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牛奶柴

草药,《闽东本草》有记载。为桑科植物天仙果。夏、秋采收,洗净晒干。甘淡,温,无毒。入补中益健脾化湿,强筋壮,消肿,活解毒。治湿关节痛,中气虚弱,衰微,四肢酸软,筋不利,跌打损伤,,乳汁不通。服:汤,1~2两。有外风热者忌用;配药忌五加、白簌。治肛:牛奶柴、清水藤各一两,狗脊七钱,地菍三钱。服。落乔木灌木,高1-8m。树皮白色或灰褐......
目录

【来源】

为桑科植物天仙果

【采集】

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甘淡,温,无毒

【归经】

【功用主治】

补中益健脾化湿,强筋壮,消肿,活解毒。治湿关节痛,中气虚弱,衰微,四肢酸软,筋不利,跌打损伤,,乳汁不通。

【用法与用量】

服:汤,1~2两。

【宜忌】

有外风热者忌用;配药忌五加、白簌

【选方】

肛:牛奶柴、清水藤各一两,狗脊七钱,地菍三钱。服。

【植物形态】

乔木灌木,高1-8m。树皮白色或灰褐色皮孔明显;红棕色,幼时被微硬毛;有乳汁。互生;叶柄长1-4cm,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叶三角状披针,浅褐色,早落;叶片厚纸质,倒卵状、长披针,长6-22cm,宽3-13cm,中部以上宽大,先端渐尖成尾状,基部楔形或近心形全缘或边缘的上半部具浅锯齿,上面稍粗糙,有疏短粗毛,下面叶脉上有短粗毛;基生3条,侧脉5-7对,具小状突起。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单生或成对生于腋或叶痕处,球或近,直径1-2cm,具凸头,幼时被柔毛或短毛,成熟时黄红色至紫黑色,有短梗,长1-1.5cm,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不落;雄花同生于一花序雄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3或2-4,雄蕊2-3;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3-5,花柱侧生,短,柱头2裂;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花被4-6,子房光滑,花柱侧生。、果期4-8月。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