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树
地理分布
生长习性
成分及机理
化学成分
皮含 花生酸-10-酮二十四醇酯(10-ketotetra-COSyl arachid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yl acetate)[1],3, 6,7,三甲氧基菲并吲哚啶(3,6,7-trimeth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3,6, 7-三甲氧基-14-羟基菲并蚓哚啶(3,6,7-trimethoxy-14-hydr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牛奶树碱(hispidine)[2],三十烷醇乙酸酯(triacontanyl 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3]。叶含香柑内酯(bergapten),补骨脂素(psoralen),β-香树脂醇(β- 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4]。根含无色矢车菊素-3-O-α-D-毗哺葡萄糖(l→4)-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leucocyanidin-3-O-α-D-α-D-glycopyranosyl-(1→4)-O-β-D-arabinopyranoside][5]。
植物机理
植物学家认为,它的化学成分跟牛奶一样。原汁有一种难闻的味道,如果把液汁用水冲淡,烧开以后,难闻味道就会消失,可以成为跟牛奶一样的饮料,当地人经常从这种树上取汁代替牛奶。每一棵树一次可流出汁液3~4升。牛奶树的木材可以做上等建筑材料。无独有偶。在南美洲的许多地方,生长着被当地居民称为"木牛"的牛奶树。这个古怪的名字缘于此植物树液的味道酷似无脂牛奶。当地居民食用这种"树奶"。树皮被切开后就会流出"树奶",而且刀口很快就愈合,树不会受到太大的损伤。
药用价值
形态介绍
【异名】 牛奶子(《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 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为 桑科植物对 叶榕的根、皮、叶。
灌木或 小乔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 刚毛,中空。叶革质,常对生;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尖,全圆或具不规则细锯齿,或仅顶部具锯齿状,两面均祖糙,上面疏被稀刚毛,下面密被粗毛;叶柄长1~4.5厘米;托叶阔披针形,长1.5厘米。
早落, 花托( 隐头花序)聚生于老树干,或由树干发出的无叶枝条,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径1.5~3厘米,成熟时黄色,具柄,被粗毛,中部以下常具数枚苞片,基部苞片3; 雄花、 瘿花 生花托口部,雄花被3,雄蕊1;瘿花及雌花无花被。小 坚果,骨质。花期6~7月(广西)。
本植物的果实(牛奶树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采集】全年可采。根洗净晒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层皮;叶刷去毛用。
功用主治
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 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祛湿,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伤风咳嗽,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 结膜炎,消化不良, 痢疾,跌打肿痛,气结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甘;微苦;性凉。
采收储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