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会阴疝

脏器盆腔底部的肉与筋膜间隙由会阴出,称会阴疝。会阴是盆以下封盆出的全部软组织结构。两侧坐的连线将会阴分为2个三角:前称尿生殖三角,为尿生殖所封,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阴道通过;后称肛门三角,为盆所封,有直肠通过。在盆底髂尾与耻之间有一薄弱点,大多数疝从这一间隙通过。(一)发病原因 会阴疝系因盆底薄弱、张力降低,加之多次妊娠分娩、盆腔肿起盆腔......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会阴疝系因盆底薄弱、张力降低,加之多次妊娠分娩、盆腔肿起盆腔压力增高等因素而诱发。

(二)发病机

据疝与会阴系分为前会阴疝和后会阴疝。

1.前会阴

疝囊穿过肛提而从会阴前面的尿生殖膜中突出。该疝几乎只见于女性,由于疝出现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阴部疝、阴道疝、阴疝,疝容物可以是小肠或乙状结肠,通常还有一部分膀胱。几乎全都可以复位。

2.后会阴

在男性,疝囊自直肠膀胱之间下,出现于坐直肠窝或会阴部紧靠中缝处。在女性,疝从提肛裂孔或提肛与尾之间出,可出现于坐直肠窝,并可继续下延而在的下缘膨出。因此,应与疝相鉴。病人站立时疝增大,若妊娠难产。后会阴疝比前者少见,男女均可发生,但女性远多于男性。

症状

会阴疝临床上少见,一般好发于女性,可有多次妊娠分娩史或起盆腔压力增高的疾病,如盆腔肿等。病人常自述不明原因出现会阴部包块,站立、快速走或压增高(劳动用力、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上推包块时消失。疝块较小时多位于一侧大阴或肛门旁,向前突出,有时胀痛或性生活有不适感。包块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大,占据一侧会阴,甚至有人报道如小儿头大小,生活动极为不便,但很少发生嵌顿或绞窄。

诊断

体检:可在一侧大阴或肛门一侧见到大小不等、质软、无压痛包块,表面皮肤完整,无红肿,平卧位上推包块易还纳,咳嗽时有冲动感,用力增高压可使大阴隆起或包块可再度出现,阴道、附件正常,盆底组织多松弛。

1.病史:

性病人,有多次分娩史或起盆腔压力增高的疾病;在一侧大阴或肛门旁,出现可复性包块。直立时或压增高时出现,平卧时消失。

2.体征:

在一侧大阴或肛门旁可触及质软、无痛性包块;部加压出现,可手法复位,冲击试验阳性。

3.助检查:B超、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及CT扫描可以协助诊断。

治疗

手术修补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法,手术法包括传统会阴及两者结途径的修补手术,以及腔镜会阴疝修补手术。应据患者年龄、健康状况、性活动要求,以及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来决定手术式。

1.会阴疝修补术

该法的优点是显清楚,处理疝囊可靠,尤其疝容物发生嵌顿及绞窄者更为适。病人取仰卧头低位,作下旁正中切。认真探查盆腔底部,尤其是阔韧带前后的好发部位,用盐水纱布垫隔肠道,显疝。小心将疝容物自疝环处牵出,并检查有无绞窄坏死后送还腔。将疝囊游离后,翻人盆腔,颈部贯穿缝扎,切除多余的疝囊;若疝囊难以游离翻入盆腔,可在疝囊颈部作荷包缝结扎。如肉裂隙小,可以直接缝缺损;若肉裂隙较大,可将阔韧带底部的下端与子宫直肠韧带相缝,或缝部分直肠壁,以加强修补。近年来一些者报道,应用marlex mesh修补会阴疝,效果满意。

2、会阴会阴疝修补术

膀胱石位,在患侧阴的皮肤黏膜线上做“U”,自前腺的处向后横过会阴至对侧的同一点上,潜游离至疝囊,将疝囊分离并切除。尽可能地作高位缝扎及修补。该法的优点是创伤小,较易接近疝囊。但视野小,修补困难,疑有绞窄者用。必要时可采用联途径进疝的还纳、疝囊的高位缝扎和修补术。

3.腔镜会阴疝修补手术

腔镜手术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应用腔镜技术会阴疝修补却则最近2~3年来才见有作者报道的。该手术切小,损伤轻,疼痛不重,恢复快,有条件者可选择该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十宣穴

下一篇 同身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