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胆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1、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牛胆一枚(干者),苦参三两(锉),龙胆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麦门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2、治久病疟疾,连年不瘥:用生牛胆一个,装糯米满,入麝香少许,阴干。每服十五粒,陈皮汤送下。(《普济方》
3、治痔漏:①犍牛儿胆、猬胆各一个,腻粉伍拾文,真麝香贰拾文。上将猬胆汁等三味和匀,入牛胆内,系头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麦粒,用纸拈子送入疮内,候追出恶物是效。(《鸡峰普济方》牛胆丸)②十月上巳日取槐角子,拣肥嫩结实者,用新黄瓦盆二个,如法固济,埋于背阴墙下,约二三尺深。预先寻黑牛胆五六枚,腊月八日取出装在胆内,高悬阴干,至次年请明日取出,新磁收贮。空心滚白汤下,一日一粒,二日二粒,以渐加至十五日服十五粒止;以后一日减一粒,至三十日复减至一粒止。如此周而复始。(《医便》胆槐丹)
4、治金疮臁疮:腊月黑牛胆一个,装入石灰四两,白矾一两。阴干取出,入黄丹(炒)一两,研末用之。(《古今医鉴》一捻金丹)
5、治刀箭伤,除脓止痛不怕风:牛胆一个,石灰一两,白及五钱,乳香五分(去油)。共为末,入牛胆内阴干。用时以少许研细干贴之。(《救伤秘旨》)
6、治顽麻风癣疮:用腊月牛胆一个,纳千年石灰悬挂阴干。以铜灯盏盛柏油,煎臭椿皮数沸,捞去椿皮,用油调胆内石灰,涂患处数次即愈。先以茵陈煎汤洗疮净,搽药。(《卫生易简方》)
用法用量
禁忌
采集加工
形态特征
1、黄牛:体长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切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长环境
药材性状
相关论述
缪希雍:“牛食百草,其精华萃于胆,其味苦,其气大寒,无毒。《经》云:寒以胜热,苦以泄结,故主心腹热及渴利口焦燥也。肝开窍于目,肝热则目睛不明,入肝泄热,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酿入,阴干,治惊风有奇功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于豁痰除热耳。”(《本草经疏》)
药理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