与基生,长4-15厘米或更长,宽1.5-5厘米或更宽,全部大头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2-6对,通常4-6对,极少为1对,倒卵形、长、匙、倒披针披针,向基部的侧裂渐小,大,长菱形、三角卵形,全部裂边缘三角齿或重锯齿,侧裂边缘通常稀锯齿,最下部侧裂通常无锯齿;有时全部不裂或下部不裂,边缘有锯齿或无锯齿。全部质地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厚或薄绒毛,基生及下部有长叶柄叶柄长达8厘米,柄基扩大抱,上部叶柄渐短,最上部无柄。

头状花序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植株仅含一个头状花序而单生的。总苞宽钟状或半球,直径1.5=3厘米。总苞多层,覆瓦状排列,最外层长三角,长2毫米,宽1.3毫米;外层及中层或卵状,长2-4毫米,宽1.4-1.5毫米;最层线状长或长,长7-10毫米,宽1.8毫米。全部苞片质地薄,草质,中外层苞片外面上端有直立的鸡冠状突起的附,附紫红色,苞片端长渐尖,上红色,但无鸡冠状突起的附小花紫色红色花冠长1.4厘米,檐部长3毫米,深5裂,花冠线形,长2.5毫米,细管部为细丝状,长1.1厘米。瘦果小,楔状或偏斜楔形,长2.2毫米,深褐色,压扁,有13-16条粗细不等的突起的尖细肋,端斜截形,有膜质果缘,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冠毛异型,白色,两层,外层冠毛刚毛羽毛状,长1.3厘米,基部连成环,整体落;冠毛刚毛极短,鳞片状,3-9个,着生一侧,宿存。果期3-8月。

分布范围

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南亚及澳大利亚普遍分布。生长在海拔50-3280米的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之。泥胡菜

繁殖栽培

泥胡菜籽成熟,随,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防除:用绿黄隆可湿性粉、72%2,4-D丁乳油、20%二甲四氯水、48%百草敌乳油、25%绿麦隆可湿性粉,单用或混用,于冬前或年后2月中旬小麦返表期喷药,结果明:以每亩30毫升70%2,4-D丁乳油+48%百草敌乳油15毫升于2月中旬喷雾,成本低,效果好,株数法和鲜重法均在90%以稻茬麦田泥胡菜是一种恶性杂草,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防治明,以72%2,4-D丁酷乳油30毫升+48%百草敌乳油15毫升在2月中旬喷药可取得显著的除草效果和明显的济效益。

苗期长:我区小麦10月上旬播种,条件适宜时,泥胡菜即可出苗,由于当季免耕,若地表干,也可在苗前出苗,出苗高峰在1月上旬,但与土壤含水量有,含水量大,则出苗晚,甚至2月上旬仍有出苗。11月下旬前若湿度适宜,出苗数可占出苗总数的85-90%,但含水量若超过2%(水稻土),出苗总数则只占60-75%,但12月中旬仍可达90%,1月份一般不出苗,2月份可陆续出齐,泥胡菜苗期较长,可持续到3月初,占整个生育期的60%以上。

为害重:泥胡菜年前生长缓慢,但年后随小麦的迅速生长而进入生长盛期,此时消耗大量土壤养分,影响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抽穗后,高出小麦,影响小麦作用,造成大幅度减产。

离传播:由于泥胡菜种子具有羽毛状冠毛,可随流和小麦收获而传播至远处,因而分布广,一般春作物田均可发生。

杭逆性强:自然死亡率低,泥胡菜和耐早能力强,越冬死亡率极低,只在5%左右,年后随养分竟争奋自然死亡率有所增加,但一般不超过20%,如1986年调查,自然死亡率仅15.6%。

主要价值

泥胡菜【药源】菊科泥胡菜植物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

性味】辛,平。

【功能治】消肿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疔疮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患处或水外洗患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胃息肉

下一篇 胃黏膜脱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