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伏梁

伏梁是古病伏梁是因秽浊之结伏肠道,阻滞,秽浊与搏结日久而成。以腹痛腹泻,右下包块为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段性肠炎肿性肠炎)。可自治而缓解,可并发肠结,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预后较差。古病要是指下至脐部周围有包块(或块)成的病,大多由于结滞所致。古代文献描述本病症状要有三种说法:五积病之一,属之积。症......
目录

基本内容

古病要是指下至脐部周围有包块(或块)成的病,大多由于结滞所致。古代文献描述本病症状要有三种说法:五积病之一,属之积。症见脐上至下部位有包块,大如手,久不愈,令人心烦睡眠不安。(《难·五十六难》) 下部坚硬胀满,有包块在腔肠的外面,推之不移,有脓瘀积,脐周围疼痛,身肿,下肢浮肿,忌切。(《素问·中论》) 在胸之下的部位,能升能降,有时唾(《灵枢·邪气脏腑病篇》)。

疾病介绍

伏梁是因秽浊之结伏肠道,阻滞,秽浊与搏结日久而成。以腹痛腹泻,右下包块为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段性肠炎肿性肠炎)。可自治而缓解,可并发肠结,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预后较差。

病因

[诊断依据]

1、临床不太常见,发病以青壮年多见,男略多于女。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呈渐进性发展。

2、腹痛常位于右下或脐周,常于纳后发生,伴肠鸣,便后缓解,亦可呈持续性腹痛腹痛。于右下或脐周常可扪及包块,有压痛。腹泻,大便呈糊状,一般无粘液、 脓里急后重,常伴有不规则发热恶心呕吐,纳少,乏力,消瘦等症。部分病人可 见便血关节疼痛、口糜癖、肝着等病症表现,或并发肠结

症状

伏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症见脐上至下部位有包块,大如手,久不愈,令人心烦睡眠不安。(《难・五十六难》)

部坚硬胀满,有包块在腔肠的外面,推之不移,有脓瘀积,脐周围疼痛,身肿,下肢浮肿,忌切。(《素问・中论》)

胸之下的部位,能升能降,有时唾(《灵枢・邪气脏腑病篇》)。

检查

伏梁应该做哪些检查?

液检查:常见贫血、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速等。

粪便检查:隐试验常呈阳性,或见脂肪含量增多等。

X线钡餐检查:可见肠道病变呈段性分布,肠粘膜皱襞增宽、扁平,甚至消失;可有线状溃疡、卵石征和息肉状变。肠管狭窄程度不一,肠管僵硬,呈线样征。病变近:端肠管有扩张和积液。

结肠镜检:可见粘膜充水肿、大小不等的溃疡,肠腔狭窄,肠袋改变,假息肉成及卵石状的粘膜相。并有裂沟和溃疡,病变肠段间粘膜正常。活检可发现粘膜下微小肿及纤维组织增生。

鉴别

伏梁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诊断]

1、肠痨:以腹痛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低热,盗汗等为要表现。常有痨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X线钡餐检查及结肠镜检见病变不呈段性分布,活检发现干肿,可见到结核杆菌等以资鉴

2、大瘕泄腹痛及包块多在左下,常有里急后重,大便有粘液脓,X线及镜检查见结肠为弥慢性病变,一般无肠腔狭窄。

3、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以大便变或夹有脓,下腹痛并扪及包块为特征。

X线钡灌肠见局限性充盈缺损,窥镜及活检发现癌肿病变。

4、肠痈:急起发病,右少疼痛、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发热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腹泻少见等可资鉴

5、小肠瘅:好发于儿童与青年,常有暴饮暴食及饮食不洁史,骤发腹痛,以左上和左中,大便呈水样或暗红色糊状、腥臭,伴高热、嗜睡、谵妄、面白肢冷、微细等温毒厥脱表现。

6、休息痢:以左下腹痛腹泻为粘液便,粪便检查或培养阳性及肠镜检查可以确诊。

并发症

可并发肠结,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

预防

伏梁出《素问・中论篇》,曰:“帝曰:病有少盛,上下左右皆有,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伏梁。……其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

预后:

本病为一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本的治愈法。许多病人在其病程中都会出现一次以上的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的复发率甚高,有报道可达90%。本病的复发率与病充数范围和病症侵袭的强弱等因素有。所幸死亡率还不高。此外,本病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复发率逐渐降低而健康者的比率升高。近年来采用各种治疗措施对多数病人是有效的,可帮助患者度过病情活动期的难

治疗

伏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感受外而发病,因此生活起居必须谨慎,要注意天变化,随天变化增减衣被,阴雨天避免外出,以防外侵袭。同时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利于身体的健康。

2.食生冷不洁食物:

《素问・痹论篇》云:“饮食自倍,肠乃伤”。俗语说,病从入。所以,平时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戒烟、等刺激性物品,不食生冷、不洁之品。急性起病时则视病情轻重采取食或进流质食物,进入慢性期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忌肥甘厚味之品。

3.精神调养:

《金匮要略》曰:“见之病,知”。本病键是功能失调而起的,情志失调,暴怒伤肝气横逆易导到本病的发生或加重本病的病情。因此,应注意精神调养,保持情舒畅愉快,使肝气条达舒畅,以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保的受纳运化功能正常运,使疾病不发生或缩短疗程,促进康复。

4.适当进体育锻炼:

各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因此每个人可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跑步、气功、太极拳等项体育锻炼,这样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促进肠的正常蠕动,维持其正常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经外奇穴

下一篇 经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