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浆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PLG; 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ICD:K63、8消化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浆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
目录

英文参考

PLG; 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

疾病代码

ICD:K63、8

疾病分类

消化

疾病概述

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浆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1、下肢水肿 由于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水肿和(或)单侧水肿淋巴管扩张可见。2、消化不良 脂肪和(或)糖类吸收不良,可腹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临床表现。3、免疫功能降低 淋巴管阻塞、淋巴细胞减少症可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疾病描述

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gastroente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浆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正常人白蛋白约为4、3g/kg,与白蛋白的降解平衡。正常人自肠道丢失蛋白质的量很少,但当一些肠道疾病使肠道黏膜破坏及肠黏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或因肠淋巴管阻塞导致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不能环回流到蛋白代谢池中时,蛋白质均可大量渗入肠腔而丢失。

症状体征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

2、低蛋白血症 浆白蛋白、γ球蛋白(IgG、IgM、IgA,但常常无IgE)、人纤维蛋白原、转蛋白、脂蛋白、清铜蓝蛋白的减少。

3、下肢水肿由于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水肿和(或)单侧水肿淋巴管扩张可见。如果仅仅是清蛋白质而白蛋白的减少不明显,则几乎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4、消化不良脂肪和(或)糖类吸收不良,可腹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临床表现。

5、免疫功能降低淋巴管阻塞、淋巴细胞减少症可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疾病病因

起蛋白质丢失的肠病甚多。

生理的研究已实,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解产物中,仅10%左右从肠道排出,因此认为正常人生理情况下肠道蛋白质的丢失可以忽略不计。

病理生理

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发病机要有三:

1、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浆蛋白漏入肠腔。

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环,反而使其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在正常情况下,漏入肠道的浆蛋白量不多,估计这些蛋白质不到环白蛋白的6%,只相当于这些浆蛋白每天分解率的10%~20%,其中90%以上被消化后又重新吸收,因此,肠道的分解代谢在浆蛋白总的分解代谢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在蛋白丢失性肠病时,浆蛋白质从肠道的丢失远越过正常丧失量。每天蛋白质在肠道的降解率可高达浆蛋白质总量的40%~60%以上。蛋白质丢失性肠病时蛋白质从肠道丢失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无浆蛋白大量漏入肠道,致使浆蛋白质半衰期缩短、周转率加快。有研究表明,本病时由于浆蛋白质无论其分子大小均从肠道黏膜漏出,因而成率越慢和(或)半衰期越长的浆蛋白下降越明显。白蛋白和IgG的半衰期较长,即使机体进代偿性成,其能力有限,肝脏成白蛋白的速率最多能提高1倍;而IgG等免疫球蛋白的成还不受浆浓度降低的刺激,所以白蛋白和IgG的浆浓度在本病时下降程度最重,使得本病患者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周转率快、半衰期短的浆蛋白,如转蛋白、铜蓝蛋白、IgM等不易受到影响,本病时仅轻度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半衰期最短、成速率最快,故浆浓度一般正常。丢失入肠腔的蛋白质在肠腔被分解成氨基酸、肽而被再吸收入环,作为机体的氮源,如果丢失入肠道的蛋白质量较多、进入肠道的速度较快或肠蠕动较快,则有大量的蛋白从肠道排出。因肠淋巴管阻塞而致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者,可同时有淋巴细胞从肠道丢失而致血淋巴细胞减少。此外,其他浆成分如铜、钙、、脂质等也可从肠道丢失。

实验室检查

1、51Cr-氯化琥珀碱 过去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依赖于测定注射的放射性大分子的粪便丢失来确定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虽然这项检查较确,但这些实验有放射性活性的暴并且繁琐、昂贵和不便,因此,不适用于儿童的常规临床检查。

2、α1-抗蛋白酶检查 肝脏成的一种糖蛋白,人类丝氨酸激酶的要抑制,这种蛋白质分子量与白蛋白分子量相似,并且具有总清蛋白质的5%,由于它的抗蛋白水解酶的活性,α1-抗蛋白酶很少被肠道激酶消化,因此,要以原从粪便中排出。它的排出,不像其他蛋白质或粪氮,因此可以作为丢失在肠道的白蛋白的间接测定。研究者已用随机干的粪便中的α1-抗蛋白酶的浓度测定丢失于肠道的蛋白量。

更近一些,研究者在浆中定量测定α1-抗蛋白酶并定时收集粪便测定这种蛋白。计算出α1-抗蛋白酶清除率,表达为ml/d。文献表明,α1-抗蛋白酶随机粪便浓度与其清除率测定之间无相性。前认为浆α1-抗蛋白酶清除率是检测肠道蛋白质丢失的最好法(成人或儿童),但该法仅适用于检测幽门到结肠的蛋白丢失情况,因为当液中pH<3 时这种蛋白质不能测出。同时由于胎粪中α1-抗蛋白酶浓度明显较粪便中高,故该检查不能在1周以下的婴儿中做。在无腹泻的患者,α1-抗蛋白酶清除率值>24ml/d;有腹泻的患者,α1-抗蛋白酶清除率>56ml/d,表明肠道蛋白质丢失异常。α1-抗蛋白酶清除率和清白蛋白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性,当清白蛋白<30g/L,α1-抗蛋白酶>80ml/d,诊断明确。大便隐阳性可使α1-抗蛋白酶清除率异常,因为肠道出可明显增加肠道的清除率,因此,容易起误诊。α1-抗蛋白酶在诊断肠道蛋白质丢失的敏感性为58%,特异性80%。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肠道X线检查对鉴诊断有重要意义。特是以下X线征:肠黏膜皱襞巨大肥厚(见于肥厚性分泌性胃病);吸收不良的X线征(肠腔扩张、雪样或羽毛样钡沉着,钡呈分状分布,见于各种伴有吸收不良的蛋白质丢失性肠疾病);小肠黏膜皱襞普遍增厚(淋巴克罗恩病、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或继发性肠淋巴管阻塞);小肠黏膜呈结样改变后指压征(淋巴克罗恩病)。部CT扫描有助于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2、空肠黏膜活检 多块空肠黏膜活检对淋巴、乳糜泻、嗜酸性肠炎原性肠炎、肠淋巴管扩张症、Whipple病等诊断有意义。

3、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造影对鉴先天性或继发性肠淋巴管扩张有很大帮助。前者可见周围淋巴管发育不良和导管病变,造影滞留于腹膜淋巴结,但肠系膜淋巴系统不充盈;后者造影可反流至扩张的肠系膜淋巴管,并溢出至肠腔或腹膜腔。

4、腹水检查 有腹水者可作诊断性穿刺,查腹水细胞、蛋白质、乳糜微粒、酶、恶性细胞等。

鉴别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影像检查,大多数原发病可确诊,要是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相鉴

1、失代偿期硬化病史,肝脏缩小、肿大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功能异常等。这些硬化的特点有助于与其鉴

2、肾病肾病征有大量的浆蛋白(特是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排出率>3、5g/d,以白蛋白为固醇增高,伴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尿化验有红细胞、颗粒管型。还可有功能损害和压的表现。

3、浆蛋白消耗过多性疾病 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糖尿病等,可起消耗过多性低蛋白血症。但各有其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特点,有特异的实验室等助检查异常。找不到浆蛋白从肠道过多丢失的据。

4、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 要见于大部分切除术、慢性腺炎及某些小肠吸收不良疾病。粪便中蛋白质及其不完全分解产物增多,常伴粪脂含量增高。外分泌功能试验和相应的小肠吸收功能试验有异常,找不到浆蛋白从肠道黏膜过多丢失的据。但要注意有些起蛋白质吸收不良的疾病也可蛋白丢失性肠病,故不排除二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的可能性。

5、先天性低白蛋白血症 在儿童期就有明显的低白蛋白血症清白蛋白常<10g/L,沉很快,固醇很高,球蛋白正常或增高。有时还需与长期透析,多次大量抽胸、腹水,蛋白质摄入不足,大出,大面积烧伤等导致低蛋白血症的情况鉴据特有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找不到浆蛋白从肠道丢失的依据而得到鉴

治疗方案

蛋白丢失性肠病是一种临床综征,应据不同的病因,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利尿药等,静注白蛋白仅有暂时的效果。

1、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治疗。只有彻底治愈起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病因,本病才有可能治愈,一旦病因明确,即应给予相应治疗。应特指出,起本病的一些病因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如恶性肿缩窄性心包炎、巨大肥厚性胃炎等。只有在病因尚未明了,或对病因不能采取有效治疗时,才能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对因低蛋白血症而导致水肿或浆膜腔积液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补充白蛋白;对伴有脂肪泻维生素缺乏者,可补充胰酶维生素

(1)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对于高度水肿者应给予限盐饮食;对于淋巴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饮食给予低脂或中链三酰甘油(MCT)治疗,以降低肠道淋巴管的负荷。

(2)利尿药:可联应用保钾与排钾利尿药,如螺旋酯类和噻嗪类药物,必要时可用速尿类强利尿药,以减轻水肿和减少腹水

(3)纠正低蛋白血症:前已述及,静注白蛋白仅有暂时效果,一般不张仅靠输注白蛋白来纠正低蛋白血症,而宜通过病因治疗和饮食调来提高浆蛋白质浓度。

(4)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维生素缺乏者补充维生素族,有抽搐应补充钙、镁等。

3、手术治疗对局限性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可作病变局部切除手术。如淋巴管扩张只限于一段小肠者,可作小肠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1、要为浆白蛋白和IgG的降低,早期常有易疲劳消瘦、乏力、性功能减退。严重缺乏时,可见皮肤干屑、色素沉着,有时出现褥疮、头发干枯、易落。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和激动,甚至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有些患者,尤其小儿可有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2、由于浆蛋白特是白蛋白的下降,使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转至组织间隙,以及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所致。出现全身性水肿时下肢水肿最常见,也可见面部、上肢、或脐周水肿但全身性水肿罕见。

预后及预防

总之,确定蛋白丢失性肠病的病因,采用适当的外科、药物和(或)饮食干预,可部分或完全减轻这些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水肿和其他临床症状。恶性肿所致者预后不良。儿童患者诊治不及时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个成人患者可因诊治不及时而死于严重的养不良和继发感染

针对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病因性疾病进有效的治疗,是预防的键。

流行病学

本病并非罕见,20 世纪初即对该病有所认识,当时认为本病是肠道疾病伴蛋白质成障碍所致。直至50年代,一系列代谢平衡研究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标记蛋白质技术,实有大量蛋白质从肠道丢失,从而阐明了该病的本质。

特别提示

针对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病因性疾病进有效的治疗,是预防的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牛胆

下一篇 足太阳膀胱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