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蛔虫聚结成团起肠管机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肿性堵塞性肠梗阻中占首位,多为单纯性、部分性肠梗阻,因小儿蛔虫感染率较高,故小儿该病多见。(一)发病原因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的蛔虫是分、与肠管纵轴平的,一般不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时,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过敏性体质以及各种刺激起的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量不足等,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的蛔虫是分、与肠管纵轴平的,一般不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时,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过敏性体质以及各种刺激起的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量不足等,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起肠腔堵塞。造成机械性肠堵塞的蛔虫数量自几十条至几千条不等,有作者报道从一病人肠腔取出蛔虫2097条。此外,蛔虫的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其发生痉挛亦可促进梗阻的发生。起痉挛性梗阻所需的蛔虫数量不多,有时仅1~2条。蛔虫团和肠痉挛还可肠套叠

(二)发病机

1.发病机制 集结扭成团的蛔虫,由于机械性刺激和蛔虫产生的毒素影响,致肠痉挛,肠容物不能通过肠道,多由于肠道狭小,或蛔虫集结过多起一系列肠道及全身的病理及生理改变。成虫寄生空肠中部肠腔,其毒性作用可能是抗原(来自活或死蛔虫)的吸收,起LgE介导的变态反应。蛔虫能机械损伤宿的肠黏膜,其代谢产物亦可刺激、损伤局部黏膜,起痉挛性收缩和平滑的局部缺。由于肠黏膜损伤可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养不良。

虫数多时在肠腔常扭结成团,肠梗阻。梗阻部位近回盲部为常见,虫数不多时,同样可以发生肠梗阻,亦可肠套叠肠扭转

蛔虫性喜钻孔乱窜,当受到刺激易在肠中窜动而起各种严重并发症。钻入道,蛔虫症尤为常见而严重。蛔虫侵入胆囊管或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起急性管炎、胆囊炎,或急性出坏死性腺炎。深入小管时可脓肿。炎症变化或蛔虫本身都可使胆囊道穿孔,胆汁腹膜炎。钻入道的蛔虫有时仍可退出或转换向再回到小肠或从中吐出,偶或死亡遗留在总管。亦可钻入阑尾、手术伤脓肿肠减压管、T流管、管等部位,甚至钻入气管窒息。偶可入椎管、膀胱前列腺尿道子宫阴道等处起相应病变。

蛔虫异位寄生而排卵,若遗留在某些脏器(如腺、腹膜肠系膜等处)可成虫卵肿。若遗留在道、胆囊,则以虫卵或蛔虫残体为核,可逐渐结石

2.病理

(1)肠道变化:在梗阻上段的肠腔体和液体积聚,肠腔扩张,肠运动增强,企图克服梗阻,这时仅有肠腔的阻塞,没有环的障碍,呈单纯性肠梗阻。如继续发展下去,肠壁发生环障碍和坏死,变为紫黑色,这时称为绞窄性肠梗阻。肠腔扩张或痉挛时,蛔虫受到刺激在肠管中骚动,如钻破肠壁的薄弱处而腹膜炎或单发多发生脓肿

(2)全身变化:要有脱水和水电介质的紊乱,毒素吸收和感染。如肠腔细菌的毒素渗透到腔,腹膜炎再通过吸收入液,产生全身中毒

症状体征

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在脐周或右下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查虫 留取5~10g 粪便,通过直接涂法、厚涂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等,可检出粪便中虫卵。若只有雄虫寄生,粪便中查不到虫卵。

2.象检查 周围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其他助检查:

1.X 线检查 肠蛔虫扭结成团造成机械性梗阻,加上蛔虫的局部刺激起痉挛,故X 线影像表现为:①梗阻多发生于小肠低位,且以不完全性梗阻为多。②立位有时在液平面上可见波浪状或粗颗粒状不平整,密度不均匀影,呈典型“驼峰”征,此多为虫团所致。③大部分病人的上可见各种虫体姿态,或成索条状排列,或蜷成团。见到大小相似粗颗粒状虫体断面影,态不断变化。虫体5~6mm 粗,如虫体吞气可见虫体线形或点状影。如虫体吞钡,待病人肠钡排尽后,则可见许多线形或点状钡影。④虫团在肠管也可起痉挛,蠕动紊乱,导致肠扭转,甚至发展至绞窄、坏死。⑤嵌顿在回盲瓣的蛔虫,由于回盲瓣痉挛,蛔虫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剧烈痉挛痛,X线下可见成束蛔虫被嵌于回盲瓣。⑥如肠坏死穿孔,可在周围脓肿见到蜷蛔虫影。

2.B 超检查 声像显示:①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管腔增宽,腔液体、体积存,多个完全充以液体的扩张肠管成多囊样表现,液体在肠管流动,反流活跃。严重梗阻者肠间隙有液体渗出。②肠管可见蛔虫影像,单条蛔虫呈条带状强回声,可见其在管腔中活动,多条蛔虫常聚成团。利用B 超诊断肠梗阻,可由不同的声影得到辨认,如能与X 线检查互补则效果更加理想。

诊断

1.病史 患儿常用蛔虫感染史,如肛门排虫史或呕虫史等。

2.临床表现 脐周阵发性腹痛呕吐。查体腹胀不明显,也无明显紧张,但部可于脐周或右下扪及条索状的团块,包块可有变、可以移动,表面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肠鸣音可正常或亢进。晚期可有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3.助检查 部X 线平上可看到肠腔成团的虫体阴影,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方案

蛔虫性肠梗阻大多数可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1.非手术治疗

(1)食、持续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服酸性物:蛔虫具有喜碱厌酸,喜温恶寒,遇酸则静,遇辛则伏,遇苦则下等特性,故病情轻微、全身状况好,可服复方乙酰水杨酸(APC)、维生素C,或服食用100g,亦可隔4~6h 重复服。

(3)药物驱虫前多使用复方甲苯达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等新药,效果较满意,但有人张在梗阻未缓解前应慎用驱虫,否则会加重梗阻或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4)中医中药:服用通里攻下的中药如姜蜜汤乌梅汤等,亦可采用针灸按摩等使蛔虫团块

(5)服油豆油生油、花椒麻油植物服。

(6)灌肠:用温盐水或大承汤滴肛或灌肠,亦能取得一定的疗效。采用空或氧灌肠可改变蛔虫生活环境,使蛔虫麻痹而排出体外。但肠溃疡肠穿孔及老年体弱患者用。

2.手术治疗 若非手术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即应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先试用手法挤压,松蛔虫团,并将其挤入大肠,日后再驱虫治疗。若失败,则应肠管切取虫。若有肠管坏死,则需肠切除术。

并发症

蛔虫堵塞时间过长,少数病人可发生肠壁缺、坏死、穿孔等,以致大量蛔虫进入腔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预后

积极的早期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

应采取综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进普查普治。感染率超过70%的地区可集体治疗,降低土地的虫卵密度,以减少传播机会,加强粪便管理,改变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或未洗净的甘薯胡萝卜等。校、幼儿园可以定期服用驱虫药,以预防感染,家亦可以每隔1 个季度给儿童服1 次驱虫药,以预防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募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